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特幣這一波瘋漲背後的六大風險

比特幣這一波瘋漲背後的六大風險

經濟觀察報 何飛/文2017年8月17日,據火幣網數據顯示,國內比特幣價格突破3萬元大關,創下17天內漲幅達58%的歷史記錄。毫無疑問,在經濟增速預期下滑、投資渠道不斷收窄、投資收益日漸降低的大背景下,比特幣已然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天價」比特幣背後蘊藏著巨大風險,如果不能及早預防並採取有效措施,「鬱金香泡沫」很可能重現。

在對比特幣風險進行提示之前,有必要著重思考三個問題:一是比特幣是否可以稱得上貨幣?二是與之前相比,本輪價格上漲有哪些不同特徵?三是推動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關於第一個問題,目前來看,比特幣離實現貨幣職能還有很長距離。一方面,比特幣價格嚴重不穩定,與主流貨幣大相徑庭。另一方面,與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主權國家的信用背書,其支付功能仍未被大眾接受,可支付範疇依舊相當有限。除此以外,與主流貨幣的普遍性相比,擁有比特幣的人群數量較少,無法形成高頻、持續的交易氛圍。由此可見,與其稱比特幣為虛擬貨幣,不如稱其為虛擬資產,即比特幣的投資(投機)屬性遠大於其貨幣屬性。

關於第二個問題,早在2013年末,比特幣價格就經歷過階段性上漲,並曾首次超過每盎司黃金價格。然而,那一輪上漲僅維持不到兩個月時間。本輪比特幣價格上漲可追溯至2016年,與此前中國比特幣市場「一枝獨秀」不同,當前包括日本、美國、韓國、歐洲在內的多個國家紛紛參與進來。其中,日本已經超過中美,成為比特幣交易量最大的國家。與此同時,包括高盛、花旗等在內的頂尖投行,日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等在內的政府及監管部門,都在密切關注著比特幣價格走勢。除此以外,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每一方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生怕錯過本輪盛宴。應該說,全球性、爆發性、劇烈性是本輪比特幣價格上漲的主要特徵。

關於第三個問題,推動本輪比特幣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面、技術面、政策面以及資金面。就基本面而言,在2016年7月9日以後,比特幣每日新增數量減半,這是由比特幣「每四年減半生成」的運行機制所決定。受供給減半影響,比特幣交易價格獲得上漲預期。就技術面而言,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關注,現已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主流技術之一,由此點燃了比特幣看漲情緒。就政策面而言,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部分國家相繼出台利好政策,加快了比特幣上漲勢頭。就資金面而言,特朗普政府上台、朝鮮頻繁開展核試驗、韓國加快部署薩德、英國推進脫歐談判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全球局勢緊張加劇。在此情況下,比特幣普遍被視為與黃金相當的避險資產,受到多方青睞。

儘管如此,由於助推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多個因素,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故比特幣價格上漲不具有可持續性。事實上,當前比特幣風險集聚,呈爆發態勢,值得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密切關注。具體而言,比特幣面臨以下六大風險:

一是操控風險。據統計,截至2017年5月底,已開採比特幣數量為1600萬個。基於此,一方面,當前進入交易市場的比特幣規模有限,很容易受到大型機構及財團操控。另一方面,當前比特幣價格震蕩劇烈,很可能已經被機構投資者掌控。因此,比特幣面臨操控風險。

二是輿論風險。據觀察可知,比特幣價格的每一次飛躍,都與利好消息有關。這些所謂的「好消息」真假難辨,即便真實,很多技術層面上的「好消息」,短時間內很難落地。當前,對於市場上的「好消息」,比特幣價格反應過度、泡沫累積,輿論風險加劇形成。

三是套利風險。全球來看,各國政府對比特幣的監管態度逐漸分化,支持與打壓表現不一。例如,中國政府一直對比特幣保持關切,多次約談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要求嚴控比特幣風險。與中國不同,在今年4月份,日本通過《支付服務修正法案》,正式承認比特幣支付的合法地位。可以預計,在不同監管環境下,比特幣交易很可能產生集聚效應,比特幣套利空間加大、套利風險顯現。

四是政策風險。在國內,每次比特幣價格暴漲之後,央行都會及時發布風險提示。當前,比特幣「投機」氛圍濃厚,與此同時,人民幣資本外流管制加大,通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進行洗錢的概率陡增。在此情況下,央行很可能會出台相比之前更為嚴厲的比特幣監管政策,比特幣市場面臨巨大政策風險。

五是技術風險。當前,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受到追捧,比特幣價格上漲也與之有關。然而,區塊鏈本身的安全程度,尚無法被完全驗證。與此同時,隨著交易量的迅速增加,交易平台抗風險能力受到挑戰。比特幣面臨自身和平台的雙重技術風險。

六是博傻風險。目前來看,比特幣投資者之所以「充滿信心」,很大程度上是看好比特幣的「稀缺性」,即比特幣的總量有限。然而,一方面,比特幣由演算法驅動,其總量並非絕對不可變。另一方面,即使比特幣總量固定,其計價單位亦可向下延展,即按照0.1枚、0.01枚等單位重新估值。除此以外,世界範圍內已經出現了很多「類比特幣」的虛擬貨幣,這些虛擬貨幣將對比特幣價格構成挑戰。由此可見,以「比特幣總量有限」為投資依據,存在「博傻風險」,貿然進入比特幣市場,很可能成為最後的「接盤俠」。

為防範比特幣風險,筆者建議監管層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一是再次通過發文方式提示比特幣風險。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發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認為比特幣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貨幣,而是一種虛擬商品,普通民眾在互聯網上交易比特幣時,應當以風險自擔為前提。在《通知》下發後,國內比特幣市場經歷了兩年多的低迷期。然而,進入2016年,比特幣價格再次大漲,全年漲幅達200%。2017年,比特幣市場近乎「瘋狂」,半年最高漲幅達202%。在此情況下,筆者建議央行等監管部門再次發文提示比特幣風險,並著重說明比特幣的屬性、與區塊鏈的關係以及具體風險類型等。

二是通過監管交易平台間接監管比特幣。《通知》明確指出,比特幣交易平台網站,應當按規定依法在電信管理機構備案,並切實履行識別客戶身份、報告可疑交易等反洗錢義務。今年年初,央行上海總部、北京營業管理部等監管部門約談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了解平台具體運行情況,並進一步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要求平台做好自查自糾工作。在此意義上,建議監管層加快推進比特幣交易平台管理辦法及反洗錢規範文件。

三是加快央行數字貨幣研發進程及應用。法定數字貨幣是主流發展方向,其在降低交易成本、防範通貨膨脹、提高交易效率、遏制洗錢行為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在此意義上,未來取代黃金的可能不是比特幣,而是中央銀行主導的數字貨幣。事實上,近幾年央行在推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及應用上,可謂不遺餘力。早在2014年,央行便針對法定數字貨幣成立專門研究小組。2016年初,央行首次對外公布數字貨幣發行目標。今年春節前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其主導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成功測試。基於此,建議央行進一步加快數字貨幣研發及應用。一方面,法定數字貨幣的面市,將促使民眾更為理性地看待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另一方面,法定數字貨幣的正統性、穩定性,決定了其流通的廣泛性,從而能夠壓縮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不正當交易空間,比特幣交易市場將進一步得到規制。

(作者系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意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研發超級高鐵底氣何在?
1.6萬億新版「東北振興」計劃啟動:這次不一樣了
央企重組頂層新思路:煤炭、電力、造船、裝備製造「去產能」將加碼
上半年最捨得花錢旅遊的城市 北京僅排第七
聯發科首次反思X系列產品挫敗 推兩款晶元再衝擊高端市場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