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教授文東茅:青春無悔 化蛹成蝶

北大教授文東茅:青春無悔 化蛹成蝶

文東茅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

致良知湧泉學苑創始人

(本文根據文東茅教授在第二期大學生致良知學習會上的分享整理)

一、超越「人力資本」

親愛的各位同學好。大家大多數都在讀大學,很多是在國外留學。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後去求職,你期待的起薪是多少?

我看到絕大部分人都超過了五千,很大比例的人寫的是一萬,還有一些人超過了兩萬。那麼,為什麼僱傭你的公司要給你五千、一萬或兩萬?你們可能會說,是根據每個人的學歷高低、能力大小和貢獻多少而定,貢獻大則工資高。這一觀點的理論依據就是人力資本理論,它的核心觀點是:教育可以增長人的知識、能力,提升勞動生產力,因而企業願意給高學歷者高工資。由此理論得出的建議是:個人和國家都要大力投資教育,以提升人力資本,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個人收入。這一理論提出之後,得到了廣泛讚譽,成為了具有廣泛政策影響的理論之一,對於促進教育普及和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舒爾茨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接下來,我想與大家一起算一筆賬。大家估計一下,你們留學四年,父母需要花費多少錢?少說也要100萬,多的可能超過200萬。如果再讀研究生的話,花費更多;如果再計算從出生到18歲期間父母對你的教育支出以及其他直接或間接支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可能也要超過100萬。我們就權且估計一個大數吧:有一批同學的父母在你們工作之前,就已經在你們身上「投資」了200萬元。如果用這200萬元去理財或購買長期國債,每年的收益是多少?按年收益率5%計算,就是10萬元。也就是說,這200萬放在銀行里一年可以獲得10萬元收入,而且什麼事都不用干。

現在問題就來了:父母給你們投資了200萬,而你們畢業後每個月的收入一共也可能不到一萬,如果父母按照市場的平均收益每年取走他們「應得」的十萬元投資收益,你們自己就幾乎分文不剩了,也就是說,如果你們的月收入沒有一萬元左右的話,就根本不夠還父母的「利息」。

幸虧天下的父母都是傻瓜,他們在對你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到他們自己的「收益」,他們養育孩子完全不是按照「人力資本理論」的邏輯,即使將來你們不給父母一分錢,他們也無怨無悔,所以你們也就完全沒有「還利息」的壓力。

這就是人力資本理論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天下父母可能都知道多讀書更容易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但他們養育孩子並不是「投資」,並不是為了自己有更多的「收益」,甚至也不是為了子女有更高是收入,否則他們也可以用這筆錢去投資股票、房地產等其他領域,把收益直接給子女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子女們完全可以成為「食利一族」,有這些利息供養,每天在家睡覺、玩遊戲,一年也有十萬餘元收入,完全用不著現在這麼辛苦的讀書,將來那麼辛苦的工作。

二、走向自我實現

由上面的分析可見,人力資本理論無法解釋天下父母的「傻」。那麼,父母為什麼要資助我們讀書?我們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即使讀書是一種更好的增加收益的途徑,有的人也可能會說:我們家有自己的公司,已經很有錢了,為什麼還要有更多的錢?有了錢又怎麼樣?對這些問題,人力資本理論都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探究。當人們不再以掙錢為目標、認為「掙錢沒勁」的時候,就會失去學習和工作的動力。這也是很多富二代生活得很困惑、迷茫的原因。

為此,就有必要給大家介紹另一個偉大的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需求層次論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個理論產生之後,同樣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如果以這五個需求層次為參照,在座各位的主要需求在哪個層次?大家應該基本上衣食無憂,基本的生存和生理的需要是完全可以得到滿足的,在國內也非常安全,基本上不需要考慮人身安全問題。所以,大家追求的需求至少是在社交、尊重這些層面,還有很多人會說是要追求「自我實現」。所以,我們需要感恩這個時代,感謝先輩們為我們創造的物質財富和安全穩定的環境,讓我們不必為一些基本的需求而擔憂,而直接從事更高的追求,甚至是「自我實現」。

那麼,什麼是「自我實現」?通常認為是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充分展現自己的潛能。如何才能「自我實現」?通常認為,要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只有在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之後才能去追求「自我實現」。

由此可以看出,需求層次論可以較好的回答人力資本理論沒有回答的問題:人們接受更多的教育、獲得更多的收入,不僅是為了衣食溫飽,或者只是停留在吃得更好、房子更大、車子更好這一個層級,而是為了做出更大的貢獻、獲得社會的尊重,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以這一理論為關照,我們就必須思考:我們能對社會做出怎樣的貢獻?我們如何才能獲得社會的尊敬?我們一生追求的「自我」是什麼?是「小我」還是「大我」?多大的我?如何實現「自我」?很可惜的是,需求層次論對這些問題也沒有非常清晰的論述。

三、追尋聖人之道

至此,我們就必須回到這次學習會的主題上來,並給大家介紹第三種理論,即致良知思想或心學理論。心學就是一種人生哲學和智慧,所回答的就是人生的目的、意義和追求等問題。在我看來,陽明先生的思想,已經很好的回答上述理論涉及到而沒有很好回答的問題。

第一

人生的終極追求是什麼?

是「自我實現」。是實現怎樣的「自我」?陽明先生認為,是「聖人」,人人心中都住著一位聖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聖人可學而至。這個聖人是真正的「大人」,是「胸懷天地」的人,是《大學》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所以,我們說「自我實現」,是要成為這樣的「大我」。

第二

為什麼要「自我實現」?

「心之本體是樂」,人的本性就會去追求崇高的幸福和快樂,這種快樂不只是口耳之樂,而是超脫了功名利祿的本體之樂,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自由之樂。人生而具有知善知惡、知是知非的良知,只要依照良知,不斷存善去惡、求是去非,就可以不斷去除內心的恐懼、焦慮、迷茫,使自己生活在一種心安理得的和樂狀態,長此一生,就可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第三

如何才能「自我實現」。

陽明先生的答案是「致良知」,即通過不斷的修鍊,使自己達至良知,並以心中的良知運用於事事物物。這個致良知的過程,陽明先生強調要「正諸先覺,考諸古訓」,要「牽手聖賢」,以古聖先賢的思想為指引;要「素位而學」、「事上磨練」,即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不忘致良知;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誠於己」,不欺騙自己的良知,長此以往,就可以「良知清澈」。

由此可見,心學思想「簡易而廣大」。「簡易」是因為它簡潔、清晰,人人都可以學、可以做,「廣大」則是因為要長期堅持非常困難,可達致的境界可以無止境。但人生不怕慢,只怕站,更怕走錯方向。只要方向明確,即立定志向,篤志力行,就一定可以走得超乎想像的高遠。所以陽明先生也一再的強調立志的重要意義。

四、體證化蛹成蝶

最後再與大家分享一個成語:化蛹成蝶。蛹從小就過著非常幸福安逸的生活,它每天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每天吃得飽飽的,養得白白胖胖的。他們衣食無憂,很幸福。我們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何嘗不是這些蛹寶寶?

但是有一天,一些蛹化成了蝴蝶,成為蝴蝶之後就能夠翩翩起舞、自由飛翔了。此時,還有一些蛹在繼續幸福的生活著,這些蛹能夠想像到蝴蝶飛翔的感覺嗎?如果不化蝶,它們永遠想像不到。那種飛翔的感覺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更高層次的幸福。

父母養育我們,絕不只是希望我們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人生終究應該化蛹成蝶,應該追求飛翔的自由。只有真正擺脫物慾、金錢、名譽、地位的束縛,不成為「錢奴」、「官奴」、「房奴」、「名奴」,才能享受到心靈自由的愉悅。這才是自我實現,才是「本體之樂」。

希望大家能儘快化蛹成蝶,走向自由!

每日推薦

上「大學」,做大人,成大事|致良知大學生學習會

心懷祖國,貫通東西,融會古今,利益天下|中國留學生致良知學習會

微博:@致良知四合院

聲明:公眾號原創文章版權歸「致良知四合院」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個人不得擅自轉載和二次修改

轉載請留言

如有問題,可聯繫郵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良知四合院 的精彩文章:

經營心法,只一個字
首印30萬冊幾乎被企業家一掃而空,拿不到書的四合院小夥伴在工作群里嗷嗷待哺求團購

TAG:致良知四合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