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mall-超浸潤專刊

Small-超浸潤專刊

仿生超浸潤界面材料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取得了快速蓬勃的發展,對智能材料、膠體界面化學、軟物質等領域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向自然學習,通過揭示生命體系內具有超浸潤界面性質的機理,為超浸潤材料的研發提供科學依據,開拓了一系列材料製備新方法和技術。例如,超浸潤防污材料、超浸潤分離材料、超浸潤資源富集材料等。近年來,研究人員以當今世界在能源、環境、資源以及健康等領域的需求為導向,圍繞仿生超浸潤性多尺度界面材料的構築與應用中的若干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有特色、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

為了加強此領域研究者的學術交流、探討此學科的發展趨勢,促進仿生超浸潤界面材料領域的發展,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樹濤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明傑教授作為客座編輯在Small組織了超浸潤專刊(Small, Volume 13, Issue 4,2017)。

該專刊共包括4篇綜述文章、14篇研究論文。該專刊的作者包括來自國內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吉林大學、哈工大、蘇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科院化學所、理化所等,以及瑞士的蘇黎世大學,澳洲的莫納什大學、迪肯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等多家高校與科研院所。專刊的研究論文也涵蓋了超浸潤領域的多個研究方向,例如響應性浸潤性開關表面、油水分離膜、仿生抗生物粘附材料、超浸潤微納加工技術、超浸潤電化學、仿生離子通道、各向異性液體輸運表面、浸潤性圖案化表面及納米綠色列印技術等。

這本專刊的出版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其他領域的研究人員加入到超浸潤領域進行交叉研究,並最終推動化學、材料及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發展。專刊具體工作敬請關注後續新聞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terialsViews 的精彩文章:

黒磷細胞毒性的尺寸效應及其機理
Small Methods:多路復用的熒光團-納米粒子複合結構用於拓展pH檢測範圍

TAG:MaterialsVi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