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暖文:父親的一言一行

暖文:父親的一言一行

父親

每當我聽著劉和剛的《父親》,每當我回憶起朱自清的《背影》,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父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浮現在我的腦海……

父親,中等個兒,瘦瘦的身材,黑黝黝的皮膚,兩鬢白髮,看起來就是走過了八十多載的風雨歷程。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出生貧農家庭,兩歲喪母,八歲喪父。那時父親三姊妹(還有一姐一妹)只能跟著他六七詢的爺爺奶奶過日子,況且,奶奶還是個盲人,所以,父親他們一家三代五口,與其說過日子,還不與說與世掙魔,舉步為艱。

父親一生勤勞質樸。打父親喪父之後,慢慢開始自力更生了,十二歲便成了家裡的勞動力,開始扶犁掌耙。其實,那時的父親個子矮小,犁耙都扛不起,都是幾步一挪的,且莫說跟著牛後面操持犁耙更是艱難。有一次,牛走快了,父親在田裡泥一腳水一腳,根本趕不上牛拉田的速度,就連人帶犁耙一坨摔在田裡,滿身是泥,還嚇得要死,但是,那時的父親也顧不上那麼多,生怕耽擱功夫做少了。爬起來又開始扶著犁耙,繼續犁著田,現在聽父親講起了真的太危險太可怕了。那時年幼的父親且不說做這個,還要與他爺爺抬著扮禾桶去扮禾。四五十年代的扮禾桶,說起來可能現在好多人都沒看見過,一個幾立方大的木箱,一個擋著防止稻穀飈散的棚子,還有一個脫粒的刷子,等等這些,都是很原始的打穀子工具,沒有一點現代氣息,使用起來很吃力。並且,我家那時住在智峰山的半山中,田地不是在這個山坡上,就是在那個山坳里。無論是扛著東西,還是擔著擔子,前擴後絆的,所以,兒時的父親干起活來簡直太力不從心了,真的是「捉到黃牛做馬騎」啊!父親長大了,成家了,生了我們五姊妹,加上他爺爺奶奶,剛好碰上「五風」、「大集體」運動,那時人多勞少,家庭負擔重,餐餐吃不飽,有上頓沒下頓,更談不上營養,天天還必須按時參加集體出工。從我開始懂事起,多次看到父親出工回來,餓著肚子,白汗直冒,臉色蒼白。那時我們根本不懂,不懂得去照顧父親、體貼父親,不懂得父親這是為了一家的生計而勞累成這樣。現在,回憶起那一幕幕,父親太可憐了,心裡湧現出一陣陣酸楚,鼻紅了,心酸了,眼濕潤了…….這僅僅是我們能看到的,還有,毛澤東時代,大型建設多,父親經常出外參加集體大型建設,比喻修向陽花水庫、鐵山水庫、開拓汨羅江、……在外搞建設時,從天亮到斷黑,除了吃飯,再沒其它休息時間了,對父親來說,確實是件苦差,因為父親身虧力小。直到八一年搞改革開放,田土到戶,父親帶著我們一家老小,才勉強能吃得飽,穿得暖。但是,父親因為餓怕了,所以他還是保持那種勤儉節約,拚命幹活的優良作風,能做一點就堅持做一點,能減少子女負擔就不給子女添麻煩,直到現在,這就是父親的勞動本色。

父親一生善良淳樸,善良是父親的天性,那時雖然父親自己過著衣食難保的日子,村子裡左鄰右舍如果有困難,看到別人苦如同自苦,他寧願客服自己,救濟別人。偶爾,算命先生來了,他總是主張媽留他住幾晚。如果討飯的來了,他總是交代媽多給一點,每次要給一升兩升大米或紅薯絲給那些要飯的,說是他們難得翻山越嶺到我們那裡。記得,七十年代初,鄰居的一個叔叔,要蓋幾間泥磚房,父親除了體力上幫他們不說,糧食少了,父親就把自己每月不足的口糧借給他家,沒油吃,自家分配每月不到三斤口油也借給那個叔叔,解決他家燃眉之急,然後自己少了再去想辦法。

父親一生痛愛有加,我們姊妹雖小,那時大人白天都在外面賺工分,所以家裡的簡單活就交給我們幾個小孩。每次父親出工回家後,看到我們幾個臉上烏七八糟的,或者因煮飯炒菜,滿頭大汗。他總是一到家,就給我們洗臉擦汗,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六歲的夏天,父母哥哥姐姐都出去搞雙槍,我就留在家裡料理家務。中午,我把飯菜都弄好了,端在桌上涼著,等他們回來。然而,自己睡在竹床上睡著了,滿頭大汗,衣服都汗濕了,父親一進門,就給我擦汗,那時我朦朦朧朧聽著父親那和藹可親的聲音:孩子,飯煮好了,都盛好了,菜炒好了,端在桌上,我的乖牙子!那時雖然只有六歲,但我聽著,心裡好激動。大約我七歲的夏天,一次,父親去一二十里外的供銷社買肥料,回來後拿出一塊花布,特別漂亮,原來,父親買給我的,一塊棉綢。當時我高興地跳起來,那時能穿上這麼漂亮的花棉綢,希之又希,少之又少。十八歲的姐姐在家,跟著父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次,父親也是從供銷社買什麼回來,記不清了,只看到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粉紅色布料,溜溜的,特別柔軟,原來是父親買給姐做寸衣的的確良,姐喜歡得不得了。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穿質地柔遠的料子布啊,那年代姐同齡夥伴她是第一個。八十年代初,哥哥綴學,父親馬上決定送哥哥學手藝——做縫運,生怕哥哥以後難得面朝黃土背朝天,八十年代中期,父親又借貸款買一台農用手扶給哥哥,讓他擁有一技之長。同年,弟弟沒考取高中,父親為了擺脫貧困,立馬找關係擇校錄取,找進汨羅五中就讀。可見,父親把我們姊妹如此痛愛,竭盡全力讓我們姊妹長大以後擺脫他那輩子的窮苦。

然而,父親且不說恰了大半一輩子虧,受了大半輩子的苦,還有一點難言之隱,因為父親出生在三十年代,是獨生子,勢單力薄。五六十年代,什麼土改,破四舊,五風,大集體等等運動都經歷了,我們家族沒有一個黨員隊長什麼的。所以,父親那時吃了多少霉飯,受了多少慪氣,只聽媽說父親每次去開會,膽戰心驚的,每次開會回來大都臉色蒼白。幸好七八十年代,大搞改革開放,田土到戶,什麼運動都取消了,父親再不受那些委屈了。

父親的一生,勞累奔波了大半輩子,吃虧吃苦了大半輩子,節衣宿舍了大半輩子,還是搭幫黨的英明政策,讓父親過上了幸福生活,安度晚年。在這幸福和諧的日子裡,願我父親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女兒 向葵

授權作者簡介:羅向葵,供職於湖南汨羅市統計局,平時愛好寫作。有作品在統計分析刊物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煥原創文學 的精彩文章:

七條人生金句,做個性簽名很有范!
愛情密碼,寫的太好了!
2017心情美句,哪句適合你的心境?
七條真實感悟,做個性簽名很美!
句子很短,也很精美!

TAG:李自煥原創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