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諾蘭式的人性混剪——寫在《敦刻爾克》觀後

諾蘭式的人性混剪——寫在《敦刻爾克》觀後

天空和大海明亮到讓人屏住呼吸。海天相接的地方,升騰的黑色硝煙只佔據了畫面的一小部分,卻觸目驚心。那裡,是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二戰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時刻之一。迄今為止,對其的評價因人因時而異。從「臭名昭著」到「彪炳史冊」,這些形容詞都曾出現在這場軍事行動的前面。

但諾蘭顯然無意糾纏於這些政治評語的鬥爭。與某些標榜無根據的愛國主義狂熱的電影不同,『敦刻爾克』拋開了領袖將軍的宏圖偉業,摒棄了個人英雄主義的豪情與民族主義的盲目。透過最底層士兵的雙眼,顫慄地看著人性的脆弱,瘋狂,良善,輕輕地捧著一點點微芒卻不曾熄滅的希望。

捍衛正義的士兵都是視死如歸的嗎?不!在在斯圖卡轟炸機頭上「耶利哥號角」讓人喪膽的尖嘯聲中,在敵機機槍的掃射如同死神的鐮刀一般划過人群的時候,抱頭,蹲下,伏在地上,這些在和平年代最招人恥笑的動作,是絕境中的士兵們本能的選擇。

其實,已經無所謂正義了。在死亡的陰影下,活下去,是唯一的訴求。為了活下去,一切皆可以拋棄。

為了活下去,從盟友的屍體上扒下軍牌和鞋子。尊嚴和民族認同見鬼去吧!混過「只讓英國人通過」的哨卡,登上撤往異國的船。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只想要逃離被呼嘯而來的炸彈撕碎的命運。

那一刻,沙灘上的草草掩埋都顯得如此難能可貴。

為了活下去,誣陷同胞是間諜也不會被自己的群體譴責吧。總有人要死,那就給異己者安個莫須有的罪名,讓他們去死好了。死神的淫威面前,恐懼扼殺了憐憫與良知,只剩下毫無理性的瘋狂。

那一刻,所謂的道德在求生的慾望面前是如此蒼白無力。

為了活下去,掩護友軍的任務也不是毫不遲疑就能完成的呢。77年前英倫海峽上的空戰,還完全沒有今日空中戰爭的精準與簡潔。在今天看來耗時極長的貼身狗斗與相互掃射,考驗著每一個飛行員繃緊到脆弱的神經。

那一刻,轟炸機上怒吼的防空機槍和暴露在德軍王牌戰機面前的恐懼,讓皇家空軍的驕傲退縮了短短的一個瞬間。他優先攻擊了威脅自己的BF-111,沒能阻止滿載水手的掃雷艦被轟炸機擊沉。

所有這一切都在敘述著絕望中人性或大或小的負面。然而,諾蘭只是靜靜地講述著,沒有指責,沒有評價。因為他知道,四十多萬人被包圍被壓縮的恐懼與絕望是可以殺人的。就像一個士兵沉默地走向大海,沉默地被渾濁的浪濤吞噬。在許多二戰的紀實作品中,這種所謂「不光彩的死亡」,比比皆是。

也正因為人性存在著這些脆弱與怯懦的負面,那些克服這些難以克服的負面的勇敢行為才真正值得珍視。先前選擇拯救自己的飛行員最終放棄了返航,用最後的燃料勇敢地撲向那架巨大的轟炸機……

因為恐懼,所以怯懦,克服怯懦,方為真正的勇者。

正如筆者當年評價《狂怒》的時候寫道:「唯有正視恐懼,才能珍視英雄。」對怯懦與恐懼的掩蓋只會催生出對戰爭的恐怖的遺忘。所謂「毫無畏懼地衝上去」,只不過是宣傳手段和神話罷了。

這種對人性的關切一直是諾蘭電影的主題。《星際穿越》中的庫珀也一樣,即使肩負拯救全人類的使命,對女兒的愛依然會使他猶豫躊躇。

在電影的最後,人性的光芒最終還是被輕輕地點亮,微弱卻堅定地發著光。老船長的兒子最終原諒了因為彈震症失手誤殺自己朋友的士兵,即使後者未表歉意,只是默默地融入了撤退的人群中。

看到趕來救援的民船隊,指揮官波頓露出了微笑。那不是勝利的將軍得意的笑,但卻比那更為令人動容——

我的士兵們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那不是令人厭煩的狂妄,而是在生死劫難之後發自心底的悲憫與善良。

在『敦刻爾克』這部電影中,諾蘭以其獨特的匠心調和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節奏,從平凡人的角度,譜寫了這曲戰爭絕境中的交響。在歷史的轉折點,諾蘭以混剪,或者說是拼貼畫的形式展現了人性的種種可能性,向每一個遭受戰爭創痛的個體投以關切的目光。這種人文情懷與反戰視角,是這部戰爭片的意義所在,也是真正值得某些電影人以及引導錯誤觀念的大眾媒體學習的。(文/可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reamers電影評論 的精彩文章:

沒有強林彈雨血肉模糊,諾蘭的戰爭電影就是這麼與眾不同
穿越到《敦刻爾克》的六種視角,給你一次親身逃離絕望的機會
《銀魂》:搞不懂在看什麼但就是那麼好看的真人版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葉問和宮二誰是俠之大者?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