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期貨交易中怎麼才可以稱之為敬畏市場(上)

期貨交易中怎麼才可以稱之為敬畏市場(上)

敬畏市場這句話是不是每個交易者都是耳熟能詳,許多做過幾年交易的人會煞有介事的和後來的初學者隔三差五的叮囑,換來後生們恭敬的讚許和崇拜。國人尚空談,來到這個市場的人更是如此。這一點我深表理解,賺不著錢還賠了本金,再不讓人家嘴裡痛快痛快怎麼行。

何為敬畏市場,裝腔作勢者眾,知其內涵和深意的寥寥無幾。

市場和技術分析的先後問題

我遇見過眾多的交易初學者,讓他們下單,他們和我講:我沒有學過技術分析怎麼交易呀?

這就引出了兩個問題:

其一、先有交易市場還是先有技術分析,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但是沒有人用心琢磨它。大家都知道K線理論。K線圖源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的米市交易,我們為什麼談及德川米市,因為他是期貨的發祥地,也是征服了全球交易市場的K線理論之故鄉。在米市交易中K線有了萌芽、然後發育、日後得以完善成今天的風貌。是先有市場交易,因為交易的需求逐步產生了技術分析。

其二、是不是不懂技術分析就無法從事交易?對這個問題許多交易者都是困惑的,包括老期貨和交易高手。我們來看,市場的功能是什麼?是交易;技術分析的功能是什麼?是服務於、輔助於交易。我們都知道,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才慢慢形成了溝通交流的語言,而不是沒有語言人類就無法來到這個世界。

以上問題澄清是為了解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交易誰為主宰、誰為王的問題,許多交易者錯誤的認為技術分析為王,技術分析主宰了交易。這就是本末倒置,有市場才產生了交易,技術分析是交易的一個工具而已。應該是交易市場為王。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能接下來談敬畏市場。

如何辨別某君懂不懂敬畏市場

看他的抓圖就足以知道他是不是敬畏市場,當你看一張交易抓圖,只要看持倉的資金管理、交易的品種就可以一目了然的得出結論。

從我們的交易賬戶抓圖看,持倉在16.5%,符合我們一貫提倡的15%左右的資金管理要求;所持品種為焦炭、螺紋、鄭煤,從品種來分析,行情再劇烈的動蕩也不會造成資金大於10%的回撤。這樣的操作來自恪守資金管理理念,資金管理源於對波雲詭譎、風雲變幻市場的敬畏。

如果你看到某君30%持倉、或者交易天膠、滬銅等劇烈品種很容易造成資金大於10%的回撤。你最好敬鬼神而遠之,他要說教你炒期貨或者代你操盤你最好撒丫子就跑,千萬要避之唯恐不及,稍有遲疑你就會大難臨頭的。

要唯市場馬首是瞻

做到唯市場馬首是瞻很不容易,也就是我主張的:期貨交易牆頭草,見風使舵隨風倒。只有真正感知、深入理解、用心靈傾聽市場律動的交易者才可以做到。我們來看兩張圖,一張是當日螺紋鋼的分時圖,一張是交易的成交圖。

周四(8月31日)我們在行情跌到接近最低點的3795點平掉螺紋鋼,當天最低點是3782;而在其後處於高位的3875點又接了回來,當天最高點是3929點。許多網友看了甚為不解,質疑的同時好是嘲笑了一番:技術分析要求高拋低吸,這顯然是不懂技術分析。我們百口莫辯,唯有沉默。

當看到一天後螺紋鋼漲到4150點而大賺,大家又都來問當初買回螺紋鋼這一「神來之筆」是怎麼考量的?我告訴大家:「技術分析不是交易的全部、而是交易的輔助。他囊括的賠錢方法遠遠大於贏利,或者說,技術分析方法賠錢的概率遠遠大於贏利。市場是混沌的,而技術分析來自於人們因果律的決定論。因果律只能認知混沌現象中的極個別的特例。混沌中的極端情況是有符合因果的,是極特殊、極個別的情況。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靠因果律思維研究出的技術分析偶爾會靈驗的原因……

生命科學對人體器官的研究發現,分形、混沌的影子幾乎無所不在:人體的肺部細胞形成盤枝錯節、複雜的受力網路;人腦的表面、小腸結構、血管伸展、神經元分布等等,都有明顯的分形特徵,分形和混沌是相通的,混沌實際上可以看作是時間上的分形。市場也是分形、混沌的,我們所有的混沌的生命系統更應該懂得傾聽、感悟、敬畏市場。

只有敬畏市場的交易者,才可以跟上走出來的行情節奏。交易其實就是亦步亦趨的,伴著行情緩步、疾行。真正做到敬畏市場的交易者,對行情一定是心領神會的。

從交易品種去甄別

賬戶的資金量決定了你能夠交易的品種,這其實也是源自於、體現了對市場的敬畏。在我們的交易生涯中,5萬的賬戶只能做做豆類、鄭醇、PTA、瀝青;10萬賬戶可以做做鐵礦石、螺紋鋼等等;20萬賬戶能夠交易滬鎳、鄭煤等;50萬賬戶允許交易焦炭、天膠等等;300萬才考慮去做股指期貨。

而一般的交易者是能賣的就敢做,敢交易就敢持有。雖然他們朗朗上口、念念有詞的歌唱著敬畏市場,他們是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不但不是敬畏而是在戲謔和嘲弄市場,這樣的肆無忌憚、膽大包天的操作就是太歲頭上動土,有何敬畏市場可言。

我見到一個學習者賬戶3萬元本金,背著我做起天膠來了,結果爆倉出局。我和他講,反反覆復和你們強調,做天膠至少要30萬資金,怎麼就可以置若罔聞呢?

本文內容為編輯集納而成,旨在讓讀者了解市場各方的看法,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本號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股票焦點 的精彩文章:

TAG:股票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