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颱風來了

颱風來了

大 風 歌

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GIF/705K

關於「動勢盆景」的大師真傳

——《賀淦蓀動勢盆景問答節選》

1、 什麼是「動勢盆景」?

答:「動勢盆景」是以「自然的神韻,活潑的節奏,飛揚的動勢,寫意的效果」這一儒、釋、道文化思想的指導下,以風動式的「向、背、弛、張」為造型綱領,走「樹石、叢林、組合多變」之路,以湖北賀淦蓀先生為代表乃至華中地區的一種盆景藝術風格。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體現了現代中國盆景的藝術特色。其代表作有:《風在吼》、《秋思》、《海風吹拂五千年》、《我們走在大路上》、《西風烈》……等等。影響遍及全國和全世界。

2、「動勢盆景」的美學原理是什麼?

答:宇宙萬物都生生不息的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統一是相對的。所謂「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就是說人坐在原地不動,因地球自轉,日行也是四萬餘公里。「動勢盆景」依據的美學原理是:「動勢與均衡兩個矛盾的變化統一」。一方面要將平淡無奇之姿做成富有變化的動勢,動出千姿百態。然而,動極則不安。故另一方面又要動而不亂,動而有序。於動中求靜,動靜兩者要力求均衡。使動力與重心兩者矛盾求得和諧統一。如果盆景作品過於平穩,則形式趨於單一,又缺少表現力。還是輕重相衡、動靜結合的盆景作品,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不同程度的審美需求。

「動勢盆景」旨在求「動」而得於「勢」。始終把「取勢」、「得勢」放在首位,把「動」放在矛盾的主要方面。打破以盆景作品的左右寬與上下高(畫面)的中心為支點的平衡,造成運動、變化、奇突、對比,使矛盾趨於激化狀態,宏觀上出現動感,產生對抗性的效果。在形式感上造成虛與實、輕與重、疏與密、聚與散、動與靜、險與穩、弛與張、藏與露、長與短、大與小、遠與近等一系列矛盾需要解決的狀態。然而要解決這些矛盾,就必須充分運用對稱、均衡、整齊、韻律、節奏、統一、諧和等形式美法則。使畫面出現以動為魂、虛實相宜、輕重相衡、疏密相間、聚散合理、動靜結合、險穩相依、弛張互用、藏露有法、長短相較、大小相比、遠近相適的藝術效果。

3、「動勢盆景」是否只有「風吹式」?

答:不能認為只有「風吹式」盆景才是「動勢盆景」。只能說「風吹式」盆景是動勢盆景的基礎,是動勢盆景的一種表現形式。動勢盆景除「風吹式」以外,還有「行雲式」,如《卧雲橫空》; 「雪壓式」,如:《雪壓冬林》;「垂枝式」,如:《春風楊柳》;「樂舞式」,如:《灑向人間都是情》;「寫意式」,如:《擊》;「驚濤式」,如:《雷霆萬鈞》;「懸崖式」,如:《飛流直下》;……藝無止境,隨著作者的不斷開拓進取,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動勢深入地探討與發展,將有其它形式的動勢盆景面世。當然,我們所說的這「式」那「式」,只是便於交流、傳播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表述。在我們創作者的心靈深處,應有這樣的觀念:即有法無式。提倡在共性的基礎上,不拘一格、力求創新。

......略

15、在「動勢盆景」中,「風動式」盆景造型要領有哪些?

答:

1、充分理解樹的生長規律,保持樹榦和基幹枝的常態和靜態中的生長形勢。

2、「向背、弛張」是風動式的造型要領。即先定樹勢受風的「向」、「背」方向;受風吹之枝向「向勢」運集。受風處「弛」,避風處「張」。

3、受風吹動之枝多為樹梢,基幹枝多不受風的影響,所謂「椏槎古樹不知風」,不要全樹枝幹一邊倒。

4、風吹過後,樹枝還原應能呈常態,不應偏重一邊。

5、要掌握風的運動規律造型,即開始受風;受風之枝宜緊壓而有力度;受風高潮處,枝條應向上傾斜。

6、風動之姿要根據實情有所變化,要有錯綜複雜的交叉動感,切勿千篇一律地一個動勢。即受風強壓者:枝平;受風高潮時:枝上傾;受風尾聲:樹下傾還原;整體呈斜不等邊三角形。

7、風動式造型要講求「造片」。片與片的「間距」不宜太近。既要考慮寬度,又要考慮厚度。即每片俯視枝托要呈「布爪」圓形 。側視要能看出枝的動感。不能像「雲片」呈扁平。這樣才能達到既有多種層次又見風動。

8、風動枝的扎縛宜呈S形。出枝平垂走向「向勢」,逐步向上波動。不宜枝枝向上硬彎,形成駝背狀,影響美觀。

9、背勢枝造型宜緊扎,平壓、力展現功力。逐步去葉顯枝。努力向「既觀葉又觀骨」的方向發展。

嶺南盆景公眾號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擊進入精彩回放

嶺南盆景分享最有價值的盆景文化

盆景投稿:微信lnpj178

書畫交流:微信tyzw1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盆景 的精彩文章:

臨沂知園盆景
盆景藝術大合唱
西式庭院,太享受了!
叫聲老婆容易,叫聲老太婆,卻是一生的承諾!

TAG:嶺南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