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發布全球首款准5G晶元,優於高通晶元1倍

華為發布全球首款准5G晶元,優於高通晶元1倍

重要信息

9月2日晚間消息,華為在「2017年IFA柏林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發布了最新的「麒麟970」晶元。據稱,這是全球首款具有專用人工智慧(AI)元素的手機晶元。

同時,據余承東介紹,華為「麒麟970」晶元也是全球首款4.5G(准5G)基帶晶元,支持LTE Cat.18,最大下行速率可達1.2Gbps,移動網路理論傳輸速度是高通晶元的兩倍。

余承東還介紹,這一準5G晶元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各運營商的高速率組合,華為已經對其進行了40 萬公里的高鐵測試,發現在高鐵上也能保持穩定的下載速率,這樣,用戶再也不用擔心坐高鐵掉網「失聯」。

此外,華為這款准5G晶元「麒麟970」還支持「雙卡雙 VoLTE」。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圖所示:

此外,余承東表示, 「麒麟970」晶元是華為首款人工智慧(AI)移動計算平台,並且是全球首個集成獨立 AI 專用 NPU 神經網路處理單元的移動晶元,所採用的是創新的 HiAI 移動計算架構。

按照華為的說法,AI晶元能夠以人類的思考方式來理解人類訴求,具備高處理速度,高密度和高能效比,而「麒麟 970」只是個開始,並超越競爭對手。

余承東表示,「麒麟 970 」更快、更強、更聰明、更出色帶來了AI時代下的嶄新體驗,展望智能手機的未來,我們正處於一個激動人心的新時代開端,「移動AI=設備AI+雲AI」,未來智能終端將能夠看懂、聽懂,更了解你,能夠思考更懂你,能夠對話以更好的服務你。

實際上華為率先搶佔手機領域的AI晶元市場有其基本的市場判斷。根據市場分析公司 Tractica 的數據顯示,2015 年基於深度學習項目的硬體支出達到 4.36 億美元,而他們估計,到 2024 年這一數字會飆升到 415 億美元。

華為AI晶元的底氣何在?

余承東的論述不改其一貫的言論風格,但也有其足夠的技術作為底氣。據了解,華為目前已經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了近5年的布局,其神秘的研究基地——諾亞方舟實驗室主要圍繞人工智慧和數據挖掘技術開展研究,並聯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展開人工智慧基礎研究的戰略合作。

去年榮耀Magic的推出就已經代表了華為在人工智慧層面的一大邁進,從系統層面開始對應用和生態整合,這或許將代表華為對終端設備的看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官方Twitter賬號中釋出了一張預熱圖,稱「AI不止是語音助手」,意味著華為推出的AI晶元將不僅在語音助手上有所突破,同時在系統優化、拍照演算法、生物識別等現在AI熱門應用領域也將會有所應用。

此前有消息稱首先搭載麒麟970的華為Mate 10將支持人臉識別,或許AI晶元會成為這一功能實現的關鍵一環。

布局AI晶元,蘋果如何應戰?

實際上蘋果是最早在移動設備布局AI的公司,其智能語音助手Siri後來成為眾多移動設備爭先模仿的對象。而在去年的WWDC上,蘋果就發布了自己的深層神經網路,但這種機器學習發生在伺服器端,而不是移動處理器上。

目前得到的消息顯示蘋果正在研發一款專門處理人工智慧相關任務的晶元,他們內部將其稱為「蘋果神經引擎」(Apple Neural Engine)。據彭博社的消息,這塊晶元將能夠改進蘋果設備在處理需要人工智慧的任務時的表現,而其針對的功能目標則是AR(增強現實)和自動駕駛。

傳統晶元大廠並沒有坐視不理

在晶元領域,華為國內市場將主要面對的就是高通和MTK的壁壘。高通工程技術執行副總裁Matt Grob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高通於十年前就開始了人工智慧相關的基礎研究。他表示,目前高通的現有產品已經有了許多支持了人工智慧的案例:從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到各種終端,如智能手機和汽車上的惡意軟體偵測。同時,高通正在研究更廣泛的課題,例如面向無線連接、電源管理和攝影的人工智慧。

值得強調的是,首個面向驍龍系列移動平台設計的深度學習軟體框架驍龍NPE(Neural Processing Engine)的軟體開發包(SDK)已經面向開發者推出。

同時在8月29日MTK Helio P30發布會上,聯發科技無線通信事業部產品規劃總監李彥輯博士也向搜狐科技談及了MTK對人工智慧布局的看法。他指出聯發科已經開始布局人工智慧領域,未來將在兩個角度發力,一是晶元設計角度,MTK希望利用AI能夠提供更快的運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二是平台角度,希望通過AI,能夠讓晶元平台對第三方應用開發更友好。

三星低調投資AI晶元廠商

手機終端廠商一個繞不開的硬體大廠——三星也不敢落寞,一方面,去年三星就收購了「Siri之父」創辦的公司Viv,並在S8開始推出人工智慧助手Bixby,另一方面,在硬體領域,三星在AI層面的投入也沒有停止。

去年三星就低調地投資了一家英國人工智慧晶元硬體設計初創公司 Graphcore。這家公司的創始人Nigel Toon曾表示其研發的智能處理晶元(IPU)為最新行業領域提供一到兩個數量級的領先性能,其研髮針對的方向也十分廣泛,包括無人駕駛卡車、雲端計算、處理機器學習技術等。

AI晶元市場前景巨大,入局者邊界模糊

AI晶元市場廣闊,但並不意味著會集中在手機終端得到應用,實際上專門針對視覺處理、語音識別、深度學習等專業領域的AI晶元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這也提供了更多不同領域的選手入局的機會。

微軟在上個月放出消息表示其下一代其混合現實HoloLens 2將採用AI晶元,使設備可直接識別用戶所看的事物和聽見的聲音,將數據傳回雲端時也不會產生更多的延時。

此外儘管谷歌在Android上有了大量的AI應用,但依然停留在系統層面。不過谷歌已經在今年的Google I/O上展示了第二代人工智慧專用處理器(TPU),以雲端方式提供商用服務。

同時,英偉達的Tesla 深度學習處理器則是實現了從訓練到推理再到自動駕駛等實際場景都能完成的人工智慧計算方案提供者。

基本上不僅以前的硬體巨頭,包括諸如亞馬遜、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都在涉足人工智慧晶元,以更好地把握人工智慧這一大的方向,比如在前天的Hot Chips大會上,百度剛剛發布了其稱為AI雲計算晶元的XPU,儘管該晶元仍然經歷著基於FPGA原型驗證,不過也反映了一點——湧入AI晶元這一大潮的公司,邊界正在逐漸模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5G 的精彩文章:

劉韻潔院士:NB-IoT等物聯網要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為導向
聯通混改:內部階層對立加劇的導火索?
天津移動部署5G技術服務全運會
中國聯通80%的NB-IoT基站部署在1800MHz頻段
華為NB-IoT已在全球6個NB-IoT網路中商用

TAG: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