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元節的午後雨

中元節的午後雨

歲 時記

吳望(茶人)

七月半中元節,俗稱鬼節,民間祭拜鬼神(主要還是鬼)的日子。傳說,上天有好生之德,撫恤眾孤包括一切鬼魂。這一天,地獄大門洞開,所有的鬼,包括孤魂野鬼,無主人頭鬼,大鬼小鬼,老鬼新鬼,達官貴人鬼,平頭百姓鬼……都可以享受到人間施濟的祭品。

潮汕人,在這一天一定要做「安仔粿」,也有叫「人仔粿」。紅團粿的粿面上印有人的圖案,一般是「老伯公」的像。民間不懂,隨便叫老伯公,其實是南極仙翁。老伯公是土地爺,管轄地方上的事情,南極仙翁是天上的仙,級別較高,管得住一切天上地下的事。有了老人家這個印章,對鬼來說,是比較有面子的,就像鄉間流傳著一句話「姿娘面大過公社印」。又因為這些粿品祭拜完畢,還要被人吃進口裡,也有人戲稱這個節叫「人食人」節。不過這相當沒水平,也顯殘酷。

做安仔粿只是一種形式。這個日子主要還是追念逝去的祖先。在潮汕鄉村,大多只是在家裡擺上祭品,擺上祖先的牌位、香爐祭拜自家的先人。一些大庵堂寺廟、民間慈善機構,則在公共場所擺了大鍋飯、大鼎肉,擺上大豬頭、大雞鴨鵝,備辦大規模的三牲粿品蔬果等各式祭品,舉行水陸法會,三時繫念等等進行公祭,民間俗稱「施孤」,也叫盂蘭盆會。盂蘭盆會,每年在香港、台灣地區搞得非常隆重。傳說,農曆七月這整個月間,都是孤門大開,所有的鬼魂都可以在這段時間隨時隨地找到吃食。直到七月三十這一天夜裡,才關閉孤門,所有的鬼魂又得回到原來的地方呆著。這種追念先人撫恤陰間孤困的習俗,彰顯了人們慎終追遠且悲憫眾生的大愛情懷。

每年的中元節午後,幾乎都下一場雨。聽老輩人說,這場雨是有來歷的。說這場雨是必須下的,或者說,能下一場雨最好。為什麼?因為祭拜施孤之後,這些鬼享受到人間這麼豐富的祭品,體驗到人間這麼盛大的感情,它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眾多的鬼魂感動的眼淚集中起來,就是這一場雨了。也有人這麼說,是鬼們因為感動於人間的大愛,回報人間一場及時雨,以幫人間解旱解悶解憂。通常這場雨不會太大,倒是時常下得頗為節制,似乎頗有點儀式感。還有人說,這雨是那些吃不飽或者搶不到祭品的鬼仔的目汁。或許有一點道理,以前人們自己都吃不飽,都快餓死,哪裡能還顧得上鬼們。

我記得前年中元節的雨,是在午後來的,是一場下得恰當而及時的雨。民間祭拜先人,一般要在午前結束。祭拜完畢,鬼們的感動之淚便醞釀成了一場雨。我甚至認為,這等同於一場儀式——— 互相感恩的儀式。這已經不僅僅是之前的所謂感動而流淚,演變下來,這場雨,它的意義已經具有了儀式的性質,是一場感恩的儀式。

說它下得及時,還當何說?整個潮汕大地,特別是練江水域的潮汕村民,對於鬼神的祭拜,尤為隆重,粿品蔬果三牲這當然不在話下,大量的紙錢紙紮狗馬人形傀儡都是堆得人山人海,祭拜之後還要焚化,這滿世界的煙霧紙灰,以及燃燒產生的超負荷熱量,感覺整個世界好像要自燃了。那麼,這一場雨下來,天朗氣清了,溫度有所下降了,太陽又出來了,一切都煙消雲散了,一切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了,風又調了,雨又順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賈樟柯等金磚五國導演合拍片《時間去哪兒了》9月公映
廣東男籃全運開門紅,但尤納斯指出了一個大問題
CBA新季賽程出爐:廣東隊開局兩德比,收官碰遼寧
每日笑話精選:跟老媽的搞笑過招
再見,金鳳路28號;你好,金同路2000號!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