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胃腸道間質瘤術後是否容易複發

胃腸道間質瘤術後是否容易複發

胃腸道間質瘤(GIST) 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手術切除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方法。胃腸道間質瘤術後2~3年的複發率約40%,一般原發於胃的的間質瘤複發概率低於原發於小腸和結直腸。那麼胃腸道間質瘤術後是否容易複發?

胃腸道間質瘤容易複發,術後定期檢查

間質瘤的特點就是比較容易複發,當然和原發腫瘤大小、原發部位、手術治療情況等都有關係。

一般間質瘤都是惡性的,其惡性程度與腫瘤大小以及核分裂象多少(病理報告中會描述)相關。超過5cm的間質瘤應該在中度危險以上,對化療放療不敏感。接受過手術治療的局限性GIST患者,完整切除後總的5年生存率為40-55%,術後第5年的複發率變化很大,其中低危原發腫瘤為2-15% ,高危者為70-90%。目前沒有特異性的用於檢測GIST複發的血清標誌物。腫瘤典型的複發部位是手術切除床、肝臟和腹膜。肺轉移罕見。所以標準做法是術後5年內每3-6個月進行一次影像學(腹盆腔ct)檢查,此後每年評估一次。

術後使用靶向治療藥物,降低複發率

在世界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組數據卻使人們看到了希望。研究顯示,與使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術後使用靶向治療藥物的患者,可以顯著降低胃腸道間質腫瘤(GIST)的複發率,將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由19個月延長到54個月。

研究人員發現,在每天使用一次400毫克甲磺酸伊馬替尼類靶向藥物的患者中,98%的患者在術後一年內無複發,而且能將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由19個月延長到54個月,3倍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

胃腸道間質瘤術後如何鞏固治療?

胃腸間質瘤對所有的化療葯抗拒,對放射線抗拒,如果出現複發,能夠手術切除的病例,手術是第一選擇,其次就是分子靶向治療,如格列衛或索坦等。

由於胃腸間質瘤的高複發性及對藥物治療的不敏感,現在對於中高危患者術後建議輔助治療,主要藥物仍然是分子靶向治療葯。中成藥沒有實際效果。

【胃腸道間質瘤治療現狀】

胃腸道間質瘤常規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和靶向藥物為主,早發現早手術,常用靶向藥物有伊馬替尼格列衛,對間質瘤的治療靶點是C-KIT原癌基因,是基因治療的有效藥物,配合現代中藥人蔘皂苷Rh2,既能提高靶向藥物療效,還能減少其毒性,使NK細胞和吞噬細胞活性增強,預防複發轉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鼻翼煽動了 的精彩文章:

胃間質瘤病人生活中如何護理
癌症治療會影響生育嗎?癌症專家公布防癌七秘訣
肺結核會增加肺癌幾率嗎?肺結核與肺癌的區別
工業發達國家城市肺癌的發病率高
胃腸道間質瘤人群患其他癌症風險也高

TAG:鼻翼煽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