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類微生物組影響健康機制揭秘

人類微生物組影響健康機制揭秘

英國《自然》雜誌8月31日發表的一篇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會產生名為N-醯基醯胺的小型有機複合物,它們與受體相互作用,參與人體生理的包括免疫等各方面活動,而這正是人類微生物組影響生理健康的背後機制。

科學家已經意識到,人類基因組並不能完全解釋人類疾病與健康的關鍵問題,因為人類對自身體內存在的龐大的、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菌群缺乏了解。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就宣布,將投入1.15億美元正式啟動醞釀了兩年之久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以解析微生物菌群結構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雖然現在認為人類微生物組在生理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人們對其背後的機制依然知之不多。細菌依賴小分子與環境產生相互作用,因此,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微生物群也利用小分子與其人類宿主相互作用,只是所涉分子的身份及其功能機制一直不為人知。

此次,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肖恩·布拉迪及同事報告稱,人體腸道細菌會產生N-醯基醯胺,它會與5種不同的人類G蛋白偶聯受體(GPCR)相互作用。科學家們發現,N-醯基醯胺是一類重要的人體信號傳導分子,參與生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免疫、行為和代謝。研究團隊分析了小鼠數據和細胞數據,表明這些細菌代謝物會激活一種名為GPR119的GPCR,它們有可能調節小鼠的代謝激素和葡萄糖穩態。

上述發現意味著,微生物群產生的小分子可以模擬細菌信號傳導分子,這種模擬狀態所代表的通道,未來有望運用於新葯研發和個體化用藥,以及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等方面。

總編輯圈點

你以為,你就是你嗎?想想生活在你體內的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吧。對它們來說,你只是個寄宿的地方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生活狀態與你的健康息息相關。2007年美國就宣布要啟動「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去年美國頂尖醫療機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公布「2017年十大醫療科技創新」榜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基於人體微生物組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看來,是時候好好研究一下住在我們身體里的「迷你」朋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新型鎂電池可使儲能技術更廉價安全
人類受到機器人的威脅只有一步之遙
北京大學胡泳:打破大學固有認知
生物物理所發現植物光合作用中高效捕光的超分子機器結構
對 24 條染色體的篩查有望使產前篩查更全面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