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房氏軼聞百則】房氏軼聞106 109

【房氏軼聞百則】房氏軼聞106 109

本期導讀:本文由四川房明毓整理並發表於房氏網

本文由四川房明毓整理並發表於房氏網

如有轉載請尊重勞動成果、保留出處

【房氏軼聞百則】房氏軼聞66~70

房氏軼聞106

【三不進】民國末年至建國初期,山東沾化富國鎮房家村有文化的人較多,其中以教師 、醫生和木匠最為出名,他們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又遭逢亂世,遂隱於本村,在當地形成房家村「三不進」的說法:即外地醫生不進村,外地教師不進村,外地木匠不進村。縣內曾有一名醫感到束手無策的病人,被房家村房姓大夫治好,該名醫感到不服氣,遂聯繫附近有名的大夫去會房家大夫,結果大敗而歸,從此很少有外地醫生到房家村行醫。當地房姓執教師業者較多,本村及周圍很多村都有房姓人為教師。該村所在屬沿海縣,漁業比較發達,大型漁船大多數是房姓人建造。房姓木匠建造房屋和做傢具的也很出名。

房氏軼聞107

【房沙十三妹與長鼓舞的傳說】在瑤山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傳說在很久以前,瑤山上住著父子三人,老人臨終前把家產分給兩個兒子。哥哥貪圖錢財,把家產全部佔為已有,弟弟冬比只好流浪在外,給人做工為生。盤古王的女兒房沙十三妹看見冬比人品好,便下凡與他結為夫妻。冬比的哥哥想用野法害死冬比,霸佔房沙十三妹。盤古王知道此事後,幫助冬比懲罰了哥哥,並把房沙十三妹召回了天庭。臨別前,十三妹告訴冬比:南山上有棵琴樹,砍來做個長鼓,打上360個套環,等到十月十六日那天(盤古王婆誕),踏上360個旋圈,就可以象鷹一樣飛上天去與她團圓了。冬比按照十三妹的囑咐,不畏艱險,克服了重重困難,來到南山,找到了琴樹,做成了長鼓。他在約定的時間跳起長鼓舞,終於飛上天去與十三妹團圓了。

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恩愛的夫妻,以後每逢盤古王婆誕耍歌堂時,都要跳長鼓舞。發展到後來,凡有什麼喜慶節日,都喜歡跳長鼓舞。這種習俗,在連南的瑤排(寨)如南崗、油嶺、橫坑、三排、大坪、軍寮、大掌等地瑤家世代沿襲流傳下來。

房氏軼聞108

【房氏得金石】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南崗排住著一戶人家,夫婦倆沒有生育兒女,男的叫房伯,一場大病使他雙目失明,靠房婆耕山過日子,生活非常艱難。一天,房婆聽人說只要用起微山頂上的「救目草」就可以治好房伯的眼睛。但是她自己又怎麼能上得了起微山?於是整天唉聲嘆氣。有一天,有一個叫李高貴的單身漢砍柴路過房伯的門前,見房婆嘆氣,就問她遇到了什麼難事?房婆就哭著把採藥之事告訴了李高貴。李高貴見老人實在可憐,就決心去起微山採藥。他對房婆說:「你不要哭了,我明天就上起微山,十天後,如果沒見我回來,你就不要等了。」(註:起微山是連南第二高峰,現依舊是原始森林。)

李高貴走了以後,房婆老倆口日夜盼望他回來。到了第十天,過了中午,還沒見李高貴回來,老倆口擔心極了。天黑時,李高貴真的采了一把「救目草」回來了,他全身衣服破爛,變得又黑又瘦。房婆趕緊把「救目草」拿去煎熬,葯煎好後又立即給房伯洗眼,房伯的眼睛果然亮了。待他們感謝採藥人時,才發現李高貴已經靠著牆根睡著了,夫妻倆不忍心叫醒他,就商量如何給李高貴補補身子,房伯說:「明天就把家裡養的鵝殺了給他補身體吧。」半夜過後,李高貴醒了,忽然,他聽到說話聲,則耳細聽,原來是那兩隻鵝在說話!李高貴才知道自己在起微山上吃了一種人間稀有的果子,能夠聽懂動物的說話。只聽到那隻雄鵝說:「明天主人肯定殺我,你要記住屋後大石板蓋著的水溝下面有四塊金磚,這是我發現的寶物。」李高貴聽了,又驚又奇,他立即到屋後的大石板旁,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它掀開,在石板下面果然找到了四塊沉甸甸的金磚。李高貴非常高興,他對房伯夫妻說:「我不吃鵝肉,我想吃魚。」房伯說:「我們的魚塘里還有幾尾魚,就抓來給你補身體吧!」因為李高貴要吃魚,魚救了鵝的命。據說這就是鵝為什麼不吃魚的原因。南崗排瑤胞也用這塊得金石來教育子孫後代,做好事多自然會積福,則善有善報。所以南崗排的瑤胞真誠團結,一人有難,眾人相幫;遇事相邀,一呼百應,今天,這些傳統美德仍在不斷發揚光大。

房氏軼聞109

【于右任與房氏伯母】房氏,女,失諱,陝西三原人,民國偉人于右任之伯母。為了兌現對弟媳臨終的承諾,她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終將于右任撫養長大,並成為了一代偉人。1881年,于右任兩歲時,生母趙氏病故,臨終之前,將伯循(于右任原名)託付給嫂嫂房氏撫養。房氏是于右任二伯父的妻子,因丈夫下江南經商,長期沒有音訊,房氏娘家曾勸她改嫁。但是,她為了完成苦命弟媳趙氏的遺願,抱著小伯循來到城隍廟,對天起誓:願獨守空房,就是吃盡千辛萬苦,也要把伯循撫育成人!並曰:「受死者之託,保於氏一塊肉,非望報也。設無此病兒,無此母家。不為傭以食力,則為心從事神。矢節背信,神其殛我!」從此,善良的房氏便將于右任視作親生兒子,含辛茹苦地撫養他。由於生活的困難,弟媳的去世,侄兒的體弱多病,使房氏做出了回娘家居住的決定。此後,房氏帶著于右任回到了娘家楊府村,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娘家人的支持,撫養著這個可憐的孩子。房氏雖目不識丁,卻很有見識。于右任7歲那年,房氏與家中的幾個兄長商量,決定送右任上學讀書,師從第五(複姓)先生。小右任每天由伯母房氏牽著上學,要是雨雪天氣,房氏乾脆背著侄兒上學。房氏「望侄成龍」心切,對於右任學習的督促非常地嚴厲,每晚總要陪伴于右任學習到三更。于右任偶有過失,或在塾中嬉戲荒廢學業,她既不責備,也不逐趕,常面容悲傷,很多天不開心。于右任每當看到伯母鬱鬱寡歡的臉色,就知道自己錯了,不該荒廢學業耽於嬉耍,惹得伯母數日不歡;應立即改正並發憤學習,使伯母轉憂為喜。于右任住在房氏舅家時,常在讀書之餘同表兄弟一起放羊、割草。一天,忽有野狼襲來。叼走了一隻跛羊,他立即舉棍追趕,終於在眾鄉親圍捕下奪回羊只。房太夫人聞知,驚慌若狂地爬到山上,一見侄兒即緊抱懷中,視其未傷才破涕為笑。于右任天性聰明,學習又非常刻苦,在學校很受第五先生的喜愛,第五先生也格外用心教他。11歲時,為了更好地接受教育,又隨伯母遷回三原東關,投奔一位族祖於重臣,並跟當地有名的塾師毛先生(班香)學習。17歲時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中秀才), 23歲時中舉人。1906年在日本得會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曾回三原任職。1949年去台灣,1964年11月10日與世長辭,享年86歲。于右任歷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前後共任監察院院長34年。于右任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是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家、國民黨元老及重要決策人物、愛國政治家、教育家,著名的報刊活動家、大記者、大詩人,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一代書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房氏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房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