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高盛:中國的AI技術正迅速趕上美國 BAT將是最先受益者

高盛:中國的AI技術正迅速趕上美國 BAT將是最先受益者

TechWeb 9月4日報道 文/小狐狸

根據高盛公司的一份新報告顯示,中國擁有資源且有雄心勃勃的自上而下的計劃,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通過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創造智能經濟。

高盛:中國的AI技術正迅速趕上美國 BAT將是最先受益者

一名男子在日本千葉舉行的年度華為全球移動寬頻論壇上持有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

在這份題為《中國人工智慧崛起》的報告中,高盛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成為利用人工智慧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全球競爭者。

高盛稱,政府和企業已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視為創新的下一個重要領域。

高盛還表示:「我們相信人工智慧技術將成為政府議程的優先事項,我們預計未來這項技術將會獲得更多國家/地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人工智慧已經很普及了,從可報告天氣狀況的簡單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到可輕鬆地在棋盤遊戲中擊敗人類的複雜演算法。

像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公司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人工智慧的研究和開發,以擴大人工智慧所能實現的範圍。

機器被「投喂」大量的數據,並被培訓以完成特定的任務,從而使公司創建能夠學習和變得更聰明的軟體。

雖然美國通常被認為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者,但其他國家正迎頭趕上。擁有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7月,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在國內發展人工智慧的指導方針,即《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設定了在2030年成為全球創新中心的目標,並預計人工智慧產業總產值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1478億美元)。

中國國務院鼓勵建立開源計算平台,培養更多的人工智慧專業人員和科學家。該《規劃》表示,政府將投資於合格的人工智慧項目,並鼓勵私人資本投資。

創造人工智慧價值的關鍵驅動力

高盛認為,創造人工智慧價值需要促進四個關鍵領域的發展:人才、數據、基礎設施和計算能力。高盛得出結論,中國已有足夠的人才、數據和基礎設施三個關鍵因素來全面擁抱人工智慧。

因為人工智慧是一項相對較新的技術,找到足夠數量的人才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專家們認為,要培養人們擁有新的AI相關技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根據高盛的說法,為了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美國的科技巨頭們正在世界各地開設研究實驗室。中國企業也在追隨他們的腳步,比如:在矽谷設立研究實驗室和提供相當可觀的工資。

今年早些時候,百度挖走了微軟高管陸奇,這是該公司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的舉措之一。與此同時,騰訊任命前微軟科學家俞棟博士運營及管理西雅圖的人工智慧研究基地。

中國龐大的人口,其中大部分與互聯網相連,使中國在數據生成方面具有優勢。

此外,根據高盛的說法,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網路生態系統已經全面滲透到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日常生活中,併產生了大量的數據。

高盛表示,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13%的數字信息,到2020年,隨著中國經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我們預計這一數字將增長到20%至25%左右。它還預計中國將產生約9到10億澤位元組(zettabyte)的數據,一個澤位元組大約有1萬億千兆位元組。

在基礎設施方面,參與人工智慧研究的大多數主要公司都採用了開源平台,以吸引資源和人才進入他們的生態系統。

高盛表示,中國企業也在順應這一趨勢。例如,百度有一個開源的機器學習平台叫做PaddlePaddle,代表並行分散式深度學習。百度還宣布了阿波羅(Apollo)計劃,這是另一個開發自主駕駛的開源平台。

人工智慧演算法及其性能也受到依賴於處理單元的計算能力的限制。高盛指出,中國在處理晶元方面「嚴重依賴外國供應商」,但國內半導體行業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進展」。

高盛表示,預計中國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需要密切注意的公司

高盛表示,預計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初始階段,中國所謂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將是受益者。這是因為這些公司擁有龐大而獨特的數據集,並且擁有足夠的資源來利用該技術。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公司是中國按需服務提供商美團點評。高盛表示,該公司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創造出最高效的送貨路線。

中國最大的打車應用滴滴出行也致力於深度學習、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和智能駕駛技術。根據高盛的數據,該公司處理超過4500太位元組(terabyte)的數據,接受超過200億次的路由請求,平均每天處理超過2000萬的訂單。

科大訊飛是一家專註於語音和語言識別的公司。高盛的報告稱,它擁有中國智能語音行業最大的市場份額。

海康威視是一家技術公司,它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其安防產品中,其中包括智能攝像頭。

高盛的報告說,其它一些需要注意的公司是,專註於語音助手和自然語言的出門問問(Mobvoi),專註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商湯科技(SenseTime),以及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DJI)和機器人製造商優必選(UBTech)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Web 的精彩文章:

美國科技公司研發支出排行榜:亞馬遜第一 蘋果第五
又一款iPod壽終正寢 蘋果iPod nano 6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亞洲十大富豪坐擁2969億美元的財富 馬雲一人佔據12.7%
騰訊手機管家提醒:陌生FaceTime請求存在詐騙風險
金立M7全面屏手機首曝 要和ofo小黃車「搞事情」

TAG:TechW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