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人的逃跑精神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人的逃跑精神

《敦刻爾克》正在放映,但我要給大家先扒一扒幕後的故事。

敦刻爾克

指揮「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是哈羅德·亞歷山大,於1891年12月10日降生在愛爾蘭的貴族家庭,1911年從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入愛爾蘭近衛軍任少尉。

逃跑元帥:哈羅德·亞歷山大

1926年,亞歷山大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深造,次年畢業後赴陸軍部和北方軍區任職。1939年,亞歷山大升任第1步兵師少將師長,率部在英國遠征軍編成內開赴法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0年5月開始的敦刻爾克人撤退中升任第1軍軍長,組織英軍安全撤回英國。1940年12月,出任英國南方軍區司令,晉陞為中將,歷史上他被稱作「逃跑元帥」。

一、「敦刻爾克」大撤退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

納粹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相當。但法國戰略呆板保守,且動員較為遲緩,只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對德國宣而不戰。在德法邊境上,只有小規模的互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戰爭」。然而,德軍沒有攻打馬奇諾防線,他們首先攻打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並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入法國。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不久又踏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1940年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照片

1940年5月24日,德軍從西、南、東三個方向逐漸逼近敦刻爾克。當德軍坦克距離港口僅10英里時,卻接到了希特勒停止前進的命令。這一命令在後來引起爭議,軍事專家普遍認為由於敦刻爾克地勢險要,不利於裝甲部隊作戰,希特勒是為了保存裝甲力量。希特勒阻止德軍坦克進逼敦刻爾克給了英法聯軍建立阻擊陣地的機會。儘管5月27日德軍裝甲部隊恢復了對敦刻爾克的攻勢,但他們面臨敵人有組織的防線而無法突破。英法聯軍成功地延遲了德軍進攻,並且為部隊撤離敦刻爾克贏得更多時間。

5月26日晚,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該行動由多佛爾軍港司令伯特倫·拉姆齊海軍中將全權指揮。由於敦刻爾克地區一直遭到德軍猛烈轟炸,只有東堤可以停泊船隻。在「發電機行動」的第一個晚上,在英國海軍的努力下,首批人員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

5月27日,德國空軍第3航空隊和第2航空隊大舉出動,猛烈轟炸敦刻爾克港區和海灘,而英國空軍起飛200架次戰機掩護海灘登船點和運輸船隻。雖然英軍戰機沒能阻止德軍轟炸敦刻爾克,但卻給予德軍戰機沉重打擊,這天被德軍稱為「災難的一天」。

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抽調艦艇前來,這是英國海軍自開戰以來第一次用軍艦來運輸人員。儘管英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

當晚,德國海軍潛艇、魚雷艇和掃雷艇也從剛佔領的荷蘭和比利時的港口出動,企圖藉助夜色掩護攻擊擔負撤退任務的英國船隻。希特勒也取消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令英法聯軍最為膽戰心驚的裝甲師再度投入戰鬥。

地面上,德軍步兵利用比利時投降的機會,從比利時的防區直撲敦刻爾克,敦刻爾克危在旦夕。英軍第3步兵師在師長蒙哥馬利的指揮下分乘600輛軍車,在關閉燈光的情況下,乘夜色悄然行軍60公里,成功跳出德軍合圍。

5月28日上午,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德軍轟炸機因能見度太差,不得不帶彈返航。而英軍則利用這一時機,抓緊組織官兵撤退。下午,德軍以小編隊戰機對敦刻爾克實施擾亂性空襲,但英軍很快發現德軍空襲幾乎沒有什麼損害,大部分炸彈都落到海里和空曠地帶。

5月29日下午,天氣轉晴,德國空軍大舉出擊,集中攻擊英國大型船隻,迫使拉姆齊將參加撤退行動的8艘新型驅逐艦調回本土,以避免這些新銳軍艦受到損失,影響以後抗擊德軍入侵英國本土的作戰。陸地上,大批法軍和法國百姓退入敦刻爾克防禦圈,公路被各種車輛堵得水泄不通,英法聯軍的控制區不斷被壓縮,德軍炮火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儘管英軍損失慘重,但因大量英國民船加入行動,使撤退速度大大增加。

5月30日,敦刻爾克地區能見度很低,德國空軍無法前來攻擊。英吉利海峽卻一反常態地風平浪靜,使英國動員的大批小型船隻都能出海,到達敦刻爾克接運撤退的官兵。

5月31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奉命回國,他將指揮權移交給第1軍軍長亞歷山大。上午大霧依舊籠罩著敦刻爾克,德國空軍仍舊無法出擊,但海面上風力開始增強,英軍用卡車搭成的臨時棧橋因此無法使用,但撤退仍在緊張地繼續。下午,天氣放晴,德國空軍出動了9個轟炸機大隊,英軍也準確預測到了天氣變化,派出大批戰鬥機掩護撤退部隊。

6月1日天氣轉晴,德國空軍和英國空軍針鋒相對,展開激戰,德軍戰機雖被擊落23架,但擊沉了包括4艘滿載官兵的驅逐艦在內的31艘船隻,還重創11艘船隻,英軍損失慘重。

6月2日,由於德軍飛機的巨大威脅,白天的撤退行動不得不停止,只能利用夜間組織撤退。德國空軍因此改變攻擊目標,開始對巴黎進行大規模空襲。當晚,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約26256人)從東堤登船。

6月3日早晨,亞歷山大和坦南特一起巡視了海灘,對英國遠征軍全部撤退感到非常滿意,入夜後兩人率領著各自的參謀人員作為最後一批英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

6月4日九時四十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沖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全數被俘。

二、緬甸抗日聯軍大撤退

因為成功組織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國元帥哈羅德·亞歷山大(Harold Alexander),兩年後又組織了一次大撤退——緬甸抗日聯軍大撤退。

中國為了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緬甸等地為爭取國外援助的最後生命鉗制線,如果滇緬公路不保,外援即無法輕易進入中國,與日本的作戰也將陷入補給不足之劣勢,因此中華民國方面極力爭取與英國間的軍事同盟以保障作戰資本。

中國遠征軍

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簽訂《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26日,中英訂立軍事同盟,決定中國編組遠征軍赴緬甸支援英軍對日作戰。中國遠征軍進抵雲南中緬邊境,杜聿明司令部駐大理,先頭部隊戴安瀾200師駐保山。

在這次撤退中,作戰英勇的中國遠征軍,被哈羅德·亞歷山大和史迪威的所謂的「曼德勒會戰」計劃誆騙,調集精銳部隊扼守緬甸西路的喬克巴,誰知英軍卻自己撤出了緬甸,丟下的裝備輜重甚至被日本利用。中國遠征軍因此損失慘重,倉皇分路撤退。原本「中緬遠征軍」是去救「盟友」的,可誰曾想卻被英國人騙去當炮灰。

英國見日本猛烈的進攻,看著已經無法守住這塊「雞肋」,居然將海量輜重等物資留給了日本人,自己則倉皇「跑路」。而在中國遠征軍卻還蒙在鼓裡,期待著英軍反攻,可是人家已經撤退到了安全地帶,當中國遠征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時,已經為時已晚。

犧牲最為慘烈的是杜垏明率領的第五軍及新編二十二師殘部共計3.5萬人。四至五月份的緬甸地區是展現熱帶季風氣候的「夢魘般的笑容」的最佳時間,面對高達四十多度的的氣溫,缺少必要補給物資、瘟疫、恐慌、黑暗蔓延到每一個遠征軍的內心,九死一生都不足以形容此次撤退的慘烈。這支部隊,歷時114天,最後穿越叢林後,僅剩下2000餘人!!!

中國遠征軍紀念牌

而在這次撤退中,中國軍隊因為被英國拋下,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據杜聿明粗略估計,10萬中國遠征軍,最後撤回的只有4萬,其中一萬人戰死沙場,而5萬人卻倒在了撤退的「不歸路」上。

三、電影沒有國界,但看電影的人有

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從題材上說是歷史劇,從歐美已放映的觀影報道來看其劇本是有硬傷的。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過程中,為了掩護英軍撤退,其盟軍法國軍隊在阻擊德軍的過程中是付出了極大的犧牲的(更有法國人認為殿後的法軍事實上是被英國人給坑了)。但在導演英國人諾蘭的影片《敦刻爾克》中,法軍出現的鏡頭卻只有區區數十秒,這對歷史劇而言不能不說是極大的硬傷。

影片上映後,法國的《世界報》和美國的《赫芬頓郵報》都已指責其「抹走了法國的犧牲,只歌頌英軍功德」。如此爭議如此硬傷,還能說有什麼打動人心引起巨大共鳴的思想性和偉大情懷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我今年發了個願,要每周至少發四篇文章,把這幾年的所感所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你能夠對我的文章點贊、評論、轉發,我都將不勝感激!在這給你鞠躬了!

Tony Zhang,酒店、TMC、IT圈、程序員的混搭一名,是一個最懂酒店行業的程序員,是一個最了解開發的TMC業內人士。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陪伴自己的兒子成長。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ony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Tony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