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青春的荷爾蒙和節日的氛圍中,總會陷入一種迷亂的情感

在青春的荷爾蒙和節日的氛圍中,總會陷入一種迷亂的情感

『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劉曉村:1969年生於成都,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畢業。先後供職於四川作家協會、中央戲劇學院。著有長篇小說《蝕城》(作家出版社)《幸福還未到來》(作家出版社),擔任多部影視劇編劇、文學策劃,發表詩歌、散文、文學評論、戲劇評論、人物專訪等作品逾百萬字。

文 劉曉村

寫於 2005年4月,修訂於2015年8月

聖 誕 節

在英國之十一

1

很多年前,想一想,竟然快20年了(明年就30年)。那時候,在上海讀大學,臨近聖誕節,學校貼出海報,平安夜有大型舞會;而在接下來的元旦,還有聚餐加舞會。女同學們都興奮起來,紛紛設計著那天該穿什麼衣服。在此之前,我根本不了解何為聖誕節,耶酥誕生,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到了上海,眼見聖誕氣氛越來越濃,暗暗地期待見識一番上海到底有多洋盤。

平安夜那天,我和同班好友芳從上午就開始激動,不止是因為聖誕,那天中午,我們倆的幾個朋友要從浙江美院來看我們。也許我們都暗暗期待著發生點什麼故事。我頂著寒風到街上去買水果,發現街上的氣氛的確和平時很不同。人們滿面笑容卻有點魂不守舍,大包小包地拎著東西,似乎都肯揮金如土。空氣中流動著節日的蠢蠢欲動,那是外地過年才會有的喜慶場面。飯店和酒吧的霓虹在白日閃爍,不少場所的廣告牌上用各種挖空心思的字體寫著「狂歡」「通宵打折」等字樣。不時看到有人在整理已經很漂亮的櫥窗。那些聖誕櫥窗,實在是讓人眼前透亮,在包括北京在內的外地,根本看不到這麼漂亮的櫥窗布置。其實上海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很少浮華的表徵了,這天的景象還是讓我吃驚,上海作為遠東第一大城市的時髦和曾經的奢靡剎那閃現。

芳和我在學校備受煎熬地等來了那伙人。我們都興奮得雙眼炯炯,擁抱時喉頭哽咽,聖誕節使我們的見面變得情緒誇張而戲劇化。夜色降臨,我們在街上遊盪,我們進不起任何一家飯店和酒吧,但我們內心依舊非常驕傲。我們幾個都是高大、年輕、超凡脫俗的學藝術的大學生,前途不可限量。我們長時間打量和議論那些漂亮的聖誕樹,長時間打量和議論國際俱樂部門前如雲的美女……

聖誕大餐時間到了,我們在學校地下室招待所(他們住那兒)就著多種水果、齁甜的果酒、劣質香煙聊了整個通宵。我們跳了貼面舞、抄了姜育恆的歌詞、點評了各自學校的神人,解構了當時藝術界的牛人,比較了各自家鄉的特色,表達了對各自喜歡的人的含蓄曖昧的情感……最後,不管其中的北京人,四川人、廣東人還是東北人,無不對平安夜上海的繁華感嘆萬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到底是遠東第一大城市呵!」

那個聖誕節,什麼故事也沒發生,那樣凌空蹈虛卻激情澎湃的友誼,現在想想都覺不可思議。那幾個美術學院的學生,他們比我們大很多,都長得很帥,才華橫溢,既多情也輕狂,但彷彿受到我和芳「戲劇藝術范兒」的感染,不由自主變「純潔」了,就只在那兒夢想著和我們一起拍電影,拍一部超過《紅高粱》的電影。他們有使命為我們編創的電影出謀劃策,而有了他們的加入,我們創作的電影比《紅高粱》更加轟動那是必然。我們說得丁丁然,彷彿明天芳和我就要奔赴電影現場。

聖誕節過後兩天,芳和我把他們三個送到火車站,他們中有人回杭州,有人去西北。送走他們,我們無精打采、黯然神傷回到學校。那種失落,就像過完聖誕的上海,脫去了華麗的皮氅,內里滿是荒涼。

年輕時,在青春的荷爾蒙和節日的氛圍中,你總會陷入一種迷亂的情感,你有本事不能自已。即便那樣的時刻與你無關,你也總能牽強地賦予它特出的意義。那個聖誕節,對於我和芳,就是這樣。

我的第一份聖誕禮物是一把木梳和幾張手繪卡片。它也是迄今為止,我收到過的最寶貴的聖誕禮物。

2

1991年,我分配回成都工作後,成都的聖誕節氣氛一年比一年濃重,那是和上海無法相比的一種生硬的慶祝,更多是商家的謀略。那幾年,每年的聖誕節我都會拒絕朋友的邀請,我對飯店或酒吧的聖誕大餐沒啥興趣,在寒凍的夜裡,我寧願窩在家裡,陪伴父母。

1996年結婚後,到了北京,那幾年北京的聖誕氣氛特別濃厚。丈夫因為工作關係,聖誕前很久就必須策劃平安夜的活動、購買很多份聖誕禮物。每年聖誕節,都是我心情最為沮喪的時刻。我不願意和一大堆陌生人坐在豪華卻冷冰的地方過聖誕節。參加過兩次鬧烘烘,講話都聽不清且總是有人大醉的平安夜活動後,我拒絕平安夜再與他一起出去應酬。

有幾個聖誕節我在看戲,特別是1997年平安夜,我記得是在中戲黑匣子小劇場,觀看德國表現主義戲劇家韋德金德極有爭議的作品《青春覺醒》。丁凡在劇中飾演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一個痛苦困惑的小女孩。她演得非常之好,此後,我再沒在舞台上看到過目光如此清純的女演員了。散戲了,她的情緒依然不能自拔,觀眾拚命為她鼓掌,她羞澀地、靜靜地流著眼淚!那情景永遠留在我記憶中。聽說丁凡篤信宗教,不再演戲了。她的內心世界和別的女孩兒很不一樣,從她的眼神就看得出來。不管怎樣,為丁凡祝福!

散戲後的夜晚,街上行人稀少,我騎車經過光怪陸離的飯店、酒吧,總有喝醉的人大聲喧嘩著被人扶進車裡……一個人的平安夜,絲毫不覺寂寞,回味著看戲的內容,充實而愉快。

聖誕快樂!我在自行車上對著夜空說。

3

1996年的聖誕節,我記得特別清楚。翎子幾天前從成都來看我。平安夜晚上7點,我們開始在街上遊盪。我們刻薄地議論北京的聖誕樹和上海的區別,嘲笑北京的土氣,回憶上海的頹靡。我們想去飯店吃大餐,被禮貌地趕了出來,因為沒有預定;然後又去了一家酒吧,被人山人海的浪潮掀翻;當晚的飯店酒吧家家爆滿,最後我們好不容易在國貿樓下的酒吧找到坐位,吃了一盤美味的沙拉和咬不動的烤雞後,狂響的聖誕音樂到底又把我們給逼走了。沒辦法,我們又回到了大街上。

走呵走,邊走邊聊天。其間,我們找了一家又一家酒吧,不是滿員,就是太吵;又走,又聊,聊得眉飛色舞,笑得時常蹲在地上走不動路,被路人旁觀;我們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坐下來。這一夜,各個飯店酒吧的風格都十分搖滾,沒有符合我們標準的浪漫溫馨的地方。我們從朝陽門走到建國門,從建國門走到國貿,又從國貿經三里屯南街、三里屯北街回到朝陽門。那時我們年輕,火力壯,酷愛走路。我們檢閱了北京最酷最火爆的酒吧,看到了最風流最亢奮的中外小伙、最美麗最抗凍的中外姑娘,決定不再尋找和觀看,回家接著聊天……

那一夜,北京無風,進入午夜,聖誕節到了。街面沒人。在正在修建的外交部大廈的工地邊,我們說到一件趣事,兩人當即舞蹈起來……翎子大笑著歡呼了好幾遍:Merry Christmas!他奶奶的,Merry Chrisrmas!

街上流浪的感覺真好呵!

北京的聖誕節,最有激情、印象最深刻的,就那一次。

4

2003年,我帶著2歲的女兒到英國時,離聖誕節只剩一個月時間了。

村子裡到處都布置起來。我們開始接到聖誕聚會邀請,學校的、教會的、同學會的……就連洗衣房的廣告欄里也儘是各個國家學生的聖誕聚會安排。好多人家的窗口和門前陸續出現了聖誕樹的美麗身影,我和女兒常常佇足觀看,品頭論足一番。

我們專門開車去附近的鎮子參觀聖誕飾物展覽。沿途的酒吧和家庭旅館門口的聖誕樹真是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我和女兒簡直都看呆了,布置聖誕樹的人可真有創意!我最喜歡我們鎮子大摩里的那棵巨型聖誕樹。三層樓那麼高的聖誕樹,裝飾著深紫、淺紫和銀色的花球,高雅素潔,帶來了冬日的寧馨和一抹淡淡的憂傷。而女兒呢,她最喜歡她託兒所里那棵比她高不了幾公分的聖誕樹,樹上掛著許多粉色銀色的花球和透明的、長著翅膀的小天使。每天上學,她都要在聖誕樹下站上一陣子,大概在幻想自己能站上去就好了。

聖誕物品展覽就像中國的春節展銷會,各種節日商品集中展示。這樣的展覽在各個村鎮、縣市都有舉辦,因而比中國的展銷會規模小一些。前去參觀購買的人都是全家出動,遊人如織,把會場擠得水泄不通。中國的春節展銷主要以推銷吃喝商品為主,這裡卻主要展銷聖誕裝飾品,看起來更過眼癮。我和丈夫抱著女兒在人群中「劈波斬浪」,手眼並用。女兒倒異常興奮,她看到那些精巧美麗、巧奪天功的工藝品,常常驚呼起來:「好美!」英國人通常使用的聖誕樹裝飾品多是純金色、金紅色、銀白色、深紫淺紫色、透明色等幾種顏色,顏色真不算多,搭配出來的效果卻千姿百態,絕不重複。我們看到了好幾百種聖誕樹的裝飾模板。在英國,聖誕節是一次真正的視角節日。

還有幾天就是聖誕節了,村裡各條小路岔道口,到處豎立著聖誕樹的廣告招牌,上面寫著:「聖誕樹打折!」於是,我們走進其中一家路邊店,以五折的價格選購了一棵高大油綠的聖誕樹。全家人都很興奮,因為這是一棵真的樹,從前在國內,聖誕樹多是塑料炮製的假貨。這棵雪松很是高大,我們費了老大勁才把它抬回屋。

第二天,為配合聖誕樹,丈夫去商場買了很多打折的裝飾物。晚上,我帶著女兒將那些金色、紅色、透明色的圓球,還有咖啡色的松果一隻只掛在樹上,再用銀色的長長的珠鏈環繞聖誕樹圍上一圈。丈夫最後在樹上點綴著橘紅色小彩燈。女兒對自己的作品滿意極了,左看、右看、退後看,上前看,勸她去睡覺,她也捨不得。

平安夜當日,女兒有很多聚會。上午是託兒所的聚會,下午是丈夫學校的學生聖誕大聚會,家屬孩子都能參加。晚上回到家,女兒看到爸爸在窗戶上貼了「新年快樂」的中國貼畫和五顏六色的聖誕彩燈,她再次驚呼起來,甚至比拿到聖誕禮物更高興。

平安夜的晚上10點,中國留學生們在我家門前的大草坪放起了煙花。寧靜的夜空頓時變得五彩繽紛、燦若白晝。女兒強睜著眼睛看了一會兒,終於忍不住在我懷裡睡著了。她興奮過度,夢中依然有笑容。

聖誕節前幾天,村裡的資深牧師特爾夫婦來家送聖誕禮物和請柬。我們夫婦倆不信教,但特別喜歡這對夫婦,除了他們的和善、慈祥之外,我其實更欣賞夫婦倆出眾的風度氣質。特爾退休前是個警察,高大親切,標準的英國紳士;特爾夫人滿頭華髮,優雅豁達,常常非常自然而友善地化解我英文不好帶來的交流中的尷尬。丈夫去教室複習功課了,夫婦倆知道我獨自面對他們的緊張心理,小坐片刻,便告辭了。丈夫放學回來,看到措辭簡單卻充滿深情的聖誕卡片,便說一定要去參加聖誕節彌撒。

聖誕節那天上午,我們開車出去。到處靜悄悄的,行人稀少。偶爾看到有人牽著狗在散步;也有孩子被父母拉著拜訪親戚。其實這兒的聖誕節酷似我們的春節,親朋好友們紛紛在家裡聚會,路上行人稀少。

彌撒已經開始了,特爾夫人在教堂門口等待著我們。她穿著黑色長大衣,鮮紅的絲巾襯著白髮,看上去特別精神。她把我們帶進教堂,裡面座無虛席,多數是老人,也有個別中年夫婦帶著幼小的孩子參加。大家都是正裝出席。村裡的教堂沒有過分的布置,年年都有聖誕,雖然喜悅,卻也是常規活動。長青藤編製的花環掛在一棵很小的聖誕樹上。

特爾正在發表演講。他演講的內容我聽不懂,但他提到我們一家是中國來的客人時,我聽懂了。特爾講完,不斷有人上去領著大家讀經,間或又起立唱聖歌。特爾夫人也上台朗誦了一段聖經,她的嗓音乾淨,朗誦包含感情,加上她優雅的風度,非常迷人。

我女兒忍受不了此時的安靜肅穆,她一會兒和前排一個小男孩打手勢,一會兒被後排一位老爺爺吸引。老爺爺看上去80多歲了,西裝革履,哮喘得厲害,他的孫子不時在他耳邊給他傳話,大概他聽力已經很微弱了。但他很是虔誠,每一次唱聖歌他都堅持起立,然後再非常費勁地坐下。讀經完畢,教友們開始上台暢談感受,老爺爺鬆弛下來,饒有興緻地和我女兒逗樂子。他和女兒做鬼臉,捅她的後背,扯她的小辮,女兒要笑時,他又趕緊制止她,讓她別出聲……女兒開心起來,認真地在座位上呆了很久。

讀經活動結束後,教堂還有聯歡會,儘管我和女兒意猶未盡,但丈夫忙著準備功課,我們必須得離開。

從教堂出來,特爾夫婦執意要送我們。院子里,大家三五成群,各自圍攏一圈攀談著。我們隔壁的黑人和他弟弟也來了,大冷天,他們穿著飄逸的非洲長衫、光腳套雙拖鞋,真厲害!他們和我們熱烈地問候、遺憾地告辭。丈夫說:「他們是誰呵,怎麼會認識你。」我笑話丈夫讀書都讀傻了,連隔壁鄰居都不認得。

特爾感謝我們出席聖誕活動,感謝我們送給他們的中國特色的聖誕禮物。特爾誇讚我的英文有進步、女兒也大方多了。事後丈夫說他看出特爾其實特別想要我們留下來和他們聊聊中國,他們對中國太陌生了,但很好奇。

丈夫說:「我哪有心情聊天,聖誕過後馬上是三門課的考試。」

聖誕夜,整個教學樓只有丈夫一個人在溫習功課。精明的學校考慮到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沒有人會來讀書,於是把暖氣也停了。沒想到把一個用功的學生凍得夠戧,過了午夜便落荒而逃。

我和女兒呆在溫暖而舒適的家裡,我們坐在聖誕樹下檢閱著今年收到的聖誕卡、聖誕禮物,彼此都感覺特別開心。女兒問:「媽媽,明天還過聖誕節嗎?」

我在信里告訴朋友:這是我度過的最溫馨的聖誕節。

作家·劉曉村丨專欄

—FIN—

文丨劉曉村

圖丨網路

排版丨江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書房 的精彩文章:

從孩子的眼裡,看見了原諒

TAG:慢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