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有一奇特門牌,明明有「錯字」卻無人指正,500年來從未更換

北京有一奇特門牌,明明有「錯字」卻無人指正,500年來從未更換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過故宮外朝宮殿的牌匾為何沒有滿文,今天咱們就再來聊聊另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門樓——正陽門,民間俗稱「前門樓子」。

如今的正陽門

正陽門是京城九門之首,它北鄰故宮,南接天橋,樓高33米,通高42米,比天安門還高8.7米,曾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築。在明、清兩朝,皇帝無論是率百官祭天還是前往先農壇演耕,都會從正陽門經過。然而細心的朋友卻能發現——正陽門城樓牌匾上的「門」字缺了一筆。

弘治演耕蠟像

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的夏天,北方地區爆發大面積旱災和蝗災。在中國古代,百姓們都是靠天吃飯,災害之下自然收成銳減,老百姓苦不堪言。加上蝗災不斷蔓延,大有波及京城之勢,京郊農民人心惶惶。為安撫民心,同時也為了調查蝗災的實際情況,弘治皇帝決心出宮進行考察。

弘治皇帝朱祐樘

故宮附近倒還太平,但一出了正陽門,蝗蟲就烏雲似的壓了下來。隨從大臣趕緊護駕,一邊用衣袖遮擋撲面而來的蝗蟲,一邊拉著弘治皇帝往回退。弘治一開始並不想輕易回頭,但抵不住大臣的勸說和黑壓壓一片的蝗蟲,最終跑著回了宮。

肆虐的蝗蟲

回宮之後,弘治皇帝覺得心裡堵得慌。想想也是,作為一國之君,非但沒能按計劃體察民情,還在眾多大臣面前灰溜溜地回宮,真是沒面子。為了給自己打圓場,弘治皇帝對眾大臣說「朕本來決心要出城的,可剛剛踏出正陽門,就突然感覺有東西勾住了朕的龍袍,朕不得已被拉了回來。」

明朝大臣劇照

眾大臣聽罷,都心知肚明,這是皇帝在給自己找台階下呢。可他們不敢說破,彼此心照不宣地默不作聲,等著皇帝說後面的話。果然過了一會兒,弘治皇帝繼續說道:「朕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想了半天,才想出個所以然來。你們看城門門匾上那『正陽門』三個字,『門』字有鉤,這才鉤住了朕的龍袍。這一鉤太不吉利了,門就應該暢通無阻才好。」

正陽門門匾

聽完弘治皇帝的解釋,大臣們連連點頭稱是。看到大臣們順從的樣子,弘治皇帝心裡暢快了許多。於是他當即下了一道聖旨,命人重寫「正陽門」門匾,去掉「門」字上的鉤。從此,正陽門匾額上的「門」字就少了這麼一筆,百姓們也沒人敢提出異議。500多年過去了,這個「錯字」已成為北京的一道獨特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故宮外朝匾額為何無滿文?原因與袁世凱有關,動機卻令人唏噓
此人外祖父為李鴻章,畢生才華橫溢,卻因一事被魯迅處處譏諷
湖北村民在祠堂祈福,意外發現祖先做過皇帝,族譜上交後獲獎錦旗
清朝有位山東乞丐,耗費畢生心血做一事,逝世後5萬人為其送葬
李白的劍術水平究竟有多高?有人稱其天下第二,實際情況令人吃驚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