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抗戰老兵授勛這一年06
題 記
當歷史走進曾經,能夠讓我們銘記歷史的東西,叫歷史遺物。那件毛皮大衣,現如今真的成了遺物了。
黃殿軍去世時放在身邊的文稿、相片和紀念章。攝於2016年8月17日
那天下著雨,心裡總不踏實,我總是覺得該去看看黃殿軍老英雄。
「小蔣,我老父親今天早上走了,你不用來了!」
老英雄走了。楊靖宇叫著的「小黃孩兒」,聽到集結號了么?這雨水,真的好大,好大,這樣的天氣您也要趕路了……
當歷史走進曾經,能夠讓我們銘記歷史的東西,叫歷史遺物。那件毛皮大衣,現如今真的成了遺物了。
我是傳令兵,送信到一軍軍部,楊靖宇司令就教我們唱《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當時我學了三遍就會了。楊司令看我學得這麼快,就摸著我的頭說:「哎,這小黃孩兒做個好宣傳員。」於是, 「小黃孩兒」就這樣叫開了,我們師長也這樣叫我!
「願意跟我們幹嗎?」我大聲回答「願意!」隨後,我回頭對父親說,爹,我不回去了,我打鬼子去了!我就這樣加入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跟我說話的軍人就是軍政委魏拯民。後來,我被分到第二軍第二師,師長是曹亞范。那是1935年,那年我才13歲。十多歲的娃娃最適合當傳令兵,我就成了傳令兵,來往於第一軍和第二軍之間,也才有機會認識了楊靖宇將軍,也才會有了「小黃孩兒」的叫法。
據史料記載,東北抗聯1937年全盛時多達3萬餘人,經過數萬次大小戰鬥,1941年前後轉移至前蘇聯的戰士僅有1000餘人,留在中國本土打游擊的人更少。七十餘年轉眼即逝,烽火連天中生存下來的「老抗聯」屈指可數。黃老的兒子黃貴清拿出一張照片說:「這是老父親二十多年前參加靖宇縣紅軍(抗聯)失散人員座談會的合影,前排就坐的8位抗戰老兵,僅剩下我父親一人。」
黃殿軍抗聯時穿過的毛皮大衣。攝於2015年4月15日
二十多年前參加靖宇縣紅軍(抗聯)失散人員座談會的合影。前排右一為黃殿軍。翻拍於2015年4月15日
在楊靖宇紀念館二樓的展櫃前,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著一件毛皮大衣背後的故事:七十多年前,大衣的主人穿著它,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一次次奔走在林海雪原,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將東北第二路軍師長曹亞范的密令送給第一路軍楊靖宇將軍,又將楊靖宇將軍的密令帶回來,這件大衣見證著抗聯精神的不朽豐碑……這件打滿補丁,破爛不堪的灰白大衣的主人就是抗聯老戰士黃殿軍。
穿著這件皮大衣,在林海深處與敵人周旋了十多年,小黃孩兒成了老兵。他頭頂上的刀疤,是在戰鬥中和敵人肉搏時留下的,眼角下的疤痕,是被炮彈片崩的,腿也被子彈打穿過……每一次,當衝鋒的號角吹響,黃殿軍與戰友們踏破硝煙,衝鋒在密林里,與敵殊死搏鬥,自己10餘次受傷。1940年楊靖宇犧牲,1941年魏拯民犧牲,抗聯士兵們隱蔽作戰,化整為零,轉入地下,搜集敵情,不定期地進行鬥爭,直到抗戰勝利。
「你看著門前那座大山,那就是楊軍長的家呀,這山山嶺嶺一草一木,都染過我們抗聯戰士的血呀,我得守著它……」回到老家的黃殿軍再也沒有走出過這座大山,他捨不得離開這片當年和楊靖宇、魏拯民一起戰鬥過的土地。每隔一段時間,黃殿軍都要去一趟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去拜謁一下老首長,和老首長嘮嘮嗑。
黃殿軍講述抗聯時的情景。攝於2015年4月15日
一年前,我也是在這個房間,也是坐在這個炕邊,也是這樣偎在黃老身邊,聽著他講述參加抗聯,與敵周旋廝殺,與楊靖宇將軍結緣的經歷。9·3勝利大閱兵後,黃老收到了央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那天晚上,他突然翻出那套多年不穿的舊軍服給自己穿上,非要戴上紀念章照個相。老人常念叨著,黨沒忘記咱們這些老抗聯!
「從那後,老父親就把抗戰勝利紀念章放在了身邊。偶爾還拿在手上,撫摸著紀念章,獃獃地望著穿外。」2016年8月的一天,黃老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臉色發白,被緊急送往縣醫院救治。連話都說不出來的他,醒過來第一件事,只見他的手不停地在身上摸索,嘴裡呢喃,卻說不出話來。知父莫若子。黃貴清知道老父親在尋找什麼,知道老父親在說什麼,於是他趕緊回家將那枚紀念章拿來,放在老父親手上,黃老將紀念章緊緊地握在手心裡。
黃殿軍翻出多年不穿的軍服,非要戴著紀念章照相。攝於2015年9月25日
黃老病了,「病」得不輕:以前,他經常夢見楊軍長、曹師長,還有一些叫上名字叫不出名字的戰友,他們背著很多很多槍,他就問他們「背這麼多槍,又要去打哪兒呀?」而那段時間,黃老嘴裡不停地念叨「你們別哭,我就要去見楊司令,見我的戰友了」……
第一次採訪結束時「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衝鋒陷陣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聽著黃老嘶啞卻透著堅毅的軍歌,看到他顫抖卻依舊標準的軍禮,「戰士」這個已經融入血刻進骨的身份飽含著多麼多麼深厚質樸的含義!
黃殿軍老英雄的標準軍禮。攝於2015年4月15日
每次去看黃老,他總說我是為我的戰友們活著的,我活著就是老抗聯還在,鬼子來,有去無回!我活著,就是等著衝鋒號哩!
靖宇縣龍泉鎮龍東村的夜,雨依然在下,哀樂低迴,我又一次偎在黃老身邊,他睡了。他靜靜地躺在炕上,身上蓋著一塊黃布,枕邊放著我曾採訪刊發後的列印文章,放在文章上面的是那枚金燦燦的「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
一年多的時間,我採訪報道的22位抗戰老兵中,有9位老兵相繼離世:
2015年12月23日,94歲抗戰老兵聶生茂去世(2015年8月24日採訪);
2016年2月6日(除夕),101歲抗戰老兵羅忠台去世(2015年8月25日採訪);
2016年4月14日,90歲抗戰老兵李喜善去世(2015年8月25日採訪);
2016年6月18日,89歲抗戰老兵侯生福去世(2015年8月25日採訪);
2016年7月12日,91歲抗戰老兵周軍去世(2015年4月23日採訪);
2016年8月17日,94歲抗戰老兵黃殿軍去世(2015年4月15日採訪);
2016年11月5日,88歲抗戰老兵周玉浩去世(2015年4月16日採訪);
2016年12月27日,90歲抗戰老兵羅文亮去世(2015年8月27日採訪);
2017年3月12日,91歲抗戰老兵劉振剛去世(2015年8月13日採訪);
黑色字體為去世老兵。
老兵們走了?還是去追尋,集結號?
老兵不死!也不曾凋零!老兵即使倒下,那也是,前進的方向!
我堅信……
【相片作者提供】
原創文章
轉載請與《邊關志》聯繫
【邊關志】
講真情故事,寫軍旅人生。
歡迎關注、支持、賜稿《邊關志》。
邊關,因您的關注,而溫暖。


TAG:邊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