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家寧肯著《北京:城與年》 講一座城市的心靈史

作家寧肯著《北京:城與年》 講一座城市的心靈史

茅盾文學獎提名作家寧肯的散文力作《北京:城與年》由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家捕捉了北京的流年碎影,從歷史與人性的深處,回顧了北京這座城市半個多世紀變遷的滄桑回憶。

作者:陳夢溪

生於1950年代末,寧肯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都在那個特殊年代中度過;他的青年時代又恰值改革開放,百廢俱興……這樣的時間跨度,使得《北京:城與年》涉及的多種歷史文化事件和時間空間節點,都打上了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烙印。

寧肯首先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表達了對於北京這座城市的情感:「城市意味著記憶、成長、開始、結束,或重新開始,總之,城市是時間的容器。北京在我看來越來越不可把握,越來越立體卻不透明。北京給予了我太多無形的東西,如果這不是一種天賜也是一種宿命。無論什麼,作為一個作家,北京給予我的我都照單全收,一切都在我的寫作範圍之內。」

1957年一艘小火輪穿過白洋淀,經天津把寧肯一家從鄉下帶到北京。兩年後,1959年,寧肯出生了。寧肯看來,一個人和一個城市很難說有一種確定的關係,唯有局部或者碎片或者某一個視角能相對地確定一下我們自己:「北京,那時從空中看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望無際的灰色屋頂。屋頂空曠如波浪,上面通常是貓、鴿子的世界。通常貓看著鴿子飛,在角落或枯草中,一動不動。一般沒什麼辦法,或者永遠也沒辦法。但是看,永遠看。偶爾,會有個小孩爬上屋頂,探頭探腦,與貓、鴿子構成另一種空間關係。這更為罕見,你就是坐多少次飛機也未必能看見一次。那時飛機也少,看見的情況就更少。當然,現在飛機多了,但也基本上看不見北京了。如果說北京以前的『巨大』有著嚴整性、確定性,如故宮、歷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那麼以『鳥巢』等為代表的新興建築又增加了北京的不確定性、不可把握性、怪誕性,它們昭示了北京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甚至是世界之外的。如果把北京比作一面歷史與現代甚至後現代的鏡子,那麼在這面鏡子中,我越來越看不清自己。我不僅僅是一個人,我比北京老,我為寫作而來。」

《北京:城與年》不乏小說家對城市風物的冷靜觀察、對親友人物命運的探究思索,更兼記憶豐富、文筆生動、思辨兼備;攝影家陳惜惜的多幅作品,以黑白光影呈現,靜謐中隱約著喧響,懷舊中蘊含著溫馨,與作者的文字兩相呼應,構成了更加豐富的張力與空間,都為本書增添了多種魅力。

來源:北京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晚新視覺 的精彩文章:

勇將用奇謀拼搏進決賽 北京男子羽毛球隊創全運會上新歷史
特朗普保鏢或辭職 網友:莫非真成了孤家寡人?
大爺大媽佔領KTV?何必針對「人均消費」上綱上線
韓國演藝圈首位出櫃藝人慾從政 網友:支持你
數據告訴你颱風最愛登陸我國哪裡?

TAG:北晚新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