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三大問題少年 誰把他們變成了一個惡棍一個好漢一個半人半魔

水滸三大問題少年 誰把他們變成了一個惡棍一個好漢一個半人半魔

隨著讀者文化水平的提高和道德水準的提升,現在的人們再看《水滸傳》,對所謂的梁山好漢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宋江的虛偽、吳用的狡詐、李逵的暴虐,以及魯智深的睿智俠義、武松的快意恩仇、史進的義薄雲天,都有了全新的觀感,以至於有人提出了梁山上只有好漢兩條半或者一條半的說法。

其實,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本《紅樓夢》,大家看《水滸傳》又何嘗不是如此:還有人說宋江受招安是為了給弟兄們一個出路呢,要不然區區一個梁山幾萬人馬,是頂不住朝廷大軍輪番征剿的。

所以罵宋江和贊宋江的都有各自的道理,一本小說而已,讀者諸君見仁見智,沒有必要爭得面紅耳赤,就像筆者的兒子不肯吃狗肉,但也不反對筆者吃狗肉一樣,理解對方的立場,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

咱們今天要說的,是《水滸傳》中的三個問題少年,因為遇到了不同的人,在這些人的影響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個成了人人唾罵的壞蛋,一個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而另一個則讓人既恨又憐,難以言表。

高衙內——從紈絝子弟到惡貫滿盈 誰在為虎作倀?

高俅這個人在小說中不怎麼樣,似乎是與蔡京童貫一樣的大奸巨惡,但實際上北宋六賊里,根本就沒有高俅一席之地,他從蘇東坡秘書(小史)一步步做到了殿帥(統領禁軍的殿前指揮使),也就是個將軍(跟李某的父親一個級別),根本就沒當過什麼太尉(三公之一,與丞相併列),也沒那個資格,他就跟童貫打過一場勝仗又打了一場敗仗。

所以高衙內也算「將門之子」,但是這四個字卻要加上一個引號,因為連個名字都沒有的這廝,本來是高俅的堂弟(高俅三叔的兒子),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高俅做了那麼大的官,還是個足球運動員,偏偏就生不出孩子來,估計是踢球的時候扯淡(這個字是故意這麼打的)了,於是就把弟弟當成了兒子,反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總的有個姓高的來繼承高俅的爵位和財產。

人們都說林沖窩囊,其實高衙內比林沖還窩囊,他也就會仗著高將軍的權勢欺負良家婦女,而且也知道自己乾的事情不地道,所以第一次調戲林娘子被林沖揪住要打,連個屁也沒敢放就溜了(原著原文:原來高衙內不曉得他是林沖的娘子;若還曉的時,也沒這場事),留下一幫手下給林沖道歉:「教頭休怪,衙內不認得,多有衝撞。」

這時候更壞的壞人(當然高衙內也是壞人)出現了,這兩個壞蛋一個叫富安,另一個叫陸謙,他們看高衙內嚇得悶在家裡「面色清減,心中少樂」,就想出了壞主意幫著設計把林娘子騙出來,他們是想通過討好高衙內而升官發財。

本來高衙內就是一個狐假虎威的慫包,但是有富安陸謙這兩個為虎作倀的傢伙點火,慫人膽又壯了起來,其實如果這時候有人對高衙內講講道理,高衙內邪火消了,也就沒有後來林沖一家的悲劇了。

但是更可惡陸謙為了博主子歡心,連朋友交情也不講了,在他的謀划下,林娘子再次受辱,而高衙內還是一如既往地慫包,林沖在樓梯上一喊,他跳窗戶就跑了。

高衙內一個是相思,再一個是受驚,弄得半死不活,這時候不但沒人用大義道理開解,富安和陸謙又搬出來更壞的高俅,這才設計使林沖誤入白虎節堂,林沖發配、李娘子身亡。

一個本質就壞的高衙內,遇到了兩個本質更壞的富安陸謙,再加上一個極端自私不顧大局的高俅,這四個人共同導演了一幕人生悲劇,而高衙內當然就是其中的大反派,但是我們在痛恨高衙內百死莫贖的時候,又該怎樣問責富安陸謙和高俅呢?

所以說,一個品行惡劣的紈絝子弟,遇到三個品行更不好的幫凶和後台,那就是社會的毒瘤——如果不是高俅的「兒子」,沒有後台,又怎敢作惡,沒有幫凶,又怎能做得成惡事?

史進——從問題少年變成真英雄 誰是慈父良師?

把史進與高衙內放在一篇文章里來討論,實在是侮辱了九紋龍這位真英雄,但是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問題少年的教育問題和生長環境對性格的影響。

所以就拿九紋龍史進當個典型,當然,這典型是正面的。

九紋龍史進一出場的時候,只有十八九歲,過去二十歲加冠禮之後才算成年,所以說史進還是個少年。

按照史太公的說法:「從小不務農業,只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慪氣死了。」能把老娘氣死,說明這史進小時候真夠淘氣的,但是萬幸他有一個好父親。

史太公絕對是一個好人,面對逃難中的王進,先說了一句暖心窩子的話:「這年頭誰還能背著房子走路?」意思是自己幫助王進母子是應該的,而且馬上端上牛肉、燙好酒「勸了五七杯」,連感謝的話都不讓王進說。

王進老母親病了,史太公又是拿藥方,又是幫著買葯,對一個陌生的落難之人如此仁至義盡,以至於筆者常想:如果要評選《水滸傳》第一好人,非史太公莫屬。

有史太公這樣善良的父親,史進雖然淘氣,但本性一定是純良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那些行俠仗義之舉了。

其實史進也遇到過不地道的人,比如賣狗皮膏藥的打虎將李忠等人,就教了他一套花拳繡腿,史太公卻「不知使了多少錢財」。而萬幸的是史太公好人有好報,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教了史進一身真本事。

史進因為有一個好老爹,又有一個好師父,所以才滿懷正義武藝超群,就是被他打敗的少華山請他做債主,他也不肯:「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

史進不肯上山落草,因為他要去找師父王進,去疆場上一刀一槍掙個前程。

後來史進又遇到了花和尚魯智深,並結為生死之交,兩人一起行俠仗義,解救金翠蓮,史進出了十兩銀子,而且不讓魯智深還:「直甚麼,要哥哥還。」多麼豪爽大氣,要知道,十兩銀子在北宋能買三千多斤大米的,而且史進當時還是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找不到王進了。

生而有個好父親,成年前有個好師傅,走上社會有個好朋友,史進從一個問題少年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誰說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不重要?

花榮——要是沒有宋江 結局怎會如此悲慘?

小李廣花榮是個美男子,恰當點說是個美少年,不但武藝超群箭法如神,而且生得「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細腰寬膀似猿形」,在梁山上找不出第二個這般相貌的人了。

但是我們細讀《水滸傳》,就會發現花榮也是個問題少年,要是他父親還活著,也不會被宋江拉下水。

為什麼說花榮是個問題少年呢?我們仔細看書就知道了。

花榮一出場的時候,是個「少年將軍」,既然是少年,那就絕對不會超過二十歲,因為只要到了二十歲,就會行加冠禮,就是「一條好漢」了,介紹的時候,就是「好漢」、「漢子」、「少壯」了。

我們再來看看他自己怎麼說的:「自從別了兄長之後,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即使往大了說,花榮是二十歲,那麼他跟宋江混社會的時候,也就十四五歲,而「年及三旬」宋江至少比花榮大十歲。

再看花榮對宋江的態度,先是「納頭拜了四拜」,宋江也沒說聲免禮,還是花榮自己站起來的,站起來的華榮也不敢大模大樣地坐下,而是「斜坐著」——這在明清小說里常見,芝麻小官見了封疆大吏是不敢把屁股全坐在椅子上的。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花榮對宋江的態度,就是一個江湖小弟見了黑道大哥的態度,當年二十四五歲的宋江肯定沒少教十四五歲的花榮學壞,所以花榮一開口就是:「殺了個潑煙花。」滿懷輕蔑而又對人命漠不關心,反倒給殺人在逃犯宋江「連連寫了十數封書」,一心要爭當窩藏犯。

這時候他那個當將軍的父親已經去世了,自然也不會從地下爬起來阻止兒子干荒唐傻事。

花榮是「功臣之後」,這一點朝廷知道,鎮三山黃信親口說過,宋江當然也知道,而宋江能在自己家挖地窖藏身,還是先演了一出因不孝而被「開除家籍」的假戲,自然是老謀深算,他把少年花榮拉下水,實際就是找了一個有軍方背景的靠山。

只可惜花榮的父親已經去世,去世前只來得及給花榮娶了老婆(花榮夫妻獻酒供食伏侍宋江),安排了工作(知寨),還把女兒託付給了花榮——如果父親在世,妹子是不可能跟花榮一起生活的。

但是人走茶涼,花榮父親去世,朝廷就給華榮派來了領導(文知寨劉高),花榮從說一不二的獨立團長變成了二把手。要是宋江不來,花榮和劉高的權力之爭,打到最後,花老將軍的同袍出面,誰被擠走也真不好說。

可是宋江這掃把星一點也沒有逃犯的覺悟,不但賣人情救了劉高老婆,還敢大搖大擺在「小勾欄(風月場所)里閑看」,結果連累得花榮為了救他,連軍官也當不成了。

即使當不成軍官(暫時),花榮也還有翻身出頭之日(父親的老戰友不會坐視不理),可是宋江為了坑秦明,指使花榮把轄區內「舊有數百人家,卻都被火燒做白地,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這時候花榮就已經發生了質變,從一個任性的問題少年,變成了一個雙手沾滿無辜百姓鮮血的殺人狂魔——當他把屠刀揮向老弱婦孺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點人面獸心的味道了。

花榮從此被騙上了宋江這艘賊船,從此萬劫不復,還搭上了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

而花榮最後在宋江墓前自縊,真的是為了義氣,還是一種自我的救贖,又有誰說得清?

筆者寫了這麼多,主旨並不是為了討論誰是英雄誰是壞蛋,而是要跟讀者諸君探討一個問題:高衙內、九紋龍史進、小李廣花榮,因為遇到了不同的人,才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壞蛋,有的變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有的葬送了大好前程,在矛盾中度過了毀譽參半的一生,已經為人父母或者即將為人父母的讀者諸君,心中是否一會萌生一些感想和感悟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中華五千年 為何這三個朝代最多出奸臣和漢奸 真相能把人氣吐血
唐太宗手下九大名將 為什麼秦瓊排名靠後?了解真相讓人對他更敬仰
梁山拳腳誰第一?要是擂台比試很難說 要是實戰只有這個人能奪冠
梁山遭遇散夥危機 魯智深武松沉默不語 降將可能火併孤立的宋江
明成祖為什麼對火器情有獨鍾?朱棣滿眼是淚:因為我當年差點被一窩蜂弄死!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