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別樣的書法史——評王世國《書法非常道》

一部別樣的書法史——評王世國《書法非常道》

2017年8月31日《南方日報》載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藝術。時至今日,研究書法的書籍可謂是浩如煙海,種類繁多,大多著眼於某一角度,諸如書法史、書法創作、書法家及其作品等等,不一而足,一派繁榮的景象。不過總讓人感覺有那麼一點遺憾:這些著述要麼學術性有餘,可讀性不足;要麼圖片豐富,理論欠缺;要麼老調重談,缺乏新意。

最近出版的王世國的新著《書法非常道》,令人耳目一新。首先,體例獨特,全書一頁一篇,一文一圖,圖文互映。其次,史論相兼,全書從黃帝至民國,307篇縱貫五千年,每篇不僅有書法名流軼事,還有作者的闡述(八公山人語)以及相關書法圖片。再者,可讀性強,例如:按字零售、美男賣字、告狀求書、掌錄舌學、吾手有鬼、驢售書畫、歐底趙面…… 單看這些標題就已意趣頓生;即便是簡短精要的「八公山人語」,也彷彿是面對著讀者娓娓而談,親切有味。

名流軼事,向來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書法名流的故事也不例外。書法發展史,實質上是書法家的歷史。歷朝歷代喜愛甚至擅長書法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書法精英,不可勝數。他們當年的書法活動也有著無限豐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有的鮮為人知,有的妙趣橫生,有的發人深省,有的驚天動地甚至有癖行磊舉,不法世常……因為各種原因,其中絕大多數都被書法史學遺忘或捨棄,然而正是這些鮮活的逸事史跡,可以幫助我們全面、客觀地了解當年書法藝術的狀況和書法家其人其書。作者把目光投向渺遠朦朧的古代,收集和求證書家史料與作品圖片,特別是那些被塵封或淡忘的歷史記憶,資料之豐富,為同類書籍所不及。可以說,本書是一部別樣的書法史,它沒有一般書法史著作的沉悶,而是那麼鮮活有趣,讀者可以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觀人察史,賞書明道。同時還能開拓視野,比如詩仙李白,很多人都知道他寫詩無與倫比,可大多數人並沒有見過他的書法,所謂字如其人,李白書法是不是也那麼超凡脫俗、豪放飄逸呢?像這樣的問題在本書中是有圖有答案。

當然,如果僅僅停留在故事層面,那本書也沒什麼深奧之處,不可能在浩瀚書海中令人刮目相看。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每篇都設有漫談式的「八公山人語」。作者的家鄉就在安徽淮南八公山下的古城壽縣,所以他自號「八公山人」。對那些名流軼事,作者以簡短的文字或解讀,或闡發,或評論,或補釋,或延伸,皆是他獨到的認知和感受,出乎心靈,來自傳統,源於美學。307篇的「八公山人語」在全書佔有重要的比重,其最大特點是隨事賦言,涉古及今,與古代名流軼事緊密銜接,時常論及關於書家、書體、名帖、筆法、章法、筆力、神采、墨氣、題款、甚至人物性格、心理等諸多方面,非常廣博。

例如,由蕭何「覃思三月」,書寫匾額「未央宮」,而談論榜書創作為何如此之難,又借康有為觀點加以闡明,並告訴人們書寫榜書應注意哪些問題;由趙構熱衷翰墨卻喜好多變,而指出南宋書法缺乏創新與發展的原因;將米芾對前輩書家的貶損攻擊,視為「藝術家應有的膽識和氣魄」,認為「沒有否定就沒有肯定,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這種否定中求得自身的發展」;由席豫寫信只用楷書不用草書,而闡述古代文字關於公文和日常生活的兩種書寫形態及其形成原因與利弊……諸如此類,作者不會就事論事,而總是延宕開去,看似漫談閑聊,實則舉重若輕,是站在歷史的、社會的宏觀視野下的論評。這些既是作為書法家的作者與古代書家們的精神交流,同時也是作為書法評論家的作者與當代讀者們的心靈對話。這與我們平日里看慣了的長篇大論或者圖多言少的書法研究有很大的不同。

眾所周知,書法是極具實踐性又極富美感的藝術。作者面對五千年書法史、近千位書法名流,卻能用每篇幾乎相等字數的簡短文字,對之進行梳理、評析。可以說,如果沒有深切的書法創作體驗,沒有豐厚的文化修養,是不可能做到的。

尊敬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公山人 的精彩文章:

TAG:八公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