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中天:廈門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易中天:廈門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廈門是島。

廈門島很美很美。

廈門島的美麗舉世聞名。

中國以島為市的城市並不太多,最有名的也就是香港和廈門。香港的有名是因為它的繁華,廈門的有名則是因為它的美麗。海邊的城市多半美麗,如大連、青島、煙台、珠海,廈門則似乎可以看作它們的一個代表。凡是初到廈門的人,幾乎無不驚嘆她的美麗。這裡陽光燦爛,海浪迷人,好花常開,好景常在。128平方公里的一個小島,到處飛紅流翠、燕舞鶯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廈門人整個地就是生活在一個大花園和大公園裡,至少鼓浪嶼必須整島地看作一個花園或一個公園,而廈門的那些學校,從廈門大學到雙十中學,也都是大小不等的公園和花園。即便在那個"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年代裡,全身披掛的廈門也仍不失其少女的嫵媚。

走在廈門島上,你會驚異其潔凈;深入廈門生活,你又會驚異其文明。的確,廈門不但美麗而且潔凈,不但潔凈而且文明。它的街道是潔凈的,看不到果皮紙屑;它的空氣是潔凈的,聞不到廢氣粉塵;它的聲音是潔凈的,聽不到噪音喧囂,也少有污言穢語。一個北京的朋友在秋冬之際來到廈門,幾天住下來,竟發現襯衫的領子依然乾乾淨淨,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更讓許多外地人感到高興的是,廈門的窗口行業大多有著溫和的態度和良好的服務。你不會像在北京那樣弄不好就被損挨訓,不必像在上海和廣州那樣擔心自己是外地人,也不用像在武漢那樣隨時準備吵架,因為根本就無架可吵。

所有這些,無疑都源自廈門人民的愛美之心。廈門人民是愛美的,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海上花園"之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其心靈自然會變得美麗起來。

到這樣一個美麗的小島城市去走走,當然會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但,要說清廈門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徵,就不那麼容易。

在我看來,廈門,也許是中國最溫馨的城市。

的確,凡是到過廈門的人,差不多都會認同這個城市是一座"海上花園"的說法;而來到廈門的外地人,差不多都能體驗到一種家庭式的溫馨感。

事實上,所謂"海上花園"或"風景港口",其涵義並不僅僅只限於自然風光。廈門的自然風光無疑是美麗的。但廈門之所以美麗可人,恐怕還在於她很小、很安靜、很清潔、很溫馨。舊城小巧,新區精緻,有著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築,都收拾得非常乾淨漂亮。地方就那麼大,上哪兒都不遠,商店什麼的安排得都很緊湊,沒有北方某些大城市難免的"大而無當",辦起事情來也就方便。城裡人就那麼多,看上去彼此就像街坊鄰居似的,打起交道來也就隨和。況且,廈門人的性格,總體上說是比較溫和;廈門人的作風,總體上說也比較文明。到廈門的商店購物,基本上不必考慮"照顧"營業員的情緒或者顧忌要看他們的臉色,哪怕你是去退貨。我們在廈門一百家電退過兩次貨;因此與營業員相識。以後再去她們櫃檯,還會過來打打招呼。在內地一些城市時有所見的那些現象,比如兩軍對峙破口大罵,或者成群結夥地在街頭打群架、發酒瘋等等,在廈門街上也不易看到。倒是常常可見少男少女們聲音低低的在街頭沒完沒了地打磁卡電話,女的嬌聲嗲氣,男的粘粘乎乎。公共汽車來了,大家平靜而有秩序地前後門上中門下,上了車也不搶座位。

說起來,閩南人的性格原本是比較豪爽的。難得的是廈門人在豪爽的同時還有溫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廈門市民開始覺得大聲吆喝不太文明,也覺得不該給這個城市製造噪音。因此他們學會了小聲說話,也較早地在島內禁止鳴笛。所以廈門島內總體上是比較安靜的,尤其是在鼓浪嶼。白天,走在鼓浪嶼那些曲曲彎彎、高低起伏的小路上時,幾乎聽不到什麼聲音,有時則能聽到如鼓的濤聲。人夜,更是闃然無聲萬籟俱靜,惟有優美的鋼琴聲,從一些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的小樓里流溢而出,在小島的上空飄蕩,使你宛若置身於海上仙山。

有此溫馨美麗的並非只有鼓浪一嶼,而是廈門全島。如果說,鼓浪嶼是廈門島外的一座海上花園,那麼,這樣的花園就散落在廈門島內各處。漫步廈門街頭(新開發尚未建成的街區除外),你常常會在不經意中發現某些類似於公園的景觀:茂密的林木,裸露的山石,可以抬級而上的台階。住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家,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鳥兒的歌唱,聞到窗外清風送來的植物的味道。而那些住在海邊的人家則有另一種享受:隨便什麼時候推開窗戶,一眼就能看到湛藍的天空和湛藍的大海。

當然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如此福份。但,即便在自己家裡看不到大海、聽不到鳥鳴,也沒什麼要緊,因為你還可以出去走走。廈門可以休閑的地方之多,是國內許多城市都望塵莫及的。尤其是秋冬之際,黃河南北冰雪覆蓋,長江兩岸寒風瑟瑟時,廈門市民卻可以穿著薄薄兩件休閑服,從廈門大學凌雲樓出發,翻過一座小山,不幾步便進入萬石山植物園,然後便可在濃蔭之下綠茵之上,盡情地享受暖風和陽。當然,也可以騎自行車沿環島路直奔黃盾、曾靨垵海灘,看潮漲雲飛,帆逝船來,在金色的沙灘上留下自己的腳印。玩累了,帶去的食品也吃完了,那麼,花上十來塊錢,便可以很方便地"打的"回家。我相信,每到這時,無論你是從什麼地方遷入廈門的,你都會由衷地發出一聲感嘆:

廈門,我溫馨美麗的家園!

的確,廈門最溫馨之處,就在於她像一個家。

一般地說,廈門的人際關係,相對而言是比較和睦的。學校里,單位上,師生、同學、同事之間,相處也比較融洽。儘管"窩裡斗"是咱們中國的"特產",矛盾哪兒都有,但在通常情況下,廈門人大體上還能相安無事,而且也多少有些家庭般的溫馨感。比方說相互之間的稱呼,除必須加以頭銜的外,一般都稱名而不稱姓,比如"麗華"、"勇軍"什麼的,宛如家人。無論老頭子,抑或小夥子,都可以這樣親切而自然地呼叫自己的女同事,而毋庸考慮對方是一位小姐,還是一位夫人。反過來也一樣。女士小姐們也可以這樣呼叫自己的男同事男同學。這在外地人看來也是匪夷所思的。因為在外地,尤其是在北方,即便夫妻之間,也不能這樣稱呼,而要叫"屋裡頭的"或"孩子他爹"。同學之間,即便是同性,也要連名帶姓一起來,否則自己叫不出口,別人聽著也會嚇一跳。同事之間,當然更不能只叫名不叫姓,至少要在名字後面加"同志"二字,比如"麗華同志"、"勇軍同志"。除此之外,則不是"老張"、"小李",便是"劉處長"、"王會計"。所以外地人到了廈門,便會對這種"家庭感"印象深刻,並欣然予以認同。我自己便已習慣了廈門人的這種稱謂方式,因此如果聽到有人連名帶姓叫我,弄不好就會嚇一跳,不知出了什麼事情。

這種家庭式的人際關係無疑是能給人以溫馨感的,而只有熱愛自己家庭的人才會熱愛自己的城市。事實上,廈門人也確實比較看重自己的家庭生活。有句話說:"北京人的面子在位子,廣州人的面子在票子,上海人的面子在褲子,廈門人的面子在房子。"一個廈門人,哪怕只是在單位上分得一間臨時過渡的陋室,也一定要大興土木,把它裝修得溫馨可人。所以又有一句話:"廣州人把票子吃進肚子里,上海人把票子黏在屁股上,廈門人把票子花在牆壁間。"我雖然沒有深入過,但猜想廈門人的家庭生活,一定大多比較溫馨,人情味很濃。否則,廈門人為什麼那麼不願離家,即便離開了也要千方百計再回來?

戀家並非廈門人的專利,而是人類一種普遍的情感,更是咱們中國人的一種普遍的情感。難得的是廈門人不但自己戀家,而且還能設身處地地設想別人也是會眷戀家園嚮往天倫的。於是,逢年過節,家在廈門的學生,便會把自己班上的外地同學請到家裡來圍爐。如果來的人太多,做父母的還會讓出自己的房間。廈門大學的許多老師也會這樣做,如果他當之無愧地是一個廈門人的話。一個真正的廈門人,是不會讓自己的同學、同事、學生到了"年關"還"無家可歸"的。這幾乎已成為廈門島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不信大年三十下午你到廈大門前一條街去走走看,保證你只能看到幾個僧袍飄逸的"出家人"(南普陀寺在廈大校門旁)。

同樣,裝修自己的住房,廈門人也並非全國之最。但同樣難得的是,廈門人甚至在建設自己的城市時,也像在建設自己的家。廈門市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們有一個共識,就是不能以犧牲環境求得經濟的發展。因為廈門是廈門人民共同的家園,不能為了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毀了自己的家。在廈門人大會堂周圍,原本打算要建的大樓取消了,留出了大片的綠地讓市民休閑。在美麗的環島路上,筆直的大道常常會拐一個小彎,因為那裡有一棵榕樹需要保留。大道兩旁沿著海岸線,是草坪、花壇和建築小品,還精心設計了停車的泊位。於是一條原本用於改善交通的道路,同時也變成了一個開放的公園。

廈門的生活環境也像家庭。在廈門,出門、乘車、購物、打電話,都極其方便,而且車費和電話費也不很高。廈門的公交車數量多、車況好,多數情況下都不擠。如果想"打的",也花不了很多錢。即便是外地人到了廈門,也不必有"行路難"之虞。因為各個路口,都豎有設計精美圖文並茂的路牌,告訴你到某某地方去應該如何行走,而這某某地方也許不過近在咫尺。這說明廈門市的管理者們,其實是很能為自己的市民著想的。同時也使得我們出門上路,就像在自己家裡走動。

的確,這種把自己城市當作自己小家來看待的"家園情愫",也許就是廈門人有別於其他城市(比如福州)人的緊要之處,是廈門最突出的城市社區特徵。我們知道,對自己家鄉的尊崇和偏愛,大約是人類一種共同的情感。許多地方都有"惟我家鄉獨好"的說法。但似乎只有廈門人,才把"惟我廈門獨美"的情緒表現得那麼隨便,那麼自然,那麼漫不經心,那麼理所當然。因為廈門的美麗是真實的,廈門人的"家園之感"也是真實的。真實,就不必刻意;真實,就沒有做作。因此,儘管中國人常常會有誰的家鄉更好一類的爭論,但面對廈門人,人們往往會打消爭論的念頭。

更何況,廈門島在事實上又是多麼溫馨可人、舒適方便。於是,外地人來到廈門,便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久而久之,便會愛上廈門。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的外來人口逐年增加,其中既有從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引進的人才,也有鄰近省份其他地市的外來妹、打工仔。總體上說,廈門的大門是向他們敞開的。儘管難免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也有極個別雞腸小肚的人會利用職權有意無意地刁難一下,但並不能形成強大的"排外"勢力。也許,這裡面有一個文化上的原因,那就是:包括廈門人在內的閩南人,原本就是"歷史移民"。他們是在一千多年前,從中原遷入閩南的。所以,直到現在,閩南話中還保留了不少中原古音(比如把"無"讀作"摩")。顯然,如果閩南人也公然排外,便難免"數典忘祖"之嫌。

那麼,祖上來自中原大地、有著長途遷徙歷史的廈門人,為什麼會把自己的城市建設成溫馨家園,並創造了不同於當今中原文化的另一種文化。

也許,原因就在於廈門是島,而且是一個美麗的小島。

美麗無疑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有誰不希望自己美麗一些。但是,對自己美麗的欣賞,卻很可能由自戀發展為自滿,又由自滿發展為自足。同樣,小巧也不是什麼壞事。正如"大有大的難處",小也有小的便當。大與小的優劣,從來就是辯證的。小城好規劃,好建設,好管理,但也容易造就眼界不高視野不闊心胸不開朗。溫馨當然也很好。溫馨如果不好,難道劍拔弩張、殺氣騰騰,或者冷若冰霜、水深火熱就好么?但是,生存和發展的辯證法卻又告訴我們:"不冷不熱,五穀不結",過於溫馨,會使人心酥腿軟,豁不出去,當然也就難得大有作為。

廈門人常常會自豪地宣稱:廈門是中國最好的地方。我願以一個外地人的身份,證明此言不誣。可不是么?北京太大,上海太擠,廣州大鬧,瀋陽太臟,南京太熱,天津太冷,成都太陰,三亞太曬,貴陽太閉塞,深圳太緊張,而別的地方又太窮,只有廈門最好。我來廈門後,不少親朋故舊來看我,都無不感嘆地說:你可真是給自己找了個養老的好地方。

廈門確實是養老的好地方,卻很難說是幹事業的好地方。不少有志成就一番事業的年輕人來到廈門後,終於憋不住,又跑到深圳或別的什麼地方去。平心而論,廈門人的事業心的確並不很強。他們眼界小,野心小,膽子小,氣魄也小。心靈的半徑,超不過廈門60平方公里的市區範圍:考大學,廈大就行;找工作,白領就行;過日子,小康就行;做生意,有賺就行。廈門籍的大中專畢業生,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回到廈門,找一份安定、體面、收入不太少的工作,很少有到世界或全國各地去獨闖天下,成就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雄心壯志。甚至當年在填報志願時,他們的父母首先考慮的也是能否留在或回到廈門,而不是事業上能否大有作為。總之,他們更多追求的是舒適感而不是成就感,更多眷戀的是小家庭而不是大事業,更為看重的是過日子而不是闖天下。

因此,當廈門人自豪地宣布:"廈門是中國最好的地方"時,他無疑說出了一個事實,同時也不經意地暴露了自己的問題和缺點。試想,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已經"最好"了,他還會有發展,還能有進取么?

廈門人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總是走不出去。

在全國各城市的居民中,的確很少見到像廈門市民這樣不願出門的人。中國人安士重遷,好靜不好動,終身不離故土的人不在少數。但就大多數人而言,尤其是就當代有文化的青年人而言,他們倒更多地是"出不去",而不是"不想出去",或者自身的條件限制了他們不敢去想,"想不到"要出去。像廈門這樣,公路鐵路、海運空運齊全,手頭又比較寬裕,卻仍然拒絕出門的,倒真是少數。不少廈門人終身不離島,許多廈門人不知火車為何物。廈門的旅行社都有這樣一個體會:組團出廈門要比組團進廈門難得多。不要說自己掏錢去旅遊,便是有出差的機會,廈門人也不會多麼高興。如果去的地方差一些,還會視為"苦差"而予以推託。這顯然完全是錯誤觀念在作祟。一是認為天下(至少中國)沒有比廈門更好的地方,到哪裡去都是吃苦;二是認為外地怎麼樣,與我沒有關係,看不看無所謂,看了也白看。所以,廈門人即便到了外地,也看不出什麼名堂來。除了"還是廈門好"以外,他們再也得不出別的結論。

到外地出差、旅遊尚且如此之難,要他們到外地工作、上學,就更難。每年高考,廈門成績好一點的考生,往往會一窩蜂地報考廈門大學,連清華北大都不願去,更不用說別的學校。他們其實也知道,比如西安交大這樣的學校是非常好的,但他們就是不想去,因為他們不願意離開廈門。如果廈門沒有好學校倒也罷,既然有一所全國重點大學,為什麼還要到外地去?他們想不通。一位家長曾瞪著眼睛問我:"到外地上學又怎麼樣?畢業後還不是要回廈門工作!"我不懂她所說的"還不是"有什麼根據。誰規定廈門的孩子畢業後就該在或只能在廈門工作,就不能到別的什麼地方工作?"青山處處埋忠骨","天涯何處無芳草",誰說只能在廈門工作來著?看來還是自己"劃地為牢"。

其實,世界大得很,世界上的好地方也多得很,並非只有廈門。廈門再好,也不能把世界之好都集中起來吧?不但世界上、全中國還有比廈門更好的地方,即便總體上不如廈門的地方,也會有它獨特的好處。我們實在應該到處走一走,到處看一看,各方面比一比,才會開闊我們的眼界,也才會開闊我們的胸襟。自得其樂地死守一個地方,無疑於"安樂死"。安樂則安樂矣,生命的活力卻會磨損消沉。更何況,到處走一走,看一看,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體驗。因此即便是到貧窮落後的地區去,倘若把它看作一種體驗,也就不會自去。人生百味,苦也是其中一種。在廈門這個美麗溫馨大花園裡長大的孩子,更該去吃點苦頭,否則他的人生體驗就太單調了,他的心靈也就難得豐富起來。

的確,人有時是需要"生活在別處",過一過"別樣的生活"的。見多才能識廣,少見必然多怪。廈門人既然那樣地熱愛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園,就更應該出去走走看看,就像到別人家去串串門,以便把自己家建設得更好一樣。當然,我們無意要求廈門也變成北京、上海,或者變成廣州、深圳。沒有這個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坦率地說,城市太大,其實不好。廈門的城市規模現在正合適。而且,廈門現在也正處於良性發展階段。其他大城市面臨的許多問題,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住房緊張、水資源恐慌等等,廈門都沒有。但小城也有小城的麻煩和問題。小城之大忌,是小家子氣和小心眼。補救的辦法,就是經常出去走走看看。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廈門人走出廈門,甚至應該規定廈門的大中專生必須到外地學習或工作若干年後,才准其回廈門工作。我們當然也應該有選擇地從全國各地引進人才,改變廈門的市民結構。苟能如此,則廈門這道"門",就不會變成閉關自守劃地為牢的小門,而能夠確保成為兼容各種文化、吐納世界風雲的大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房產廈門站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房產廈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