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速看!金磚會議普京帶來石油大單狂撒錢,中國石油巨頭簽戰略大合同!

速看!金磚會議普京帶來石油大單狂撒錢,中國石油巨頭簽戰略大合同!

俄羅斯總統普京帶石油企業來中國簽大單!中國石油巨頭和俄羅斯石油巨頭宣布簽署合作協議,和一個長期原油供應合同促進雙方石油合作!

作者 大雨

................................................................................................

夏未央,秋已至!

廈門的金磚會議,無疑成為時下最火的談資!金磚國家本不缺新聞,而俄羅斯總統普京更是自帶話題。

9月3日,環球時報新聞,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已經與中國能源公司中國華信簽署了在西伯利亞的聯合勘探合作協議以及一份長期供油合同。

有趣的是,戰略協議的簽約時間和地點。根據來自俄油的一份聲明,兩家公司是在中國廈門舉行的第9次金磚峰會期間達成這項協議的。俄油首席執行官謝欽和CEFC China總裁陳秋途分別代表各自公司簽署了這份文件。可見,金磚會議期間普京並未空手而來,當然也不會空手而歸。

不過,石油業內人士討論最多的。還是以下三點:

*協議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華信購買俄油股票是真是假?

*華信的目的是什麼?

協議的內容是什麼?

遺憾的是,雙方之間戰略協議的具體內容尚未披露。不過慶幸的是,從雙方之間的彼此發言以及過往頻繁互動中,我們依然能夠窺探出個中要點。

關於此次戰略協議,俄油的新聞稿中寫道:此戰略合作協議包括在西伯利亞西部及東部聯合勘探生產,以及兩家企業在石油煉製與石化、原油及石油產品貿易等方面的合作。

俄油稱:「合同旨在增加對中國這一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市場的直接石油供給,將確保在石油出口方面經濟有效的渠道。」

儘管是簡簡單單,洋洋洒洒幾十個字,但是卻透出了「穩穩地」深度合作關係。從中可以看出,此次合作囊括了石油行業上的勘探開發,中游的煉化生產,以及下游的油品銷售,可謂是全面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和8月2日雙方在上海華信總部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內容不謀而合!據報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主要內容是,中國華信與俄油將在油氣勘探開發與生產、石油煉製與化工、原油及石油產品貿易、零售業務和資產交易、金融服務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中俄在能源、金融、基礎設施等多領域經貿和雙向投資合作。

除了此次,雙方還簽訂了一份長期原油供應合同。

收購股權是真是假?

時間回溯到今年6月。

6月14日,中國華信董事會主席葉簡明在莫斯科俄羅斯石油公司總部會見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伊戈爾·謝欽。

彼時,雙方在油氣資源開發、原油和成品油貿易及金融服務等領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全面戰略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

8月2日,俄羅斯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伊戈爾·謝欽率團訪問中國華信總部,中國華信董事會主席葉簡明與謝欽一行舉行會談,雙方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就進一步推動和落實協議內容達成共識。

這裡需要明確一點,8月2日,雙方簽訂的是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8月18,雙方領導再次會晤。此時,中國華信與俄油明確將快速推進雙方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油氣上遊資源開發,以天然氣業務作為新的增長點,共同發展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並積極探討推動雙方在國際化業務布局方面的深入合作。

短短几個月內,雙方領導你來我往,已經會晤了三次。這點值得深思!

或許正是由於來往過於頻繁,兩家企業間的緋聞不脛而走。境外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表示,中國華信正在初步洽談購買俄羅斯石油公司股權

但是對於是否收購股權一事,雙方企業顯得尤為謹慎,三緘其口沒有透漏半點風聲。華信方面對收購股權一事不予置評。而俄油一位發言人也是諱莫如深地稱:「該公司認為中國是一個戰略性合作夥伴,正與包括華信在內的範圍廣泛的諸多中國企業合作。」

無論從雙方高層間的互動,還是雙方對股權收購的回應來看,股權收購和此次協議更可能的是兩個彼此間互為獨立的事件。換句話說,此次協議沒有收到股權收購的影響。

華信的目的是什麼?

早在2015年,中國華信就進入了俄羅斯市場。

2015年7月,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石油股份公司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俄氣石油將向中國華信轉讓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貝加爾項目三個油田區塊股權,雙方共同投資開發貝加爾項目並共享收益。勘探資料顯示,三個區塊油氣儲量預計可達19.05億桶油當量,距離「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90公里,臨近「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對油氣輸入我國和輸出具有極佳的地理優勢。

後來,華信又和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協議。彼時,很多人意識到,華信是在做「中石油」!

但是,華信還在做「中石化」!

華信主席曾明確指出,華信在這個時期內,在石油領域只干兩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在歐洲控制終端。

2016年12月,華信與哈薩克國家石油公司(下稱「KMG」)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雙方分別擁有KMGI的51%、49%股權,中方實現控股。值得注意,KMGI下轄多家煉油廠、1000多座加油站及哈石油產品銷售權益。

還有,華信在日照、海南建儲備還參股煉廠,推進與山東地煉的戰略合作,開展來料加工。

既要做「中石油」又要做「中石化」,這不是華信目的的全部。華信的真實目的是——不只做石油巨頭。

華信——不只是石油巨頭

談及華信,業內人士都認為這是一個低調的實力派,但是更多人還是習慣的把華信看做是一個民企石油大鱷。

現實中,華信,不只是石油巨頭。

2017年7月20日晚,美國《財富》雜誌在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作為上海唯一一家上榜的民營企業,以437億美元營業收入位列第222位,較去年上升了7個名次。

這是中國華信連續四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榜單。論排名,超過了世界第一油服斯倫貝謝。

華信主席葉簡明在華信董事會五屆一次會議上曾談到,我們是以能源、金融為主的一個戰略平台,戰略是相當清楚的。

從華信官網來看,華信擁有自己的金融平台體系,有銀行、證券、財務、期貨、信託、資管、基金等等。

資料顯示,華信通過控股捷克J&T銀行,注資在上海設立合資銀行,可以跟國開行共同發債,可以同行業拆借,證券可以發產品。

由此可見,華信不只是石油企業。

歡迎添加石油圈老孟

< 請註明:姓名+單位+職務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油圈 的精彩文章:

使用創新技術優化非常規地區完井作業

TAG:石油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