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識腫瘤從這裡開始

認識腫瘤從這裡開始

認識腫瘤從這裡開始

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

王曉雷主任

寫在前面的話

我們的古人司馬遷說得非常好:「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以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以為禁者難知。」

我們為什麼非要亡羊而後補牢。預防為主,積極治療。

關愛生命,在癌症患者正氣未傷之前,給他以更多,更好的中醫治療。

讓他們免遭放化療之苦。

一、腫瘤的概念

現代醫學研究闡明,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現為局部腫塊。腫瘤細胞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和功能。它是人體細胞遺傳基因紊亂而引起的腫瘤細胞增生症,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破壞而引起的,是人體的陰陽失去平衡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它生長旺盛常呈持續性生長,與整個機體不相協調,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發育成熟的能力,甚至接近與幼稚的胚胎細胞。由於細胞遺傳基因的紊亂,致使細胞分裂增殖失控,這類細胞就是癌細胞。腫瘤的增生與炎症或損傷修復時的增生有著本質的區別。

二、腫瘤的分類

傳統上將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現代醫學又根據惡性腫瘤的組織來源不同分為癌和肉瘤。來自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癌;來自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癌多發於體表或內臟;肉瘤多發於軀幹與四肢、腹膜後等處。癌常發生於淋巴道轉移,對放化療較敏感;肉瘤常發生血道轉移,對放化療不敏感。

三、腫瘤的病理分期

國際抗癌聯盟(UICC)根據原發腫瘤的大小及範圍(T),局部淋巴結(N)受累情況及腫瘤轉移情況(M)三項指標對腫瘤進行分期。

PT:原發腫瘤

PTIS浸潤前癌(原位癌);

PT0手術切除物的組織學檢查未發現原發腫瘤;

PT1、PT2、PT3、PT4、原發腫瘤逐級增大;

PTX手術後及病理組織學檢查均不能確定腫瘤的浸潤範圍。

PN:局部淋巴結

PN0未見局部淋巴結轉移;

PN1、PN2、PN3、PN4、局部淋巴結轉移逐級增大;

PNX腫瘤浸潤範圍不能確定。

PM:遠距離轉移

PM0無遠距離轉移證據;

PM1有遠距離轉移;

PMX不能確定有無遠距離轉移。

四、癌症的信號

癌症的預後是和早期發現,早期疹斷和早期治療密切相關的。經大量的臨床觀察資料總結並得到普遍公認的早期惡性腫瘤有如下10條信號:

1)有乳腺,皮膚,舌體或身體任何部位可摸及的腫塊,經一般治療不消退;

2)疣和痣近期內發生明顯變化;

3)持續性消化不良,經內科治療無效;

4)吞咽時的胸骨不適,食管內燒灼感或輕度哽咽感;

5)耳鳴,聽力減退,鼻塞,流鼻血,有時伴有頭痛或頸部腫塊;

6)月經期以外的或絕經期以後的陰道出血,特別是性交後出血;

7)持續性或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聲音嘶啞;

8)大便形狀改變,便秘於腹瀉交替出現,大便帶血或黑便,無痛性血尿;

9)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

10)原因不明的進行性消瘦和乏力。

以上這些也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的表現,因此要結合進一步的檢查方能明確診斷。

五、癌前病變

與癌症的信號相比癌前病變更容易發展成為癌症。癌前病變是指人體某些上皮組織的增生性改變易演變成癌,病理上稱為癌前病變。

正常細胞或某些原有疾病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或某些癌症發生因素的作用後,細胞發生不典型增生及異型增生或化生,成為某些原位癌之前的病理狀態。此惡變形成前的階段是癌變潛伏期即癌前期。癌前期的細胞可逆性很強,可向原位癌發展,經過治療也可逆轉為正常細胞。癌前病變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開始有DNA的異常,遺傳物質的變化,細胞動力學的改變,生長迅速,細胞轉化突變,畸形及免疫物質形成等,而後經過一系列相繼轉化而演變成癌。

臨床上被稱為癌前病變的主要有:黏膜白斑病,紅色增生病,皮膚慢性潰瘍,著色性干皮症,黑色細胞痣,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陰莖乳頭狀瘤,家族性大腸息肉病,大腸絨毛狀瘤,血吸蟲性慢性結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巨大慢性胃潰瘍,肝硬化伴肝細胞結節增生,子宮內膜型增生,葡萄胎伴滋養葉細胞顯著增生等。

從理論和臨床中給予癌前病變高度重視對預防癌症的發生有重要意義。從細胞DNA合成上的變化,異型蛋白的產生,提醒科研工作者,對有致癌因素環境群體中的個體要絕對重視,早發現,及時治療是防治癌症的有力措施。

六、腫瘤的浸潤與轉移

腫瘤的浸潤與轉移是指惡性腫瘤從原發部位脫離,侵犯到鄰近的正常組織,並進而轉移到遠處部位,並在它處形成繼發瘤的過程。它是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徵之一,也是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後的主要原因。轉移灶一旦出現,則意味著腫瘤已進入晚期。

1、腫瘤的浸潤是轉移的前奏。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均可發生浸潤,但以惡性腫瘤為多。浸潤方式:A、組織浸潤,B、淋巴管浸潤,C、血管滲透,D、漿膜及黏膜面蔓延。

2、腫瘤的轉移包括脫離、轉運、生長三個主要環節。指惡性腫瘤脫離原發部位,通過各種途徑到不連續的靶組織繼續增殖生長形成同樣性質腫瘤的過程。腫瘤轉移的類型包括淋巴道轉移、血行轉移、種植性轉移。癌多發生淋巴轉移,肉瘤多發生血道轉移。

七、腫瘤細胞的生長

腫瘤細胞增殖的速度並不一定比正常細胞快。所不同的是,正常細胞的增殖達到一定的限度就停止了,而且增殖的細胞數基本相當於丟失的細胞數,總數始終保持相對恆定。腫瘤細胞則不同,它們是以持續的相對無止境的方式增殖著,腫瘤細胞的數量也不斷的無限制地增加。

八、影響腫瘤患者預後的形態學因素

1、腫瘤瘤體大小的影響。

2、腫瘤浸潤的範圍。

3、淋巴結的轉移。

4、腫瘤的生長方式:A、團塊型,B、條索型,C、網狀型,D、瀰漫型。其中瀰漫型的惡性程度最高、生存期最短,團塊型的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生存期較長。

5、癌瘤的間質反應。

6、引流區域淋巴結的SH(竇組織細胞增生)、FH(濾泡中心細胞增生)。

7、脈管與患者的預後。

8、腫瘤的分化程度與患者的預後。一般來講,腫瘤的分化程度基本上反映了它的惡性程度。多數學者認為,腫瘤分化越差,其生存期就越短。一級(高分化)、二級(中分化)、三級(低分化)、最差的是未分化,其生存期最短。

九、腫瘤的逆轉

腫瘤逆轉是指惡性腫瘤在某些體內分化誘導劑的作用下。或在中醫中藥通過補氣養血,平衡陰陽,恢復臟腑功能的治療下。或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恢復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前提下,惡性腫瘤細胞會重新分化而向著正常細胞逆轉的一種臨床現象。

長期以來,「一旦成為癌細胞,永遠就是癌細胞」的觀念一直統治著腫瘤學領域,也即惡性腫瘤是不可逆轉的。在這種錯誤的思想指導下,惡性腫瘤的治療,即使不用外科手術切除,就必須用化學藥物或放射線將其殺死。

目前,腫瘤逆轉的研究已成為腫瘤生物學的一個熱門課題,包括分化劑的進一步發現和分子改造,對其作用機理的探討,並對其在體內抑瘤作用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相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這些成果不但雄辯地證明腫瘤細胞在一定程度上可被逆轉,更為腫瘤的治療和化學預防樹立了一個里程碑。

十、放療、化療對人體的損傷

祖國醫學認為放射線的損傷與化學藥物的毒性作用於人體均屬於毒熱傷陰、耗傷正氣,引起氣血失調、脾胃不運、肝腎俱損,並影響到骨髓累及腦海,而致諸症叢生、百病齊法。

1、全身反應:引起頭暈目眩,疲乏無力,精神不振,食慾欠佳,失眠多夢,口乾舌燥,二便失調,舌紅少苔,脈象弦細。

2、局部反應:栓塞性靜脈炎,局部的組織壞死。

3、胃腸道反應:腹脹腹痛,大便失調,甚至黏膜壞死,潰瘍出血。

4、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血小板下降,血紅蛋白也可下降。

5、中毒性肝炎。

6、放射性肺炎。

7、腎功能損傷。

8、放射性膀胱炎。

9、放射性直腸炎。

10、中毒性的心肌炎。

11、放射性的神經炎。

12、閉經。

13、脫髮。

14、皮膚色素沉著。

15、放射性的皮炎。

十一、致癌因素

1、外

A、物理因素:主要有放射線,紫外線,以石棉為代表的各種粉塵纖維,以砷、鎘、瀝青等為代表的各種有害物質。

B、化學因素:80%是由於外界環境引起的,其中90%是化學致癌,例如以亞硝胺、黃曲霉毒素、苯並乙為代表的三大致癌劑等多種致癌物質。

C、生物致癌因素:主要由病毒和細菌引起。目前被醫學界所公認的有肝癌——乙型肝炎病毒;子宮癌——乳頭狀瘤病毒;胃癌——幽門螺旋桿菌;鼻咽癌——EB病毒;等等。

2、內

A、遺傳因素。

B、精神因素。

C、免疫因素。

D、不良嗜好。

E、營養因素。

十二、癌症何緣能致命

癌症到了晚期,往往難以治癒,尤其是發生了廣泛轉移的病人難免死亡。

1、合併感染:癌症病人免疫能力低下,因此容易發生感染。尤其是病人經過放化療後骨髓造血機能受到抑制,白細胞顯著減少,更容易發生感染。

2、營養衰竭引起惡病質:癌細胞生長迅速,必然消耗機體大量的營養物質,導致病人「進行性消瘦」。禍不單行,癌症病人往往胃納變差,食慾減退,保證不了機體的代謝需求。於是貧血、極度消瘦,中醫稱為「行消骨立」,此即「惡病質」。最後病人因重要系統功能衰竭而死亡。

3、重要臟器損害:癌瘤如生長或轉移至重要臟器,直接侵襲壓迫或破壞該臟器的正常結構,便可引起死亡。其中最重要的首推大腦,尤其是呼吸、心跳中樞;若壓迫視覺中樞則引起失明;其次有些成團的癌細胞可引起重要動脈的梗塞,也可引起死亡。還有一些癌瘤可堵塞重要的管道,導致功能喪失而死亡。最常見的如胰頭癌梗塞,引起黃疸與肝功能異常,以及消化功能的失常,進一步導致死亡。

4、大出血:癌瘤直接侵蝕、破壞大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導致大出血。典型的如肝癌、胃癌、肺癌大出血,往往如決堤之水,一發不可收。

5、代謝異常:由於腫瘤引起人體的代謝紊亂,往往導致人體各種電解質成分異常紊亂。常見的有高鈣血症,低血糖症和嘌呤與尿酸鹽代謝紊亂,甚至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

十三、五年生存是個「坎兒」

癌症的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快,經過或未經過治療的病人都有可能在幾個月內就轉移或死亡。但也有個別惡性腫瘤不一樣,病情進展相對緩慢。另一方面,臨床上根據長期隨訪和觀察,大量的臨床調查資料顯示,惡性腫瘤通過各種治療,三年內存活相對較多些。按一般來說五年之內癌瘤仍有可能複發和轉移,一旦存活期超過五年之後的病人,轉移或複發的概率就相對較少,其發病率接近正常人群,所以說五年生存是個「坎兒」。

十四、中醫整體觀與生存質量評價

生存質量評價是新的醫學模式提出的一個新的健康評價指標。國際抗癌聯盟(UICC)對其內涵的表述有三方面:即軀體功能,主觀感受和自覺癥狀。生存質量的提出是人類認識到生命的存在,包括數量和質量兩方面。評價任何一種治療癌症的潛在功效最有意義的指標,就是存活率和生存質量。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療效機理,更傾向於患者的臟腑功能的調節和人體陰陽平衡的調理,更注重於機體免疫功能的調控作用和身體內環境的改善。

十五、腫瘤的影像學診斷

1、CT掃描及其適應症

X線計算機斷層像就簡稱CT。

CT檢查的指征分為顱腦、頸、縱隔、肺、胸壁、經皮穿刺活檢、心臟、大血管、脊椎、後腹膜腔、腹膜、肝、膽囊、膽道、脾、胰腺、腎、腎上腺、胃、腸道、子宮及輸卵管、膀胱、骨盆、肌肉、骨骼系統、計劃治療和隨診、異物定位等。

按病變來說,CT最適合於查明佔位行病變。例如腫瘤、增大的淋巴結、血腫、膿腫和肉芽腫等。對於這些病變CT可以查明其大小、形態、數目和侵犯的範圍。對於某些器官的癌腫,CT可以決定其分期和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在某些情況下,CT能區別病變的病理特性。如實性、囊性、血管性、炎性、鈣化或骨化、脂肪等。

CT還可以用於查明一些先天性異常、退行性病變、手術後變化等。

CT掃描應優先用於顱腦和腹部;其次是脊髓、脊椎、盆腔及胸部。

2、超聲波檢查

在腹部(尤其是膽囊)和盆腔疾病的患者中,超聲應視為首選的檢查方法。經過超聲檢查的篩選,凡診斷不明確的病例應進行CT掃描檢查。實際上不同器官和不同疾病的CT指征也大不相同。以肝臟為例,肝臟和腎臟腫瘤必須做CT檢查,而炎症則不需要。在膽系,梗阻性黃疸和膽系腫瘤需進行CT檢查,而膽結石和膽囊炎應以超聲為主要和首選檢查方法。

3、磁共振(MRI)及其應用

磁共振(MRI)的適應症,總的來講,MRI成像在顯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比X線及CT要好,X線及CT診斷腹部疾病的能力較強。

磁共振檢查的適應症:中樞神經系統在磁共振這受骨質偽影干擾小,同時中樞神經系統位置相對固定,不受呼吸、心跳、胃腸蠕動及血管搏動的影響,運動偽影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往往都有相應的磁共振特徵,有形態改變,也有信號改變,大多數病變可做出定性與定位診斷,明顯優於CT。臨床上例如脊髓與脊椎病變。腦血管疾病。感染與炎症。對腦部退行性病變和腦白質病變能做出顯示和診斷。顱腦腫瘤。MRI對腦室與蛛網膜下腔病變很敏感。在腦外傷的診斷方面,腦挫傷後的軟化與腦出血灶在MRI上清晰可見。

十六、癌症轉移可能比預想的早

該研究有助找到摧毀引起癌症轉移細胞的新策略

健康報訊2008年8月28日,《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癌症轉移並非癌症進展中的一個晚期事件。癌細胞在體內擴散到新的地方,可能比過去所認為的時間更早。這一發現,對為什麼某些乳腺癌在最初的腫瘤已經得到治療後很久,還會發生轉移等問題給出了新的解釋。

癌症轉移是最終引起大多數癌症患者死亡的疾病進程。學術界一直認為轉移是癌症進展中的一個晚期事件,即在原發腫瘤細胞積累了一系列的基因變更之後才啟動了癌症基因。然而,美國學者Katrina Podsypanina及其同事開展的動物實驗結果提示,腫瘤的轉移可能肇端於疾病早期。它們在器官的轉移處保持休眠狀態,直到癌症基因被啟動時變身為癌細胞。

研究人員給小鼠注射了通過實驗處理的正常乳腺細胞,使其在注射後的不同時間,激活其中的某些癌症基因(或稱腫瘤基因)。研究發現,這些正常的乳腺細胞能夠通過血液循環行進到肺部,並可在那裡存活長達16個星期,但不表達任何的腫瘤基因。這些細胞在腫瘤基因被激活前,在肺中不會活躍生長。Katrina Podsypanina提出,對癌症轉移過程的每一步驟進行調查,包括那些正常細胞的轉移,可能會使科學家找到摧毀引起癌症轉移細胞的新策略。

十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

筆者從2013年11月4日在天津召開的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上了解到,中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佔到全球新增的20%以上,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和鼻咽癌這8種癌症死亡人數約佔中國癌症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

參加天津亞太抗癌大會的中國癌症專家披露,肺癌、胃癌和肝癌是中國以及其他亞太國家最常見的三種癌症,也是造成最多癌症患者死亡的三大殺手。

根據今年早些由中國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中國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約為312萬人。

這意味著在中國,平均每分鐘都有6人被診斷罹患癌症。

與此同時,中國的癌症死亡率也遠遠高於西方國家,平均每分鐘都有5人死於癌症。

除肺癌、胃癌和肝癌外,其他高致死癌症還包括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以及鼻咽癌。分布在呼吸、消化系統和婦科方面。

特別是婦科腫瘤的高發區從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轉移值得關注。可能與生活方式,工作壓力有一定的關係。

統計顯示,在中國每年超過260萬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80%以上都是死於這八類癌症。

由於中國癌症死亡率高,在中國近半數人的人仍然認為癌症是絕症,患了等於死亡,而在歐美國家,只有13%仍然視癌症為絕症。

第22屆亞太抗癌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說,亞太地區癌症新增病例佔到全球癌症新增病例的45%,死亡人數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肺癌、胃癌和肝癌是亞洲國家最常見的3種癌症。目前,肺癌是亞洲國家面臨的最主要癌症。

郝希山說,不良生活習慣、人口增加和老齡化是引發癌症增加的主導因素。常見腫瘤危險因素在發展中國家日益增加,例如吸煙、膳食結構、肥胖和缺乏體育鍛煉等。經濟現實的壓力導致的癌病毒疫苗缺乏,也成為亞洲國家癌症高發原因之一。

郝希山院士指出,世界抗癌聯盟在世界42個國家調查了社會民眾對「得了癌症等於死亡」這個觀點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43%的人認為該觀點正確,而在歐美國家只有13%的人相信此觀點的正確性。可見,中國群眾對腫瘤的全方面認識還有待提高。

新浪博客:

本公眾平台由王曉雷醫生管理,定期發表養生問題,健康知識。

王曉雷醫生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曾就任於北京朝陽醫院、解放軍總政機關門診部長期從事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腫瘤科門診現任陝西省萬鎖中醫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江蘇省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乳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FDA官員現身說法:如何提升腫瘤臨床試驗參與度與入排標準?
腫瘤患者飲食營養重點之怎樣製作高蛋白飲食?
腫瘤的早期診斷,靠抽血能辦到嗎?
胡夕春:為何要給腫瘤患者使用「嗎啡」
放療還不如不治,會讓人死得更快?專業腫瘤醫生是這麼回答的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