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癱孩子半失能老人組特殊家庭 心理互慰同康復

腦癱孩子半失能老人組特殊家庭 心理互慰同康復

28個腦癱孩子和58位半失能老人組成特殊大家庭

「幼老院」里老人孩子心理互慰同康復

昨天上午9點,武漢晚報記者在位於興業路上的武漢佑康醫院優康養老院看到這樣的一幕:舒緩的背景音樂下,有的孩子正在認真地為老人疊被子,有的老人坐在輪椅上給孩子讀報紙,有的老老小小一起搭積木……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很難想像這是一群腦癱患兒和半失能老人。在這家特別的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里,28個腦癱孩子和58位老人組成一個特殊的大家庭,他們在接受各自專科治療的同時,也互相服務,心理互慰,促進共同康復。

孩子和老人在一起玩

孩子的笑聲讓爺爺眼睛發亮

每天早上醫生查房前,孩子們會跟著護士阿姨到養老院給爺爺奶奶們問安,老人們高興地拉著孩子的手不放。上午,老人和孩子各自做相關治療,下午則一起活動。90歲的劉靜雯老人以前是老師,她每天給孩子們念《武漢晚報》,講故事。80歲的朱奶奶喜歡剪紙,經常戴著老花鏡教孩子們剪,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爺爺剛才還痴痴地坐著,聽到小朋友合唱,嘰嘰喳喳說話,突然眼睛發亮,還露出笑容。

12歲的妮子(化名)剛來這裡時,脾氣特別犟,經常半夜不睡大喊大叫。她上肢協調能力差,下肢經過3次手術後仍不能走路。80歲的胡婆婆就和妮子一起唱歌、背唐詩。妮子想上學,胡婆婆就鼓勵她配合醫生早點康復。還有幾位老人主動當起妮子的文化老師,教她識字。妮子逐漸變得有禮貌、講衛生,不再暴躁、對人亂髮脾氣。

「幼老院」模式提倡心理關愛

推著輪椅的老人們,有的養花養草,有的和孩子打成一片,從此養老院里有了歡笑,有了生機活力,養老院變成了「幼老院」,佑康全托「幼老院」模式引起一串「化學反應」。

優康養老院院長肖桂梅說,殘疾兒童與高齡失能老人在一起生活和康復治療,孩子們的天真活潑為老人們帶來開心和陽光,老人們的愛幼心情也給了孩子們關懷,大大提高了生活、生存質量,促進了康復治療療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健康管理專家季湘年教授認為,「幼老院」模式是機構互助康復的方法之一,可以說是一種探索嘗試。這種方式更多是提倡心理上互相關愛。

文/圖 記者毛茵 通訊員周福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與社交媒體相伴:澳大利亞「Y世代」度假的煩惱
世界最大火力發電廠用科技創新推動節能減排
北京醫改控費成效顯現 藥品採購今年預計省30億元
中石油董事長回應低油價挑戰
探訪浙江醫院醫療服務行 「智慧醫改」盡顯溫情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