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家長為何如此焦慮?

中國家長為何如此焦慮?

焦慮,已經成為中國家長面對子女教育時的普遍心態,似乎很少有人能夠淡定以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境更為寬裕的70後、80後成為中國家長的主力軍,更多的物質和精力被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但伴隨著更多的投入不是更多的從容,而是更多的焦慮。究竟,中國父母的焦慮感來源於什麼呢?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焦慮感呢?

昨天(9月3日),兩個黃鸝創始人肖弦弈博士分別在北京萬柳校區、青年路校區、望京校區對兩個黃鸝的學員家長做了三場家庭教育講座。講座圍繞當前中國家長的焦慮這個主題展開。以下為此次講座的內容回顧,字字是乾貨,相信讀完一定會有所收穫。

講座全文

家庭教育的觀念決定孩子的成長

改革開放以來,沒有那個階段像現在這樣如此重視孩子的教育。重視孩子的教育是對的,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重視的背後,家長和孩子的精神狀態出問題了。中國家長和孩子普遍呈現出一個焦慮的心理狀態。哪裡出問題了?我認為是家庭教育的觀念有誤區。家庭教育的觀念很重要,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結什麼樣的果,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我在德國留學期間,仔細調研了德國的家庭教育,我發現德國的家庭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二戰前,德國的父母也是絕對權威的,普遍採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在這個觀念下,孩子的狀態是絕對服從、嚴格遵守紀律的。德國納粹的興起跟這個也是有一定關係的。二是二戰結束後一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德國人在一片廢墟上開始反思家庭教育的觀念,認為讓孩子絕對服從不是好事,應該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有自己的意志自由。在這個觀念下,孩子們又出問題了,出現了酗酒、打架、吸毒、墮胎等不良現象。德國人認為必須再次改變家庭教育的觀念。三是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德國人認為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還必須讓孩子學會約束和管控自己。所以到現在,德國孩子的狀態還是比較好的。

目前,中國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除了在農村還存在,在城鎮和大城市已經不這樣做了,但是自由+約束卻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目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就是這個觀念下的產物。如孩子坐飛機鬧騰啊,公共場合大喊大叫等等。

中國家長的焦慮源於教育的觀念

中國家長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只要把別人比下去了,咱們的孩子就勝利了。這個「比」幾乎每天都讓孩子處於一個競賽的環境。每天孩子放學回來,家長就問:今天得到老師表揚了嗎?今天的測試多少分?班上有多少個100分的?你為什麼沒有得100分?月考結束了,咱們要好好準備期中考試了等等,孩子天天處於這樣的狀態,不焦慮才怪!

孩子焦慮,家長也跟著焦慮。還有,家長喜歡陪伴孩子做作業,在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家長的陪伴還是有必要的,但是我們是怎樣一個陪伴呢?一看見孩子出錯,或者不認真,馬上就給孩子指出來,孩子能不著急能不恐懼嗎?結果是越說孩子越錯,越錯家長越急,最後哭聲叫喊聲響徹夜空。

學習需要依靠持久的內在推動力

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的。目前來看,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學習好。孩子們的學習,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再到研究生,非常漫長,如果沒有一個持久的動力,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小學生的學習狀態:放學一回來,先做學校作業,做完學校作業彈鋼琴,談完鋼琴再做課外輔導的奧數和英語作業,做完作業如果還有時間,再來點閱讀。然後,就到了晚上十點了。每天都如此。大家看見沒有,這樣一種狀態就是孩子的學習是被推著往前走的,甚至是逼著往前走的,這種學習的動力是外在的,外在的推動力是不會持久的,必須要讓孩子產生一種內生的動力才能持久。

怎樣才能獲得這種內生的動力呢?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從而產生求知慾。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有自己想知道而未知的東西,做家長的要善於發現這個。我們的孩子現在學習安排得太飽滿了,除了學習幾乎沒有玩的時間,「玩」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玩是孩子的基本需求,這個得不到滿足,他上課就不會認真,他就會玩筆、玩紙、玩手,甚至會把手指甲啃得精光。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他就會報復性地玩,例如打電子遊戲。

作為家長,究竟需要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

前不久,我跟人大附中湯步斌副校長,現在是人大附中丰台校區的校長聊天。我跟他說:「湯校長,你是狀元之父,你培養的學生現在大部分都走上了工作崗位。我們原來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到底應該怎麼做?我的孩子現在是小學二年級了,根據你的經驗,能否給些建議。」湯校長沉思片刻,他說了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孩子還是要博覽群書;第二句話是鼓勵孩子學數學;第三句話是要花力氣培養孩子的兩個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一、博覽群書

湯校長所謂的「博覽群書」是指孩子不僅要讀文學書,還要讀歷史、社會、文化、科學、哲學等方面的書。有一個研究課題,研究了大陸、香港、台灣學生的閱讀能力,結果顯示:大陸和台灣學生的閱讀能力相較於香港學生要差一些,原因在於大陸和台灣的大部分學生只讀文學類的書。據我的觀察,大陸孩子主要讀一些暢銷類的文學書,如馬小跳、笑貓日記、皮皮魯、亨利王子、查理九世等等,而香港的孩子除了文學類的書,還讀知識類和資訊類的書,所以,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強一些。

二、鼓勵孩子學數學

對於湯校長所謂的「鼓勵孩子學數學」,我很納悶,我問他:現在那些重點中學都很喜歡奧數很厲害的學生,你為什麼不說,「鼓勵孩子學奧數呢?」。湯校長的解釋是,現在的孩子適合學奧數的大約只有5%,95%的孩子是沒有奧數這跟弦的,而且那5%的孩子即使不參加奧數的培訓也可以做出奧數的題。這就是湯校長鼓勵孩子學數學而不是鼓勵孩子學奧數的原因。

三、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湯校長說,表達能力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太重要了。現在的情況是,孩子們的文字表達能力相對口語表達能力要稍微好一些,但文字表達能力也有問題。他笑著說,「你現在做新語文教育,對這個問題應該最有發言權。」

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把語文學習的重心幾乎全部放到閱讀上。重視閱讀沒有錯,因為表達能力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閱讀能力的支撐,表達能力也很難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現在存在著一個誤區:一個孩子閱讀能力提高了,他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這個是不對的。華裔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在很多場合評論中國留學生時,毫不客氣地指出,中國留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好。

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具有自身的規律,需要專門的訓練。例如,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要有氣息訓練,必須要有口腔肌肉的訓練,這樣才能有好的聲音,才能把話說清楚。口語表達是用來溝通的,無論人際溝通、群體溝通和大眾溝通,都有其專業性,都需要專門的訓練。文字表達能力,儘管我們很重視,但問題也不少,例如中國式假作文:撿到錢交給警察叔叔、扶盲人過馬路等等,孩子們不寫真情實感,缺乏想像力,這個問題已經很嚴重。如果孩子們從小寫假作文,很難想像,他長大後不說假話。

最後,希望家長朋友們回到教育的本質上來,遵循教育的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兩個黃鸝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兩個黃鸝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