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世界不欠你》新書分享會圓滿成功

《這個世界不欠你》新書分享會圓滿成功

2017年9月2日下午兩點半,北京中關村言幾又書店舉辦了一場輕鬆而有深度的聚會。

自媒體先鋒寫作者慧超老師和資深出版人馬松老師一起受邀到現場。

從幕後的合作到台前的對話,不需綵排,隨性而談,兩人總能在不同話題上不經意碰觸出火花,隨即默契地相視一笑,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次活動已不僅僅是一場有深度的演講,更是一場有趣的聚會。

「我為什麼要寫作?寫作是一種自我對抗。」

讀完慧超老師的《這個世界不欠你》後,讀者寫出了這樣的評價:「這些文章都很耐讀,因為有對現實的審視,對人性的剖析,不誇張黑暗,不阿諛光明,不溫暖,卻赤裸裸,每個人都會暴露,也都會深思。

它讓你忠於現實,更忠實於自己的內心,教你在黑暗中摸索自己的方向,傾聽和反思自己的聲音。」

但是慧超老師在這次聚會上坦白:「我雖從高中開始寫作,但心態其實一直很浮躁,寫出來的東西並非是自己想寫的,一直有種取悅讀者的心態作祟,所以開始並沒有寫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後來發現寫作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心態,因為當功利心態受到現實的無情碾壓後,寫作觀可能會崩塌掉。

正如書中慧超老師所寫:「對於寫作者而言,文字恰恰變成了一面鏡子,所有這些粗鄙之文,照見了作者曾經的愚鈍和幼稚的探索。」

對於真正的寫作者來說,寫作既不是拿來取悅別人的東西,也不是自我虛榮心的作祟,而是一種自我的對抗,一遍一遍忠實於內心的思考,走過愚昧的路,直到望見心中的那座山。

「做『智識分子』,不做『知道分子』」

寫作永遠離不開大量的閱讀,但「讀別人認為的經典,其實是一種負擔,並不能增長你的閱讀興趣和品位。」

慧超老師認為,一個人所謂的成長,不過就是自己的三觀不斷被刷新乃至顛覆的過程。

在這個不斷顛覆和不斷重建的過程中,常識一遍遍被確立,思維方式不斷深化,視角不斷被拓寬。

所謂逐漸發現生活乃至生命的本質,無非就是將生活和生命的日常,逐漸陌生化再嘗試挑戰其「為什麼」的過程。

閱讀的本質是一個人主動尋找自我的過程。

「學會自品牌塑造和管理,不要對職場的「光環效應」抱有過高期待」

很多人對作者、記者、編導、出版人等職業抱有很高的期待,迷信於這些職業的表面光環,可是只有真的做過這些職業才能真正明白裡面的苦與樂,驕傲與無奈。

對於這些,慧超老師都有非常深的感觸,他在演講中透露,自己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得到的稿費僅僅70元。

進入省級電視台後,每天與市局級領導打交道,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但裡面的辛苦和收穫的不成比例只有自己明白。

後來從「無冕之王」轉做服務行業,其中的落差與辛酸恐怕又不是外人所能體會了。

「有曲折不要緊,只要堅持去做,一定能求而得之。」

有讀者在現場向慧超老師提問,通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實現自己人生階層的跨越?當自己感受到社會的殘酷,現實的黑暗時,周圍的人卻冷漠的表示習以為常,所以有時候努力努力著,就疲憊了,沒有動力了,該怎麼辦?

慧超老師笑稱:「那就多看點雞湯吧。」

慧超老師又解釋,社會的黑暗殘酷是現實,首先要認識並且接受它,這樣可以讓自己不那麼難受。

同時你還要明白的是,在現有條件下,甚至是不公平的環境下,你要做的不是抱怨這個世界不公平,你能做的僅僅是不斷地努力,將自己塑造和管理得更好,通過堅持慢慢達到你的目標。

還有讀者很好奇《這個世界不欠你》內容現實、文字犀利,其出版過程是否漫長而艱難?當初為什麼會找到慧超老師出書呢?

馬松老師笑稱他對慧超老師的文字可謂「一見鍾情」,既然發自內心的喜歡,想去做,那就不用顧慮後面的困難了。

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背後的故事,這本書也不例外,但是有曲折不要緊,只要堅持去做,一定能求而得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不要再說世界欺騙你,你只是在無知中徜徉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