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收穫幸福的果實

收穫幸福的果實

中藥材產業助力脫貧攻堅之賈西村——

收穫幸福的果實

□本報記者 宋迪

種植刺梨,就是收穫幸福。

一大早,周小粉便和村裡其他人一起來到刺梨園,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清晨的陽光明亮而溫暖,周小粉說笑著,手裡的鐮刀卻一點也沒慢下來。看著她靈活的動作,怎麼也想不到,她是一位76歲的老人。

「在家裡也是閑著,不如來園區找點錢。在地里干慣了,這點活不算累。」周小粉告訴記者,以前自家種自家地,村裡人難得聚一起。搞刺梨種植後,村裡老少一起上下班,說話多、笑聲多,比一家人還要熟絡。

種植刺梨,讓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的老百姓,品嘗到了名為「幸福」的果實。

2014年種下的刺梨,如今已陸續進入收穫時節。整個盤關鎮,以賈西村為核心的盤關天富刺梨園,規模達到3.12萬畝,產業覆蓋8個村3498戶9446人,惠及貧困戶423戶842人,帶動人均年增收3940元。

熊小芬家是賈西村8組的一般貧困戶,以前種苞谷、洋芋,「一年到頭苦下來,連肥料錢都不一定能掙得回來。」

這幾年,村裡開始種刺梨,眼看著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

「家裡5畝多地入了合作社,每年可以分2380元;兩個人在園區打工,平均下來一個月700多元,一年就是8400元;扶貧資金,每年分600元;二女結紮戶,每年有1600元,再加上其他零散的,一年1萬6、7千元是有的。」熊小芬一項項數過來,心裡滿是歡喜。

像熊小芬這樣,因為產業和政策走上脫貧路的,不勝枚舉。

刺梨產業,為賈西村的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引得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

賈由康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他和妻子回到賈西村,初時還有些忐忑不安,可很快他們便發現,在這裡的收入和生活質量,都遠超從前。

「之前在溫州打工,雖然收入也不錯,可是開銷更大,一年到頭留不下幾個錢。」賈由康說,夫妻兩人都在刺梨園區打工,每個月工資加起來有5000多元,吃、住、孩子讀書都不要錢,還可以就近照顧老人,比在外打工划算多了。

既要種好刺梨,還要做好「以短養長、種養結合、種育融合」,走多元發展的路子,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增收渠道。賈西村的刺梨產業,與中藥材產業掛起鉤來,形成了完整的「生態鏈」「產業鏈」。2017年,園區共實施林下種植中藥材地參2300畝、魚腥草2000畝、鳳仙透骨草300畝,並發展養殖蜜蜂500箱。

「刺梨花、中藥花,讓養蜂有了蜜源,蜜蜂傳花授粉,又提升了刺梨的產量和品質。」賈西村10組村民任廣衛便是園區的養蜂人,2015年,他把土地全部入了合作社,每年固定分紅8800元。管理蜜蜂,每個月又有3000元的工資。

「過去種苞谷,一斤才賣5、6角。背去鎮上賣,要走3個小時的泥巴路,才能換到點米油錢。」路好了、水通了、環境美了,是任廣衛對賈西村這幾年變化的最大感受。「如今的生活,真是比蜂蜜還要甜。」

如今的盤關天富刺梨園,不但是盤州市發展刺梨時間最早、種植規模最大、規範化做得最好的產業基地,還是貴州省431家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之一。近年來,盤州市立足自身優勢,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大力發展刺梨產業。以天刺力公司深加工企業為帶動,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共種植刺梨50.2萬畝。

以刺梨、銀杏、元寶楓等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蓬勃發展。盤州市共完成各類中藥材種植91.71萬畝,其中刺梨50.2萬畝,元寶楓11.2萬畝,生薑7萬畝,銀杏3萬畝,藥用牡丹、頭花蓼、丹參、玄參、重樓、白芨等傳統中藥材20.31萬畝,實現產值11.5億元。

原來光禿禿的石山坡,變成了一眼望不到邊的萬畝刺梨園,「窮山惡水」變成了「青山綠水」「金山銀山」。賈西村的變化,向我們展示了中藥材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生態美、百姓富」的美好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古方中藥能減肥?可千萬不能亂吃
中藥減肥也有副作用,你需要注意這些事項
2017複習精要中藥一 | 中藥製劑與劑型(二)
「減腹茶」告別小肚子,回歸苗條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