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米要選用的是柔軟鬆脆的江南糯米,用70℃的熱水浸泡約4分鐘。泡好後,再將米瀝水,晾乾約20分鐘。一邊泡著米,今年55歲的蔣立強一邊給記者介紹著手工炒米在正式炒之前都有哪些準備工序。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等一切準備就緒後,他便將炒米鍋的爐子點起來,同時還在鍋邊放置一碗菜籽油,用炒米帚沾上油將鍋刷遍的瞬間倒入適量晾乾的糯米並快速翻炒著,蔣立強從沒有計時的習慣,憑著多年的經驗積累,他根據鍋的溫度、鍋里冒出的煙量和米的顏色便能準確判斷每一步驟進行到何種程度。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如此反覆,不大一會兒炒米便炒好了,炒好的炒米放到盆子里進行徹底冷卻後即可包裝銷售了。這是在蔣立強新開炒米加工廠用最傳統的手工做法,為記者現場展示了一回正宗安徽省安慶大南門炒米的整個手工加工過程。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二十多年前,因為單位效益不好,蔣立強和妻子同時下崗,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困境,蔣立強曾一度迷茫過,更不知道以後的人生道路該怎麼走了。思來想去,最後決定從自家的小門面開小賣部做生意做起,主要經營煙酒和調味品。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當時的他們還沒有想到要自己動手炒炒米來賣,改變源於一包渣肉粉。一位老顧客端著一碗渣肉找上了門:「你這個渣肉粉里有沙子,以後還是換個進貨渠道吧。」被老顧客這麼一說,蔣立強有些慚愧,可是去哪找到確保品質的成品渣肉粉買呢?他隨即想到,要不幹脆自己炒,自己製作炒米,再磨成粉,這樣就貨真價實品質有保障了。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於是,他找來師傅在店門前砌起一個大火爐,買來一口大鐵鍋,扎了一把炒米帚,開始他的第一次手工炒米加工,雖然小的時候見過父母炒炒米,但真的自己動手炒的時候還是有點擔心,好在妻子給了他很多鼓勵,她說你就放心炒吧,一次不行兩次,只要用心了相信你能炒好炒米的。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得到了妻子的鼓勵,蔣立強便放開手腳炒起炒米來,雖然前期炒出的炒米不是火候過大,就是翻炒不及時,整個炒出來的炒米根本不是理想中想要的。但蔣立強沉下心來總結自己的不足,便一次次的改進,很快他就掌握了炒米的炒制手藝。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以前家家都自己炒炒米,後來老房子拆了,住進了樓房,炒的人就少了。」他介紹說。雖然炒的人少了,但喜歡吃的人從未減少,這樣的時代變化之中,反倒給了蔣立強商機。對於大多數老安慶來說,炒米是回憶里必不可少又濃墨重彩的一部分,過年時家家戶戶支起鍋炒炒米的景象讓很多人至今仍津津樂道,而這回憶中團圓喜慶的氣氛呼之欲出。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三個炆蛋一碗炒米,過年上門拜年,首先得到的便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炒米,外加三個炆香茶葉雞蛋,寓意吃茶得元寶。與往常那般鄭重其事的吃法意味不同,現在炒米是再尋常不過的日常小吃。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其實在當地人生活中炒米可謂是最百搭的,蔣立強告訴記者說。天熱不想做飯了,抓一把泡上,逢年過節家裡來人了,雞湯配炒米是安慶人待客的標配,平日里餓了饞了一粒一粒干嚼,也很香脆。就連蔣立強自己家中,這麼多年也沒吃膩,吃炒米無形中成了很多當地人的一種習慣。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這習慣不僅影響了老一輩安慶人,也滲透進了年輕一代安慶人的生命中。節假日期間尤其明顯,蔣立強家的炒米很多都被寄往了全國各地。無論多遙遠,盛一碗飄香的雞湯,撒一把炒米,道不盡的鄉愁滋味。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20多年來,蔣立強立足自家門面,經營著他的手工炒米生意,雖然夫妻倆很辛苦,但一年下來也有個十多萬的收入。特別是在他的記憶中,原來他的店所在街道原本冷冷清清,只是後來才慢慢熱鬧起來,有了人來人往的早市。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但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改造,蔣立強家門口的大鐵鍋不得不移走,店面也只能經營炒米了,但為了傳承傳統手藝,蔣立強只好響應政府號召,在離城市不遠的地方於去年投資了近百萬元,建起了一座面積達500平米的炒米加工廠,企業也取得了QS質量認證,並全新包裝打上生產日期和條形碼,擁有了自己的商標,也擺脫了過去產能跟不上的困境。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但原家門口的那口大鐵鍋,還有跟隨了他二十多年炒壞了幾百把的炒米帚,都被他完好無損的帶到了新工廠里,因為他還要經常給一些到訪的客戶以及其他要客展示他那傳統的炒米手工加工手藝。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蔣立強從最初他在安慶迎江區太平天國王府附近開了一家炒米鋪子到今天重新開廠,已經走過了24個年頭,他的純手工加工的炒米味道不僅讓安慶人難忘,更是於2015年讓「舌尖上的中國」攝製團隊選中並傳遍全國。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如今,因為市場的需要,蔣立強的女兒女婿都來幫他一起打造屬於他們的炒米事業,特別是蔣立強的女兒,大學畢業後跟在父親後面轉的她發現每年顧客都要到他們家買很多的炒米寄出去,她覺得時代在發展,完全可以立足互聯網來拓展父親的炒米市場。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於是,兩年前她將父親的炒米放到了網上銷售,通過網路平台讓蔣立強的手工炒米走得更遠了。等我的企業做大做強後,我一定要把企業的文化做起來,把手工炒米的炒制手藝保留和展現出來,讓更多多人知道炒米的歷史與典故,發展與傳承。蔣立強向記者說道。

他下崗再創業開炒米店 竟然炒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上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蔣立強的大南門手工炒米不僅深受安慶人的喜愛,還引起央視媒體關注的緣由吧!更多精彩圖片故事,請關注頭條號:八百里皖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