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央視2017年《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後感範文,共同感受中華驕傲!

央視2017年《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後感範文,共同感受中華驕傲!



來源|作文導師團 (ID:zuowendaoshituan)



教育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了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學校要求家長陪同孩子觀看,並要求觀看後寫觀後感。




後台留言,9點的時候,有些孩子已經睡下了,怎麼辦?應大家需求,特為提供央視2017年9.1《開學第一課》回放及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向著目標前進

——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於9月1日21時播出啦,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主題。



今年的舞台被布置成一個打開的「書卷」的造型,兩側是捲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簡直就是教室的模樣。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96歲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爺爺。他長期從事文學翻譯工作,已有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他還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很多我們熟悉的中外名著都是通過許淵沖爺爺的翻譯才能為我們所熟知。他說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譯一頁紙,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有時也會半夜坐起,打著手電筒寫下想到的內容,生怕第二天忘記。



許淵沖爺爺說:「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我要翻譯到一百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傳播到海外。」




我們做為年輕的學生,應該向許淵沖爺爺學習,為自己定個小目標,然後向著目標前進。


漢字,我們的驕傲


——2017開學第一課觀

後感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關於中華驕傲歷史書上寫了很多很多,如四大發明、精美的瓷器、絲綢等等。但我覺得漢字更有代表性。正如節日中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一筆一划中涵蓋豐厚的歷史底蘊,漢字帶領我們感受過去,思考未來。它不僅是智慧的結晶,更是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字,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它在中國傳承了數千年,蘊藏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保留了古人的思想。



漢字是一種擁有無限魅力的文字。日本、韓國等國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




漢字正在飛速向國外推廣,現在,美國有了「孔子學院」,許多美國人,都到那裡去學習中國的漢字。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只有漢字才能獨享「藝術」這個詞。漢字能寫得像水滴滑過荷葉般輕柔,行書流暢,正楷端莊,而英語,只被束縛在四線格中,松也松不開。




漢字是有趣的,有的是象形字,模仿得惟妙惟肖,如「人」字,不正像一個人伸長了腿在走路嗎?還有的是諧間字,有地方口音的人,有時會因諧音鬧笑話。




所有的漢字都不是僵硬的符號,它們都有各自的含義。我看見「花朵」這兩個字,彷彿聞見了花兒的芳香,看見了花兒的美麗純潔。我看見了「綠草」這兩個字時,我好像站在綠油油的大草原上,一種清涼的感覺向我襲來,我彷彿觸到了小草,柔軟,舒適。當我看到「光」字,我便覺得有一道溫暖的光照射到我身上。暖暖的,柔柔的。我又瞧見了「愛」,一種朋友之間的、家人之間的,一種很溫暖的愛,把你包了起來。當你寫到「人」時,一股敬佩之情傳遍了我身上。




偉大的古人為我們創造了漢字,讓人類文明得以傳承下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我們的驕傲之絲綢之路


——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總是想起那滿載輝煌的古道。跟著漢使張騫的駝隊,從長安出發,飲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陽關。一路走來,歪歪斜斜的足跡,印滿歲月里不尋常的邂逅。




撫摸著那段孟姜女哭倒的長城,看枯草在暮色中抖動秋天的根須,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遠天的歸鴻,我聽到了昭君出塞時那凄婉的琵琶聲,看到了蘇武牧羊時緊握的漢使旌節;目睹了李廣自刎前憤怒成一團燃燒的火焰。心上有一堵斑駁的城牆,永遠地橫亘著。樓群中的西域,西域中的絲綢路,像一顆疲倦的星辰,在銀河裡沉浮,落落孤寂。溫柔的綠死了,潺潺的流水幹了;大廈古雕樓的飛禽走獸,凝望著慘白的月亮。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只有幾堵斷壁殘垣在風沙中演繹著一個古城的興衰榮辱。遙想大漠絲綢路,孤傲地懸著它世紀的心思。就這樣獨步在磚石構成的豐碑上,已經枯死的沙柳,佇立著怪影,印證著千年前的繁華。沒有盡頭的巷子啊!無數的門,無數聲「吱呀」,無數人們的身影。來了一撥又一撥,在未曾乾涸的溪石上,捶打漿洗的麻衣,難掩的一串漸遠的蹄聲……叮叮噹噹的詠嘆里,有多少魂魄穿過黑夜的隧道,敲打歷史的迴音壁。晨霧裡睜開眼,絲綢之路的商人都閑坐成羅漢,無法酣眠。我真想走上去摸摸雪白的鬍子,不——是雪一般的沙礫。




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已經啟動,而生態的步伐卻沒有以相應的速度推進。我希望我們的西部,不要成為絲綢之路。綠意全無,黃沙漫漫……




絲綢之路,一條偉大的路


——2017開學第一課觀

後感

 




看到節目介紹絲路,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絲蟲之路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中國使者從駱駝身上下來,右手高擎著手杖,大步向前走去。中國使者指著生後的駱駝,讓將軍看。之見每峰駱駝鎮上都托著兩個大包袱。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安息國將軍高興的點點頭,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兩個的禮盒。大看一看,裡面裝著許多特別大的鳥蛋,每個足有斤把重。這是當時中國沒有的鴕鳥蛋。




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哪!




我的驕傲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

我的中華驕傲》,這次的班主任是董卿阿姨和小撒叔叔作為「班主任」今年的老師有吳磊哥哥、柯潔哥哥、鋼琴家郎朗等,給我們講了關於傳統文化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柯潔哥哥,他的圍棋是「中國第一人」,雖然曾經被人工智慧打敗,但是我覺得柯潔哥哥身上的冷靜和執著值得我去學習。




柯潔哥哥從3歲就開始學圍棋了,想想我3歲的時候,還在吵著媽媽要雪糕呢,柯潔哥哥一開始學圍棋的時候並不很順利,而且連輸了13場,但是柯潔哥哥不斷的努力學習棋譜,不斷的提高圍棋技能,終於成為了圍棋中國第一人。




從柯潔哥哥身上我看到了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不斷的努力學習,想要到達成功的彼岸,就要努力拚搏。


方塊字之美


——看《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有感





從倉頡造字的遠古時代走來,從甲骨到金文、從篆書到隸書,漸次到我們今天的漢字,漢字歷經千年而不衰,從繁到簡,處處迴響著它輝煌的歷史藝術。看完了《開學第一課》的「字以溯源」一節,我才深深地感覺到,原來我們平時從不在意的漢字里,竟然蘊藏著如此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它的一筆一划間,一個偏旁部首、一個形狀中,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




世界上的語言種類有很多種,但是,像漢字這樣的方塊字,卻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創造。像英語、法語這種由字母組成的語言,雖然它們有自己的規則,用一些字母經過組合,形成長長短短的單詞,但卻不像中國方塊字這樣,形象變化萬千,遠遠沒有中國漢字那樣意蘊悠長、深厚,正如同中國的悠久歷史。




細看筆下寫成的每一個漢字,我在想,正是這些方塊字本身的美,才造就了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草書、行書、楷書、篆書、隸書……不同的字體寫成的漢字,在我們面前翩然起舞,或奔騰跳躍,或徐步緩進,或婀娜轉身,舞出中華漢字的美。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美麗的方塊字,也是對我們自己性格的塑造。




中國文化中的方塊字,不僅是我們的語言溝通工具,還塑造了我們的心性。就如同課堂上講到的「正」「直」兩個字,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做一個正直、端正的人。




中華漢字,在歷史的流變中不斷發展革新,它凝結著先人智慧的結晶,透過它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在筆畫之間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之美,更是它傳達給我們的中國精神和做人風骨。以後我要寫好每一個中國漢字,做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繼承人!


弘揚中國文化是我們的使命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一直讓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可我又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非常遙遠,似乎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在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強烈,同時我也意識到,中華文化要想永葆生機與活力,需要我們這些普通人身體力行地去傳播、去發揚光大。




在「字以溯源」這個環節中,一位年近七十的外國人理查德·西爾斯花了20年時間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將電子化的《說文解字》放到網上供人閱覽,以新的互聯網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看到這裡,我不禁回想起在課堂上經常出現的場景——抬筆就抱怨漢字難學難寫,卻忽略了漢字背後源遠流長的文化,忽略了漢字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的去看一看《說文解字》,就會更加珍惜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了。試想,一個外國人尚且如此,我們中國人還有什麼理由有畏難情緒呢?




傳播中華文化其實有很多方式方法,只是我們沒有想到而已。




首先,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商業實現。




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商業貿易路線和以南海為中心的海上貿易路線,在帶動商品交易的同時,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現代中國的國際化貿易同樣能夠在獲得利潤的同時,將我國獨有的文化底蘊傳遞到全世界。




其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科技實現。




《說文解字》的電子化正是科技促進文化傳播的重要體現,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展現出了新的形態和光輝。科技促進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傳播也漸漸離不開科技的幫助。




再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教育實現。




孔子學院給全國各地的漢語愛好者提供了學習漢語的便利,讓中國走進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各國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習語言本身就是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過程,了解之後的認同,認同之後的喜愛,無不為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




當然,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傳媒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例如我們在觀看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它通過電視,向廣大觀眾朋友們介紹了中華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這一受眾群體。《戰狼2》也用電影的方式刷新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用電影的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得益於歷代人的傳承,在今天,傳播中華文化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希望我們都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中華文化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當柯潔遇上「阿爾法狗」,郎朗遇上「TEO」


——2017《開學第一課》觀有感





記得幾個月前,那場成為世界焦點的人機大戰嗎?青年棋手柯潔對戰機器人阿爾法狗,這場被戲稱為「人類與機器人世紀之戰」的圍棋大戰,最終以柯潔的惜敗告終。當我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我除了替柯潔惋惜,還有一絲絲恐懼。機器人已經強大到這種地步了嗎?如果機器人已經能夠戰勝發明它的人類,電影《終結者》中的情景在未來是不是真的能發生?




柯潔在昨天的《開學第一課》節目里談到了他對這場人機大戰的看法。他說,比賽到了最激烈的時候,他恨不得去後台把機器人的電源掐了。但是結束後再回頭看,他覺得其實不論誰嬴,最終都是人類的勝利。因為即便阿爾法狗的運算速度再快,它始終都是冷冰冰的機器,「和人類相比,我感覺不到它對圍棋的熱情和熱愛。對它而言...它的熱情——也只不過是運轉速度過快導致CPU發熱罷了。」




聽完柯潔的話,我好像明白了些什麼。節目繼續著,郎朗帶著他的學生和鋼琴機器人TEO共同演奏,鋼琴機器人的指法快、穩、准,永遠不會出錯,但我卻無法感受到它內心的情感。我想,真正讓人沉醉和發現音樂之美的,依然是朗朗給我們帶來的鋼琴感受。那種對樂曲的了解和感情,機器人是永遠不會有的。




雖然我暫時解除了對超前科技的恐懼,但這就夠了嗎?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我們有高山流水的琴,有敵退我進的棋,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書,有丹青妙筆的畫,但我們身邊有多少同學真的學習過,並且對這些國粹感興趣呢?至少在我的生活中,這樣的人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打一打王者榮耀遠比學習一門興趣課要有意思。面對這一嚴峻現狀,我們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比如讓超前科技融入到傳統文化的發揚中去。




機器人雖然沒有感情,但是它們的準確無誤是我們很難比擬的,把這樣的精準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里,它們也許會是完美的講解員;機器人雖然不能理解中華文化的真正韻味所在,但是卻能夠成功吸引到很多原本不關注傳統文化的人的眼球,把機器人+文化大師聯手表演的新穎形式放到推廣里,也許會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傳統文化。




當柯潔遇上「阿爾法狗」,當郎朗遇上「TEO」,當傳統文化遇上超前科技,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小窗口,大文化


——漢字是中華驕傲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由於很愛練字的原因,《開學第一課》節目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王寧老師講漢字的一段。




一點一橫,一撇一捺,小小的漢字非常神奇。它們像一群群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躍著,像 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樣出現在你眼前;它們像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流過筆尖;它們像浩瀚的大海浮現在你的眼前。




中國的漢字發展至今,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演變中可分為七大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在不同的時代用的字體形狀也不同。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楷書和行書,楷書的特點是形體方正,橫平豎直,筆畫清楚,行書則是楷書的快寫體。




漢字的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象形字背後都藏著豐富的知識。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樹旁休息。我很喜歡漢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謎。如: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日)。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香)。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碧)。一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立)。像這樣的字謎還有很多。




中國的漢字真是有趣極了!我愛這變化多端的漢字,更愛它背後的知識。我堅信美麗的漢字在未來將會被永遠使用。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寧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人工智慧好神奇




9.1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每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都不同,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




公開課教室別緻新穎,舞台被布置成一個打開的「書卷」造型,兩側是捲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32名來自各地的小學生將排排坐好,和台上的主持人「老師」互動,非常有趣。







今年《開學第一課》內容主要是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彩的節目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節日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郎朗老師和機器人的合奏。




在《開學第一課》中,郎朗攜帶他的兩位高徒亮相。著名鋼琴家郎朗竟和一位來自義大利擁有53根手指的神秘來客一起現場合奏,讓我們目瞪口呆!一位10歲,一位12歲。他們將與來自義大利的機器人比拼鋼琴彈奏,彈奏曲目是《野蜂飛舞》。 這個義大利機器人名叫TEO。與人類不同,TEO有53根手指,幾乎覆蓋大半個鍵盤,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彈奏任何鋼琴曲。




機器人真厲害,我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製造更好的中國機器人。


古詩詞的魅力




今天是9月1日星期五,晚上九點,奶奶和我一起看了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南化身「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任嘉倫、柯潔、郎朗、吉克雋逸集體上線,還有我們超級喜歡的吳磊小哥哥帶領大家唱響「班歌」!







節目中給我影響最深的是第三課文以載道,這節課上,有「瑜老闆」之稱的著名青年京劇演員王佩瑜將用京劇念白表演了蘇軾著名詩詞《水調歌頭》。京劇和詩詞的結合讓我們領略到了古詩詞的魅力!




文學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情懷和志向。字裡行間,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迴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共鳴。翻開一本書、讀上一首詩,就像乘著文學的小船,漫遊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文以載道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了解了古典文化之美,許淵沖老人將詩詞翻譯成外語,使西方世界領略到中國詩詞獨特的魅力。他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作為理想和追求,讓驕傲的中華文化走出國門。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古典文學是董卿老師心目中的「中華驕傲」,她的魅力和對詩詞的熱愛深深的觸動了我。




看了央視《開學第一課》,我決心努力學習,將來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做一個愛好詩詞、努力上進,對國家有用的人!


我的中華驕傲


——2017開學第一課觀

後感

 




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正是與作者之類的交流,閱讀是一個最富有智慧的精靈。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無處不在,你走到哪裡,它就會跟到哪裡,不離不棄。它永遠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




還記得小的時候,每每夜幕降臨,要進入甜美的夢鄉之前,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半卧在床頭,閱讀一本童話書,不用有精美的插畫,不用有華麗的包裝,也不用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他它只需要有充實的內容就足夠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閱讀、對語文的喜愛之情也逐漸升溫。念小學的時候,課餘時間還比較多,每個周日閑暇在家時,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隨手在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坐在陽台邊,靜靜的讀者著,不管樓下有什麼聲音,在我看來都是噪音,我依然如痴如醉的在書海中遨遊。有時,這樣一坐就是一整天,什麼也不知道,不知道餓,不知道渴,不知道困,不知道累;只知道書中有哪些人物,情節是怎樣發展的,和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




進入中學後,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閱讀長篇小說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幾乎都被數理化給霸佔了。可我對閱讀的熱愛卻沒有隨之減少,反而越來越濃厚,越來越想讀。我常忙裡偷閒,在課間匆忙的讀上一兩篇幾百字的優秀作文,就這樣我也很心滿意足。




從小就對閱讀格外感興趣的我就喜歡語文,在每次考試中,我最愛做的題就是課外現代文閱讀,哪怕這篇文章我從來沒有和它見過面,我也不會怯場、不會害怕,很坦然的去面對。因為喜歡閱讀,所以不害怕;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有自信;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很坦然面對。




誰說閱讀沒有生命?閱讀是一個精美無比、永恆的生命。那永恆的閱讀,那文字的演變,不正是閱讀生命的體現嗎?在這個世界,閱讀無處不在。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閱讀,將怎樣開出燦爛之花呢?




只要用心去閱讀文學作品,用心去品味,你就會發現其中無窮的奧妙。




武以振魂,中華驕傲


——2017開學第一課觀

後感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第二課講了「武以振魂」,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隨歲月流逝,多少藝術被人淡忘,化蝶向人們遺忘的地方,可千百年的風吹雨打併沒洗刷一種藝術,那便是武術。




武術表演那空曠的舞台上等待著開始。忽然,簾幕慢慢拉開,台前小桌上供奉著一尊達摩相,兩旁是雕龍的紅燭,後台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一個一身雪白的人出來了。手中握著長劍。真是「唰」地一閃,她向觀眾行了一個劍禮。她用她的劍,她的發,她的身,她的意,她劍上的劍穗,用她斗轉的步法,精妙的不時傳來的劍身抖抖聲,游龍飛鳳,白鹿躍空,舞出廠古典的懷念。




我不是劍客,看不出它的真諦,但卻和劍一起幻動!看她忽而劍舞升空,獨鶴動翅;忽而劍鋒纏身,游龍指身;忽而挽劍破罕,猛虎狂吼,忽而劍疾如閃,蛟龍戲雨;而劍緩如雲,巨龜吐息;忽而振劍定神,氣蓋山河,使人想起相思長劍。像安塞腰鼓一般,一舞起來就發恨了,忘情了,沒命了。她與劍是早已融合的水乳,人就是劍,劍便是人!




太極劍落君子劍,君子劍破長虹出。一招接一招,一式踏一式,一氣接一氣,一態尋一態。




無論是柔和的太椎劍,還是剛勁的武當劍,如火蓮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鳳凰的傲視群鳥,都能淋漓盡致,盡態極研!最精彩的玄清,劍隨腕動,由手及劍尖,一次一次,劍氣近身,近可掃牛毛,這景,怕是劍聖也造不出吧!




看了劍的表演,使可知中華武術之精,之美,之絕,之幻,之悠了。一華武術,意貫千秋,直衝四海。




它是藝術的高標,它,是美的雅號,它是中華的驕傲。




*

註: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帶上孩子,跟著唐詩去旅行》




每天五分鐘,周一到周五,


趣味小故事


讓孩子足不出戶,

讀懂唐詩


歡迎識別下方二維碼收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 的精彩文章:

一對32歲夫妻離婚後的聊天記錄,許多人看完都沉默了
一位考745分清華學霸,給中國家長的5大忠告!(開學必讀)
孩子的差成績讓媽媽揪心哭泣!嘗試這種新方法,孩子竟提高154分直擊985名校!
開學了, 為了孩子, 請家長每天朗讀三遍!
致開學:學校也是江湖,人生沒有退路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