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舒穆祿氏宗親會尋根之旅之牡丹江

舒穆祿氏宗親會尋根之旅之牡丹江




一、由吉林烏拉街奔赴四百公里外的牡丹江市

牡丹江是我們2017年舒穆祿氏尋根之旅的最後一站地。

8月4日中午尋根團隊在烏拉街滿族鎮學古村徐銘家享受了一頓燒烤家宴後,我們舒穆祿氏尋根之旅團隊由吉林出發經敦化奔赴牡丹江市。牡丹江,古稱"忽汗"水、"穆丹"江,清朝開始稱為牡丹江,來自滿語,意為"山嶺間彎曲的水域"。牡丹江流域是我們滿洲族先民生活居住的地方,在漫長的歷史延革中,我們的民族的稱呼也不盡相同。夏商周時期被稱為"肅慎",兩漢魏晉時期改為"挹婁",南北朝時期轉稱"勿吉",隋唐時期轉稱"靺鞨",五代時期改稱"女真",清朝皇太極即位後稱"滿洲"族。牡丹江地區是黑龍江省所轄的地級市,轄區內包含舒穆氏尋根之旅要走訪的三個古城:沙虎城(薩爾虎)、寧安城(寧古塔)、東京城(渤海囯)。




尋根團乘兩部自駕車,一路走來一路感慨,相互交流探討中,我感到最有趣的是分享家族傳承的英雄故事和口傳歷史,還有那些反映滿族先民們智慧和魚獵生活的"滿族說部"。當晚8點到達牡丹江市區,徐恩輝的叔叔徐國勛、堂弟徐恩衍、叔叔徐國偉早早就預備了晚飯在等候我們。徐國勛叔叔清楚地點出了我們尋根團中每個人的名字,熱情舉杯慶祝,推杯換盞。酒過三巡後,徐國勛叔叔又唱起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等歌曲。熱鬧的晚餐結束後我們入住酒店準備明天的座談會。










二、牡丹江市僑務辦公室組織的尋根座談會

8月5日早晨,在牡丹江市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蘇雨泉的精心協調和親自主持下召開了尋根問祖的交流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牡丹江師範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宋德胤、牡丹江民間文藝家協會前主席盧聲、詩人夏治國、沙爾虎村村長楊洪林、尋根團一行八人、徐徽家族兩大支的族長徐恩濤和徐榮久、族人徐恩衍、徐國偉、徐國勛等。

丹江師範學院碩士生導師宋德胤與我們分享了他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關於的發展歷史宋教授說:雖然從行政上講現在的寧安市隸屬牡丹江市,但是歷史上是先有寧古塔後有牡丹江市。他又著重強調了挽救滿族家譜以及保護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沙虎城的村長楊洪林也參加了座談,他談到了目前當地挖掘和保護滿族的家族文化、家居文化、家園文化的工作和進展,以及未來對沙虎村的民族文化工作的展望徐明是我們一行中對滿族文化和舒穆祿氏家族歷史研究較多的族胞,詳解介紹了:寧安地區舒穆祿氏家族遷入本地的歷史淵源;順治十年設置昂邦章京,沙爾虎達為首任昂邦章京;隨後的各個滿族家族遷入寧古塔,舒穆祿家族的祖先也在這一行列;康熙十五年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並隨後設置數個副都統衙門,舒穆祿氏也在這一情況下分駐清代的吉林省各地;抗擊沙俄入侵,舒穆祿氏也在這一隊伍中,所以清代的黑龍江也存在大量的舒穆祿氏後人,比如齊齊哈爾的莫氏家族;渤海國滅亡時期的舒穆祿氏流向:有逃難到朝鮮半島今天居住在韓國的,有成為熟女真後來投靠完顏婁室成為今天開原地區的錫伯族的,也有遼金時代遷徙到山東濰坊地區成為漢族的。徐銘對這些情況都做了詳細介紹和說明,也中肯的講到關於渤海國滅亡時期舒穆祿氏祖先的流向這些問題,目前只是初步了解,還有待進一步核實和詳細研究。

徐徽在座談會上表達兒時的三個夢想和訴求:

長輩說舒穆祿寧古塔世系的祖先墳墓是高大的"旋墳",墓碑是滿漢文的,座落在沙虎古城,希望以後能找到這墳墓和墓碑。

老輩說舒穆祿老徐家跳家神甩腰鈴與別家不同腰扎腰鈴裙子之外,手裡也拿鈴而且是桶式的(比腰鈴小些)。另外手不打單鼓子希望家族這樣特色的神舞和神歌能有所傳承,延續下去

通過尋根續家譜能找到更多的舒穆祿氏的親人。




當地舒穆祿哈拉寧古塔世系的長輩徐榮久和族長徐恩濤也有發言。徐榮久長輩講話很幽默:寧安市只提1666年將軍衙門府遷至寧古塔,如果從努爾哈赤1606年對寧古塔行使軍事和行政管理算起,之前的60年給丟到哪裡去了呢?1653年6月(順治10年五月)設置寧古塔昂邦章京,舒穆祿家譜記載1656年(順治13年)遷至寧古塔,地點是在海林舊街鄉,也就是沙虎古城今為沙虎村。在座的人聽到老人家對歷史年代事件記得這麼清楚也都肅然起敬。 歷史就是歷史,家譜記載也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看來還得需要經常說家譜、論縣誌、講歷史。













三、牡丹江沙爾虎村舒穆祿氏徐姓家族

常常聽長輩們說家族有滿文家譜,這次舒穆祿氏尋根之旅,終於有機會看到了。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家族長者和族長的帶領下,展開了家譜長卷。舒穆祿哈拉(舒穆魯哈喇)-寧古塔世系,有滿漢文家譜倖存延續至今,實在是來之不易又有故事留下:家族長輩徐國勛說要感謝舒穆祿家媳婦,在破四舊燒家譜的年代,那一日她碰巧去村委會開會,於門口聽聞紅衛兵言說要把徐家的家譜燒掉時立馬跑到存放家譜的族人家裡,機智地把家譜轉移了,藏在倉房隱蔽處。紅衛兵經過一番鬧騰沒找到家譜也就不了了之,家譜終於得以保存下來

這份家譜至今記載了家族360年15代的延續在文革動亂過後的80年代初,舒穆祿·徐文山(三爺)招集家族各支系再續家譜如果從之前的1956年那次舒穆祿氏家族舉行的大規模續譜算,事隔20多年後再次續家譜,輩分和家譜名冊還都能接續的很清楚。家族人都感謝三爺為舒穆祿哈拉所做的貢獻。




家譜的前序是這樣記載的:始祖瓮阿達,佛滿洲正黃旗徐姓舒穆魯哈喇,原藉長白山綿亘輝發崗系吉林西南地方,自大清國太祖高皇帝時宗族歸附,迨至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以來,於順治十三年間,高祖瓮阿達荷蒙由彼移撥至寧古塔,敬繪籍錄一本之源世子孫綿延世代流方云爾。




始祖瓮阿達有3個兒子,其中大長支達爾哈去愛輝下落不明,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應該是抗俄國侵略戰爭中犧牲了;大貳支當阿有六小支延續,大叄支蘇博和有四小支延續,至今十五代。小時候看家譜就一直好奇,始祖的始祖是誰? 家譜記載的披甲出征、蘭翎前鋒、蘭翎領催、蘭翎雲騎尉、驍騎校、領催官,出江南、河南、金川、湖北、雲南、四川等各地,這些先輩有無數英雄傳奇故事? 這些先輩以及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後代在各地是否知道祖先地在哪裡? 家譜記載的這些官職:筆貼士、四品、五品、六品、七品等,在當時意味著什麼? 這些先輩的後代都在哪兒?希望通過尋根尋親、續家譜,聯通譜找出一些問題的答案。家史和國史是相互映照的,別忘了,現代中國的疆域是從清政府繼承延續的翻開家譜處處驗證:這疆域載著八旗對江山社稷的擔當和太多一去不歸的英雄巴圖魯的欲血奮戰,滿族的先輩們維護著國家統一和守衛著遼闊的領土。遼闊的疆域和無私的奉獻是我們祖先為中華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我們後輩也感念祖先的輝煌業績和對中華大家庭的歷史貢獻在修復家譜的過程中會找到很多歷史史實,正本清源,以勵後人。










四、沙爾虎古城(金代烏林達部城)尋根

下午兩點鐘我們來到"薩爾虎古城」,古城在當地美譽在外,薩爾虎是滿語譯音而來牡丹江支流海浪河下游,金代在這裡設立一個重要軍事城池,北臨河設有馬面,南門設有瓮城,《金史》列傳記載金世宗完顏雍之妻烏林答氏昭德皇后出生的烏林答部,就是沙虎城即現今後沙虎村。現存不足200米的殘垣,殘高13.5米,但仍能看出古城的模樣,尚存馬面痕迹,有金代鐵斧和金代三足鍋等文物。清朝時沙虎村產出的優質稻米定為皇家貢米。沙虎村也是為新中國創立做出過貢獻的革命老區。










五、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境內,是我國清朝政府設置在盛京(瀋陽)以北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的東北邊疆著名重鎮。寧古塔將軍的駐地和治所兩經遷移,易地三處,依次為寧古塔舊城、寧古塔新城、吉林烏喇。寧古塔舊城很小,當年人們稱之為石城,當年築城時,牆底壘石為基,由黃土分層夯築,每個間層還橫墊小圓木棍。這個城是正方形的,每個邊長為171米,城內面積2.9萬平方米,尚不足當今農民的三垧地。

該遺址作為黑龍江地區歷史的見證具有重要意義。1981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36年梅勒章京吳巴海監造寧古塔(舊)城。1640年以後,寧古塔將軍取代奴兒干都司行使對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管轄權,寧古塔舊城成為盛京以北的保衛東北邊陲的軍事中心。1666年(康熙五年)寧古塔將軍遷往新城(寧安市境內),寧古塔舊城作為梅勒章京(後為昂邦章京)的駐地歷時30年。(摘自百度百科)

「寧古塔」源於滿語,意為『六坐居址』,指當時六個大部落而言。這裡是滿族先祖肅慎人故地、清皇族先祖所居之地。其中古城4公里的覺羅古城,傳說為清始祖發跡之處。據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之前在此就有駐紮軍隊。

據滿族說部《薩布素將軍傳》講述薩布素將軍的爺爺哈樂淑奉太宗皇太極皇帝之命來寧古塔整頓軍政諸事。哈勒淑剛來這裡的時候這裡就是一個簡單的原始村落,住著當地的幾家老戶瓜爾佳哈拉、伊爾根覺羅哈拉等。吳巴海巴圖魯來任昂邦章京的時候開始建城,吳巴海巴圖魯後來陣亡在抗俄前線。沙爾虎達之子巴海將軍任昂章京,後升為寧古塔將軍。寧古塔將軍的辦公舊址就在上圖中的位置。

徐銘看過很多滿族說部,關於寧古塔的故事,又講了薩布素將軍年輕的時候和巴海親如兄弟,與老將軍沙爾虎達、吳巴海等都有很深的感情。後來寧古塔將軍巴海圖形紫光閣,所以上圖中的四個人物像,只有巴海的像是真跡,其他的三個人都是後來畫家模仿的。
















六、遊覽鏡泊湖景區和觀看狄煥然懸崖跳水表演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地處松花江支流幹流上,距寧安城50公里。湖面海拔351米,湖水平均深度40米,一般水位最高353米,最低345米,年平均流量每秒 9.2-10立方米,蓄水量16.25億立方米。注入湖泊的河流除牡丹江幹流外,還有大梨樹溝河、爾站西溝河等小河流。唐代,滿族先民——靺鞨人稱鏡泊湖為忽汗海,遼稱撲鷰水,金稱必爾騰湖,清初寧古塔流入以湖水照人如鏡而命名為鏡泊湖。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百里長湖景區、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區、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景區三部分組成,總體規劃面積為1726平方公里。以湖光山色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質奇觀,及唐代渤海國遺址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景觀,是可供科研、避暑、遊覽、觀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動的綜合性景區。

來了牡丹江市不遊玩鏡泊湖,必然是一大遺憾。在徐國勛大伯的一再建議下,尋根團一行決定當天下午入住鏡泊湖

從寧古塔老城遺址到鏡泊湖風景區的路上,成片的農田、大量的樹林、低矮的灌木叢,一派田園風光又有湖光山色,真是美極了。第二天早上享受了鏡泊湖周邊清晨那清新的空氣之後我們開始了鏡泊湖景區的遊覽。

早上10點,中國跳水第一人狄煥然即將進行瀑布跳水表演。狄煥然穿了一個紅色的短褲,從下面的涼亭快速地走上瀑布懸崖,慢慢擺了幾次健美動作之後,停頓了幾秒,忽然一躍而起,頭朝下扎進了波濤翻滾的鏡泊瀑布。幾秒後,他就鑽出水面,慢慢地游到了河岸邊。整個過程真是驚心動魄,他站在懸崖上的時候想著他儘快往下跳,當他沉入瀑布下面的水裡的時候又擔心他出事情,當看到他鑽出水面的時候我們的心才落地,為他剛才的精彩表演而喝彩。













七、牡丹江市僑辦安排的渤海國遺址尋根

在牡丹江僑辦的安排下,我們尋根團一行走訪了渤海國遺

址。

據歷史文獻記載,渤海國始建於公元698年,公元926年被契丹滅亡,先後存世229年。渤海自大祚榮始,傳位15代王,盛時設5京、15府、62州、100多縣。渤海國轄域包括今中國東北地區東京、朝鮮北島的東北部和俄羅斯的南濱海地區,「方五千里」,被中原譽為「海東盛國」。由於渤海國「崇尚華風」、「革故維新」、「萬里尋修」、「繁榮貿易」,國勢日盛,雄踞北方,與盛唐同期創造了北國輝煌。[3]

現今可見的遺址有:上京龍泉府遺址、古井址、禁苑址、街壇址、寺廟址、古墓、古橋址、興隆寺。主要遺物有石燈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龜、文字瓦等。(摘自百度百科)










八、興隆寺中的石燈幢2014年6月。興隆寺俗稱「南大廟」,位於寧安市渤海鎮西南一公里處,是清代佛殿建築群體,其原址為唐代渤海國寺院址。金代在原址修建過佛寺,名為大佛寺。現存寺佛殿群,始建於公元1723年(康熙六十一年),後道光、咸豐年曾失火燒毀部分殿宇,1867年(十一年)重新修建了幾座佛殿,同時又增建了鐘鼓二樓稱為古剎。並建東西配殿(現不存在)。寺院內現存殿宇共計五座分別是「馬殿、關聖殿、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寺院南北長142米,東西寬63米,佔地面積8946平方米。

石燈幢:這座高大的石雕建築,就是聞名中外的渤海石燈幢。它是我國東北渤海國時期留下來的著名佛教石雕藝術品,它不僅是渤海國時期石雕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典型代表性作品。從唐代算起,石燈幢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記入史料的時間也有三百多年。

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尋根團隊走到興隆寺就已經接近尋根之行的尾聲了。八天的尋根之行,四個舒穆祿氏家族的8個後人相聚在一起,驅車經5個省份、幾十個城市,行程近三千多公里。最遠的是徐恩輝和徐銘坐飛機從美國和廣州趕到大連,山東的高三陽從山東濱州出發,北京的楊氏家族從北京出發,為了共同的目標「不遠萬里」來組團尋根。一路上得到了各地的各個家族的族胞、當地的滿族聯誼會、友好的滿族朋友的熱情接待,這裡一併表示感謝。

四百年前,我們所有的舒穆祿氏的先輩大部分都是定居在東海女真烏蘇里江、庫爾喀部、琿春等地方,都是一家人,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祖先們拋頭顱、灑熱血,開撥到每個戰場、每個駐防城,投入到每個生死存亡的戰爭,骨肉分離的悲劇導致舒穆祿氏的後代今天廣泛的分布在大江南北亦或是新疆、內蒙等地。

昔日祖先的輝煌激勵著他們的後代前往各個家族的逐遷地進行尋根,分散在各地的舒穆祿氏家族的後人再次相聚在一起,談族人的親情、家族的根、民族的魂,頌讚祖先的恩德,並以此激勵後人愛家、愛族、愛國。







我們這次尋根之旅行走在白山黑水之間,尋找祖先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先後走訪了大連、庄河、英那河、遼陽、瀋陽、撫順、劉爾屯、阿及堡、伊通、吉林、烏拉街、牡丹江市、沙爾虎古城、渤海國遺址、鏡泊湖等地。一路走來有心得、有感慨、有收穫。舒穆祿氏後裔,不論走到哪裡,哪怕是天涯海角,白山黑水的故鄉都是我們永久的牽掛!

徐恩徽

舒穆祿氏宗親會海外聯絡部副會長

2017年9月1日晚22點46分於美國加州

舒穆祿氏宗親會秘書長 徐銘 整理

備註:關於鏡泊湖、興隆寺、渤海國遺址等相關數據,由於本人久居海外,故摘自百度百科,如不準確敬請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清朝劇雖多,但反映滿族正面文化的劇還是太少!
人體部位和疾病方面的東北方言
太祖爺努爾哈赤和他弟弟舒爾哈齊長什麼樣?
紀念滿洲起源的朱果節在敦化開幕
明朝與清朝歷史的大pk

TAG:福貝勒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