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月半,最美不過西湖

七月半,最美不過西湖

GIF/1K

七夕後,是中元

過完濃情蜜意的七夕佳節,峨眉月兒變得圓又亮,七月十五到了。

農曆七月十五,佛教稱為盂蘭盆節,道教稱為中元節,民間則稱為鬼節,七月半。

GIF/1K

道教三元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GIF/1K

盂蘭盆節

依照佛家的說法,陰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與盂蘭盆節相關的傳說便是「目蓮救母」。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GIF/1K

民間的七月半

傳說農曆七月十五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故民間稱之為「鬼節」。七月半前後,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七月半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

GIF/1K

祭祀與孝道

不管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還是民間的鬼節,這個節日的核心都是以祭祀為主,傳達的是對死者的尊重,而更深一層來看,則是孝文化的一種表達。目蓮救母的故事也好,民間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也好,都是後輩對已逝長輩的追思和紀念,是孝道的一種表現,亦是生者對死者的追念與尊重。

這麼一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不是沒那麼恐怖了?

GIF/1K

七月半,游西湖

七月半最早的印象,是奶奶口中的鬼節,帶有一絲敬畏之意。

而在張岱筆下,七月半儼然一個盛大的節日。秋風初起,酷暑已近尾聲,夜涼如水,皓月當空,湖光掠影,別有一番滋味。

七月半,有了另一番情思。

GIF/1K

《西湖七月半》 張岱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裝,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還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凈幾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

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

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拘人,清夢甚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詞新酒古典生活 的精彩文章:

七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TAG:舊詞新酒古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