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原來是減號, 數學符號都有這麼一段有趣的經歷!

「÷」原來是減號, 數學符號都有這麼一段有趣的經歷!

相信大家對「+、-、×、÷、=」這五個運算符號並不陌生,我們進行數學運算均離不開這些符號,但是它們的發明和使用卻比阿拉伯數字要晚一些,並且它們基本上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原來是減號, 數學符號都有這麼一段有趣的經歷!

有趣的「+、-、×、÷、=」符號

「+、-」符號:商人做生意用的標記

古印度人和古希臘人書寫假髮和減法的方法是一致的。書寫加法,他們就把兩個數寫在一起。例如,「3+」就寫成「3+」。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從帶分數的寫法中看到這種書寫方式的遺迹。書寫減法時,他們就把相減的兩個數分開一點寫,且被減數在前面,減數在後面,順序不可顛倒。例如,「7 1/5」,就表示「7-1/5」。後來,有人使用拉丁字母P表示相加,用M表示相減。例如,「7P6/7」就是「7+6/7」的意思;「15M9」則表示「15-9」。

有一種說法是,古時候賣酒的商人酒桶里賣出多少酒,就用「-」表示,酒桶中再添加入新酒時,就在「-」上加一豎,意思就是把原來的線條勾銷了,於是就成了「+」。還有一種說法,在中世紀後期,歐洲的商業發展起來,有些商人在把貨物裝進箱子時,如果貨物重量略微超過一些,他們常在箱子上做個「+」標記,如果貨物重量略微低一些,他們常在箱子上做個「-」標記。

「÷」原來是減號, 數學符號都有這麼一段有趣的經歷!

加減符號

公元1489年,德國人威德曼用「+」做加號,用「-」做減號,這兩個符號才正式用於進行加減運算,1514年,荷蘭數學家荷伊克進行推廣才被大家公認,後來,法國數學家韋達對這兩個進行大力宣傳和提倡,人們才開始普及使用。

「×」符號: 躋身於乘號身份不容易

符號「×」用於乘法運算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現在常用於乘法運算的符號有兩個,一個是「×」,另一個是「·」。 「×」是由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雷特最早提出的,「·」是由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則認為,「×」號與拉丁字母表示未知數的「X」很像,運算時容易混淆,因此加以反對。但他贊成用「·」來替代「×」。因此德國的數學書中,乘號與世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後萊布尼茨又提出用「п」符號表示相乘,但未得到認可,現在卻被用到了集合論中去。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認為,乘法就是一種特殊的增加,「×」是斜起來寫的「+」,用它表示相乘最合適,於是他確定用「×」表示兩數相乘,「×」就被用作乘法運算了。

「÷」符號:最初的身份是減號

「÷」最初是以減號的身份在歐洲大陸流行的。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者比,後來又有人用分數線表示比。1659年,瑞士人拉恩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他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平均分開,首創了「÷」。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的《代數學》中,根據群眾創造,正式運用「÷」進行除法運算。

「=」符號:兩條等長的平行線

「=」最早出現於16世紀英國著名數學家雷科德的《礪智石》中。他認為選擇兩條等長的平行線來做等號,是再相等不過的了。法國數學家維葉特則用「=」來表示兩個量的差別。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列考爾德則認為,用兩條平行且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個數相等,是最合適的選擇,於是1540年,「=」就由他開始使用起來。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他的著作中大量使用「=」,它才慢慢被人們所接受。17世紀,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他還發明了「∽」和「≌」,分別那表示幾何中的相似號和全等號。直到18世紀,「=」才得到普及使用。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喝骨頭湯真能補鈣嗎?用實驗告訴你真相!
為了圓病患兒童的飛行夢,這架飛機在萬米高空「比心」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