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臟腑背俞穴搭配組合,作用原來這麼大

臟腑背俞穴搭配組合,作用原來這麼大




小編導讀


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部的腧穴,全部分布於足太陽膀胱經,共

12

對。背俞穴的分布與所屬臟腑部位接近,可以治療本臟或本腑的疾病。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金針大師王樂亭教授背俞穴經驗配方,一起去看看吧

~~





臟腑在背部膀胱經上共有12對俞穴,亦稱背俞穴,是經氣轉輸的部位。其分布於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即後正中線旁開1.5 寸處。背俞的分布與所屬的臟腑部位接近,當臟腑發生疾病時,往往在其背部相應的俞穴上得到反應,故可以治療本臟或本腑的疾病。


 「五臟俞加膈俞」「六腑俞加膈俞」,是金針大師王樂亭教授臨床代表配方之一,這些配伍都是在背俞穴之中的組合,臨床療效顯著。




0

1


五臟俞加膈俞


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和恢復五臟虛弱的有效良方。


【組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功能】益氣固肺,補心健脾,滋腎柔肝,養血安神。


【適應證】


(1)五臟虛損,氣血兩虧所引起的眩暈、頭痛、失眠、健忘、心悸。


(2)婦人臟躁,抑鬱煩悶,神志不寧,月經失調。


(3)五臟結熱,吐血不已及咳血、衄血等。


【註解】


「五臟俞加膈俞」同為足太陽膀胱經的俞穴,六穴之間有著微妙的配伍效果:


肺俞配腎俞:上下交通,益氣培本。


腎俞配心俞:水火相濟,陰陽平衡。


心俞配脾俞:補心健脾,養血安神。脾俞配肝俞:疏肝理脾,和胃調中。


再加血會膈俞,共奏調理五臟、益氣養血之功。


(1)人體機能主要由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來維持,而臟腑的功能又以五臟為中心。人體的精、氣、神皆來源於五臟所藏之精,而正氣虛弱,主要責之五臟。以五髒的俞穴進行氣陽的調理,完全符合「治病必求其本」的基本原則。凡是因於五臟虛弱、氣血兩虧、氣陰兩傷的症候群,都可以用補法針刺「五臟俞加膈俞」的方法治療。


(2)臟躁多發於青壯年,以婦女為多。其中「臟」即病在五臟,為其功能失調;「躁」即失其滋潤所養。其病機多由肝鬱化火,灼傷陰津,五臟陰虛,心不主神而發。治以養心陰、安神志,取補法調理「五臟俞加膈俞」而有效。


(3)血是由水谷的精微變化而成,其生化於脾,藏受於肝,總統於心,運行在脈中,環周不息,營養全身肌肉、筋脈、骨骼、臟腑。《針灸大成·八脈圖並治症穴》說:「五臟結熱,吐血不已,取五臟俞穴,並血會治之。」(血會即膈俞)如果陰陽偏勝,熱傷脈絡,血液流溢於外,當然應用瀉法更為妥當。






0

2

六腑俞加膈俞




【組方】膈俞、膽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 


【功能】通調腑氣,消食利水,疏導經脈,益氣養血。


【適應證】


(1)腑氣不通,消化不良,調節消化系統。


(2)六腑熱病(血熱妄行,各種出血證)。

(3)背腰酸脹,腰骶疼痛。


【註解】


七穴之間有著微妙的配伍效果:


三焦俞配膽俞:疏導少陽,理氣利膽。


膽俞配胃俞:調和肝胃,消食化滯。


胃俞配大腸俞:健胃寬腸,通調中氣。


大腸俞配小腸俞:通腑氣,傳導糟粕。


小腸俞配膀胱俞:分清化濁,化濕消腫。


上述諸俞穴加膈俞則可達通調腑氣、化氣行水之功效。若加艾灸,則補虛作用更強大,有溫經散寒、回陽固脫之功,善治六腑陽虛之證。


(1)六腑俞中,小腸俞通於手太陽,膀胱俞通於足太陽,大腸俞通於手陽明,胃俞通於足陽明,三焦俞通於手少陽,膽俞通於足少陽。由此可見,針刺六腑俞可以通調手足三陽六條經脈,從而達到通調腑氣、化滯行水之功用。在臨證中尤以對以消化不良引起腑氣不通或六腑結熱發生血熱妄行的療效為佳。


(2)背俞穴不但可以治療與其相應的內臟病症,也能治療與內臟相關的五官九竅、皮肉筋脈骨等組織器官病。背俞穴都分布在背腰部膀胱經上,因而可治療肩、背、腰部的局部病症,如風寒濕痹等,這是腧穴的近治作用決定的。六腑俞穴分布於背腰部,故方選六腑俞配上「血之會」膈俞,意在通調氣血、溫經散寒、活血通脈,共同起到強健腰脊的作用。








診餘思


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因何應用六腑俞而不用五臟俞呢?王老的體會是「五臟主藏精氣,以藏為貴」,「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陰精宜充實,固密屬陽,腑屬陽,主運化,以通為用」。選用六腑俞,其意義與五臟俞加膈俞相似。六腑屬陽,以下降為順,瀉而不藏,功主受納,腐熟運化,輸轉水谷之精微,傳送糟粕,通調三焦氣化,通利二便。六腑不通則腑氣鬱滯,輕者上逆作嘔,重則痛、嘔、脹、閉四證俱悉,而上下不通矣。「中宜旋則運」,五臟之營養來源於六腑,故用六腑俞乃是「疏腑以養臟」的具體運用







推薦書目





   

金針再傳




針灸學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中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金針再傳》一書是繼承、整理著名針灸大師、金針王樂亭教授的學術思想與經驗的一部很有價值的著作。由著名針灸大師、金針王樂亭教授的弟子鈕韻鐸主任醫師所著。全書包括臨證隨筆錄、經驗配方集、經典醫案選、專題論文選等。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

金針再傳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鈕韻鐸著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一鍵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嗓子干、癢、有痰咳不出,不用藥就能好!
睡不夠、睡不醒?這樣調理,不做「特困戶」
秋燥易上火,去火用藥有講究
秋冬保養皮膚,你可能用錯了方法,看中醫專家怎麼說
你儘管問,答不上來算我輸——中醫師承學習直播提問徵集令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