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衣冠禽獸「,教你從衣服看古代文武官員等級

「衣冠禽獸「,教你從衣服看古代文武官員等級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要數文武百官的官服。各級的官員按照文武品級的不同,裝飾在官服上的圖案紋樣也各不相同。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花紋圖案,我們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級制度的縮影。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或「補褂」。它是從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明清時期的官員所用的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明代的官補尺寸較大,製作精良,以素色為多,底子大多為紅色,上面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明代的文官補子綉有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補子則綉單獸,或立或蹲。與明代的補子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文官綉飛禽,武官綉猛獸。補子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非常艷麗。明清時期的補子是隨著官職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

綴有「補子」的中國古代官服。明代補服的補子是一塊約40~50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綉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級。文官的補子用鳥,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清代官服也綴有補子。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與明代大同小異。清代對補子的規定是:一品,文鶴、武麒麟;二品,文錦雞、武獅;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鷳、武熊;六品,文鷺鷥、武彪;七品,文鸂鶒、武彪;八品,文鵪鶉、武犀牛;九品,文練雀、武海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綉獬豸。

一說起「衣冠禽獸」,想必沒有人會產生好感,這四個字通常用來形容道德敗壞的人,意思是穿著人的衣服,卻做出禽獸不如的壞事。

其實「衣冠禽獸」的願意並非如此,其實這個詞源於明朝官員的服飾,統治階級在官服上綉飛禽和走獸來代表文武官員的等級,是權力的象徵,而且等級森嚴,不準逾越。

文官的官服綉「飛禽」。

一品緋袍,綉仙鶴;

二品緋袍,綉錦雞;

三品緋袍,綉孔雀;

四品緋袍,綉雲雁;

五品青袍,綉白鷳;

六品青袍,綉鷺鷥;

七品青袍,綉鸂鶒;

八品綠袍,綉鵪鶉;

九品綠袍,綉練雀

武將官服綉「走獸」。

一品和二品都是緋袍,繪獅子;

三品緋袍,繪豹子;

四品緋袍,繪虎;

五品青袍,繪熊;

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繪彪;

八品綠袍,繪犀牛;

九品綠袍,繪海馬。

只有官員才能穿帶有「禽獸」的官服,所以「衣冠禽獸」開始是褒義詞,帶有老百姓羨慕的意思。作為貶義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晚期陳汝元的《金蓮記》,因為明朝晚期宦官專權,官場腐敗,文官貪財、武官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導致民不聊生,所以才將穿官服的人視為瘟神,「衣冠禽獸」開始具有了貶義,後來人們逐漸的把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人稱為「衣冠禽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韓國學者評價明朝將軍李如松:祖上是朝鮮人,等於他是韓國人
明朝末年,為什麼魏忠賢一死,明朝反而加速滅亡了呢?
這個歐洲列強制定過詳細的殲滅明朝計劃,現在淪為不入流的國家
使者送信卻被小國殺害,皇帝嫌棄小國貧窮沒征討,後來吃了大虧
明亡前,不信算卦的崇禎也慌了,派人算卦,回來聽到結果暈過了去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