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虛構與真實之間的敦刻爾克

在虛構與真實之間的敦刻爾克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大片敦刻爾克終於上映了,影片大量運用時間軸交叉剪輯,使得影迷再次感受到了「諾蘭風格」。那麼影片又反映了多少當年真實的敦刻爾克事件呢?

敦刻爾克的地名源於荷蘭語,意思是「沙丘上的教堂」,事後看來,「教堂」職司佑護,盟軍在此地逃出生天恐怕冥冥中自有天意。影片中加入的那位荷蘭船長也是在向這個荷蘭語的地名致敬。

1940年5月下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被認為是二戰的歷史性轉折。這次所謂的戰略撤退被後人極盡稱頌,當時卻充滿了絕望和挫敗。彼時淪陷的盟軍多達40萬之眾,最初擬撤出3萬人,但是最後在大量民用船隻的幫助下,成功撤退了33.8萬士兵,被譽為「敦刻爾克奇蹟」。有人會問了,不就是一次撤退嗎,為什麼會成為奇蹟呢?看完下面一張圖大家就會明白了。

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圍困在敦刻爾克周圍很小的範圍內,連英國首相丘吉爾都認為能撤出3萬人已經謝天謝地了。什麼叫插翅難逃,這就是插翅難逃,三面敵軍,一面海峽,除非你能長出翅膀飛過海峽去!影片開始時的城市巷戰,就提現出了這種壓迫感。

當時希特勒坦然的說出:現在,勝利與和平都掌握在我的手中。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足以影響歷史進程的小插曲,也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第一個轉折點!直到現在也是未解之謎。希特勒的一紙命令突然到達了前線的陸軍指揮古德里安上將手裡:暫時停止所有的攻擊,撤回先頭部隊,只准許執行偵察和警戒任務的部隊繼續前進。一臉懵逼的古德里安向上級彙報表示抗議,得到的結果卻是元首的命令不容懷疑。

對於這一命令,希特勒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解釋。

然後就發生了影片中所講的故事,盟軍開始使用大量民用船隻進行撤退。

電影《敦刻爾克》分為陸、海、空三部分,分別對應一周、一天和一小時的時間配置,諾蘭把這三部分對應到了一隻鐘錶上,分別是時針,分針與秒針。電影中多次出現了時針與分針、分針與秒針、秒針與時針的相互交錯,在交錯點的時候往往影片就會出現轉折,再加上配樂和刻意壓暗的氛圍,營造出了緊張、壓抑的感覺。電影沒有像其他戰爭片一樣的大場面,沒有血肉橫飛,沒有炸彈傾瀉,沒有最後主角的英雄主義,甚至最後結尾處都設置的異常平淡,這表明了諾蘭要衝擊明年奧斯卡的決心。要知道奧斯卡評委從來不喜歡那種大製作。

影片中還幾次暗中映射探討了人性:1個傷員的擔架可以站7個正常的士兵,要傷員上船還是要士兵?法國士兵為什麼不能撤往英國?英國海軍中尉被救後卻阻止船長去敦刻爾克救更多的人。導演在這裡沒有給出答案,答案在每個觀影者的心中,而且沒有對錯。

真實歷史中,其實從1940年5月26日「發電機」行動一開始,敦刻爾克撤退就是撤離英國士兵的行動,至於法國士兵……幫忙擋住德國人就好。5月27日英法海軍高層在多佛爾開會,共同制定從敦刻爾克撤退聯軍的計劃。看到英國人把撤退計劃擺到桌面上時,法國海軍將領傻眼了:他們沒有撤退計劃。雖然在多佛爾兩國達成一致:英法兩軍共同使用所有船隻。但在敦刻爾克海灘撤離現場,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戈特表示並不知道多佛爾協議,你們法軍不能使用英軍的運輸船,要用用你們自己的船。而法軍根本就沒有自己的運輸船。所以在敦刻爾克,法軍發現自己國家的海灘,卻專供海峽對面的英國人使用。即便是法國將軍,也難以登上一艘英國輪船。英軍幾乎給所有通道都設置了路障,以便自己人能極其順利毫無障礙地通過。而法軍要想通過,面對的是手持步槍上有刺刀的英國哨兵。極其憤怒的法軍,聲稱要把瞄準德國人的大炮掉頭來對準這些英國自私鬼。

最後整個敦刻爾克撤退,215000名英軍成功撤回英國,而法軍只有95000人。至少6000名法軍為掩護撤退而陣亡,法軍在敦刻爾克傷亡總數超過3萬人。聲名顯赫的法國第一軍團40000人,全部被德軍俘虜。

法軍或許不算人類吧?呵呵。

最後我想起了諾蘭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或許小丑才是對的,人性本來有些地方就是醜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女賊在惦記 的精彩文章:

揭秘:神秘的舍利子形成的過程
不可思議盜墓被砸死在棺材裡?
八個真實發生的恐怖故事 直到現在都無解
他當了50年的鬼魂調查員
一具雪山千年老屍 奧茲的詛咒

TAG:小女賊在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