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視你蠢蠢欲動的施暴欲

直視你蠢蠢欲動的施暴欲

你有暴力傾向嗎?

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而言是一個並不好判斷的話題。因為對於那些禮貌的人而言,他們也會陷入無法剋制的衝動中,很難保證自己不會在一些特定環境下成為一個施暴者。

那麼,暴力是否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

德瓦爾的答案是:是的。

他在《猿形畢露:從猩猩看人類的權力、暴力、愛與性》一書中,通過研究猩猩的行為,得出人殘酷與慈悲的兩個方面。這也就從生物學層面上,證明了人性的雙面性。猿型畢露,露出來的不僅有暴力,還有慈悲。德瓦爾最終得出了一個相對積極的結論:暴力雖然是人類的普遍基因,但那不是唯一一個,人類的普遍基因里還有愛。

德瓦爾《猿形畢露:從猩猩看人類的權力、暴力、愛與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弗洛伊德認為人具有攻擊的本能和求死本能,以弗洛伊德為代表,心理學界普遍將暴力視為人存在深處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種體現。

也有不同的觀點,心理學家羅洛·梅就認為,暴力是在後天的心理背景下產生。由於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遠離自身的存在,迴避自身的權力,處於無知的境地,反而導致暴力橫行。暴力很多時候都是肢體事件,因為長期的無形積累,或者突如其來的刺激,想要出擊的衝動快得讓人無法思考,只能儘力去克制。

羅洛·梅從對自身的壓抑和暴力之間的關係上給出了一個研究結論。他還進一步分析出對於運動員而言,可以在賽場上展示力量來轉移、消解施暴衝動,但是對於更多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普通人而言,控制和疏導自己的施暴欲則要艱難很多。

羅洛·梅

也就是說,暴力可以通過和其有相似性的競技體育來實現轉移和消解。這是不是也說明,那些熱愛運動健身的人實際上暴力傾向要比其他人低很多?

關於暴力的產生,還遠不止於此,社會學家柯林斯就從微觀層面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也許人並不是生而暴力,暴力只是誕生於特別的情境。

1971年夏天,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發布了一則招聘廣告:每天15元美金報酬,參與14天的模擬監獄實驗。

斯坦福監獄實驗電影

24名被測試為「心理健康,沒有疾病」的美國大學生被選中。然後在1971年8月17日的早晨,被帕羅奧多警方以假亂真地逮捕。

他們面帶笑容,以為一切盡在自己掌控中。

卻不知道,當他們進入斯坦福監獄那一刻起,一切開始進入灰色地帶。他們也隨之被載入世界最恐怖和反人性的實驗之一。

第一天,穿著警服、手拿警棍的「警察」,勒令他們服從命令,脫光衣物,裸身接受檢查,然後穿上囚衣。

第二天,試圖反抗,卻不小心真的惹怒被津巴多賦予權力的警察。

一遍又一遍報出自己作為囚犯的編號,快速地報、反著來報、唱著歌報,警察還不滿意,只得逆來順受地被罰做俯卧撐。

不聽話,脫光衣服,關禁閉。沒收枕頭和被褥,沒有睡眠,只有警察玩不膩的午夜吹哨派對。

觸碰每個囚犯的心理防線,讓他們分別扮演一隻公駱駝和母駱駝,然後做出交配的姿勢。

然而過程中,計劃的操縱者津巴多卻沒有喊停的念頭。

他向無法理解實驗的女友解釋,這是一種新的探索。他反駁同校的老師對於實驗的質疑。

他開啟了暴力,允許了暴力的發生,成為最大的施暴者,卻渾然不知。因為他認為這並不是一次對於人性的屠殺場,而是一次偉大的人類實驗。

斯坦福監獄實驗電影

人類學教授費斯克在《道德的暴力:為創建、維持、結束和尊重社會關係而殺傷》里解釋了津巴多的這種行為:人類通常都訓斥暴力行為是不道德的,但其實施暴者和其他人對於道德的定義和觀感不同。也就是說,施暴者認為暴力是正確的、合理的。

而實驗中作為警察的大學生呢?

粗鄙、沒有下限的語言,隨時揮起的警棍。他們的暴力為何會無聲無息地爆發?

2016年9月,西班牙科學家從現存的1024種哺乳動物的四百多萬死亡案例和從石器時代晚期至今的600多個人類種群的數據中,尋找具有共同祖先的物種之間的相似性,並且以此推測先輩的暴力程度,重建祖先殺戮率的歷史。

然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人類在系統演化過程中遺傳了暴力的習性。」並且新的數據表明進化是人類暴力行為的元素但不是唯一元素。

這個結論在斯坦福監獄實驗中同樣適用。

即使天性作祟,也不足以開啟「警察」暴力的開關。

因為實驗中,警察施暴開始的訊號不過是津巴多的一句:」你們是這個監獄的權威,你們比他們更強大。「

津多巴

權力給了扮演警察的大學生施暴的理由,在這個擁有權威的設定里,他們欲罷不能。

柯林斯在《暴力:一種微觀社會學理論》明確提出了:沒有暴力的個體,只有暴力的情境。

他認為,只有當存在軟弱的受害者,或是衝突得到足夠的社會支持,能夠在社會規則限制之內作為一種表演的時候,情緒張力才會釋放出來,引發暴力攻擊。

這類情景製造了暴力的產生。

柯林斯

柯林斯的研究結論無疑為人性找到了積極的理據支撐。暴力不再作為一種人性本能被提出,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刺激下被激發。

後來柯林斯還圍繞該結論提出了一些阻止暴力的方法。他認為施暴者在很多時候也是處於緊張焦慮狀態的,他也贊成人性中善良本性的力量,如何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抗生活中不確定的暴力,柯林斯再一次從個體出發,認為應學會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來克制緊張和焦慮,可以在非暴力抵抗的方式上做更多的策略探討。

那暴力之於個體的意義僅限於此嗎?對於那些由暴力引發出來的社會級現象我們該如何看待?

作為性暴力的一種,強姦為何在我們的社會中愈加猖狂?

暴力美學只是在尋求力量帶來的美感嗎,美感從何而來?

在暴力雙方中,受害者會不會極端反抗成為新的施暴者?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GIF/33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朱鐺鐺鐺 的精彩文章:

乞丐改變了世界
你憑什麼施虐

TAG:老朱鐺鐺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