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注水劇」浪費社會資源令人咋舌,有人卻想要觀眾背黑鍋!

「注水劇」浪費社會資源令人咋舌,有人卻想要觀眾背黑鍋!

來源 | 綜編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搜狐娛樂

近年來,電視劇產業化運行機制發生變革,市場化增速加快,為追求商業利益,製作方有意拉長電視劇篇幅,這種處理方式已成為某種業界「潛規則」。

《大唐榮耀》從60集拉長為92集,《擇天記》從50集拉長到55集,動輒80、90集的電視劇屢見不鮮,新《還珠格格》99集、《天天有喜》91集、《隋唐英雄》120集……長劇越來越多,劇情拖沓、內容稀薄等現象屢見不鮮,即便某些口碑良好、被譽為「良心劇」的作品也存在人為拉長「湊集數」等問題,挑戰著觀眾耐心的底線。

「注水」手段層出不窮,讓人無力吐槽

要說近年來「注水劇」的注水手段,那可是花樣繁多,常見的有台詞注水、鏡頭注水、情節注水三方面。

台詞注水——

《又見一簾幽夢》中著名注水台詞:我自從來到普羅旺斯,就一路暈。我進了夢園,我暈。我看到了有珠簾的新房,我暈。看到古堡,我暈。看到薰衣草花田,我還是暈。觀眾內心OS:你還沒暈,我已經暈了;

《隋唐英雄5》則是靠諧音台詞不停重複,成功注水。「這裡有多少同夥?」「這裡是一個人。」「十一個人?」「不是十一個人,而是一個人。 」「二十一個人?說!他們都藏哪兒去了」「你聽錯了,其實一個人。 」「七十一個人,你當我傻呀,這麼小的地方! 」「傻瓜,你又聽錯了,這裡就是一個人。」「九十一個人!」「二百五,是一個人。 」「二百五十一個人,你真以為我傻呀 」;

《老九門》張啟山、副官與八爺抓了個老頭一起去探秘礦洞,每次才走了兩步,老頭與八爺就要嚷嚷:「佛爺!佛爺!不能進去啊不能進去!」「佛爺!佛爺!不能往前走了啊不能往前走了。」「佛爺!佛爺!真的不能走了啊不能走了。」……跟兩個復讀機似的;

《漂亮的李慧珍》女主角口頭禪的設定讓觀眾看得煩躁,反反覆復的「啊呀,你這個人真是奇了怪了,我給你說......」

鏡頭注水——

《老九門》中,無論什麼事,八爺總要算一卦,但不管算多少次,起卦的鏡頭都是一樣的;劇中一碗面出現好多次,關鍵還是坨的;突然而至的槍戰MV,為了呈現陳偉霆的帥,武打部分自帶音樂和慢鏡頭。

情節注水——

《老九門》中二月紅與丫頭的相處模式就是,丫頭要下面給他吃,而二月紅總是一臉凝重精神恍惚讓她回房,諸如此類的情節在短短八集里出現了不下五六次;

《好先生》故事不錯,但觀眾差點被它動不動就回憶,動不動就插敘的情節弄崩潰;

《幻城》明明前六集可以用五分鐘交代完,但硬是用人物特寫、特效抻長了集數,最終遭遇了收視率滑鐵盧。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注水就叫「主角掉線,配角蹦躂」,《青雲志》中配角曾書書的戲份比李易峰都多,《微微一笑很傾城》中女二直接設定為話癆,《漂亮的李慧珍》則是通過給路人加戲成功「注水」。

當然,最喪心病狂的莫過於電視台自己「注水」,《花千骨》原本定的是50集大結局,可能看播得很火,最終58集才結束。除此之外,播出平台常見的注水行為還有每集只播出30分鐘,一頭一尾留給廣告和預告。

如此前熱播劇《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本來是46集,因為收視率高,電視台硬生生剪成62集,40分鐘的劇情前有10分鐘劇情回放,後有10分鐘劇情預告,實際播出時間只有20分鐘!

「注水」因何成趨勢?業內人士:40集以上才能回本

電視劇的每一秒拍攝素材都耗費了不菲資金,這些內容如果不能轉化成劇集成片進行販售,就只是一堆膠片或存儲器里的數碼影像。

而播出平台大都以集數或時長作為購買劇作的量化指標。在銷售時,多賣一集就意味著投資方能夠收回更多成本、獲取更大利潤。

當下的影視圈,電視劇投資額越來越大,動輒過億,演員的片酬也越來越高,而且還都是按照天數而非集數的打包價,在這種情況下,製片方需要考慮電視劇多少集才能夠消化掉這個投資。據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情況下,大投資戲都需要40集以上的電視劇才能夠回本

因此,把有限的素材轉化為更多成片,把原定的劇作篇幅拉長,獲得更高的投入產出比,成為許多製作方的慣常做法。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產劇篇幅越來越長,動輒四五十集甚至上百集了。於是,娘娘在御花園裡散步要半集,格格「當窗理雲鬢」要半集,「小蘿莉」車軲轆話來回說要半集……水分大量產生。

一般在電視劇開拍之前就已經知道這部劇有多大體量,會拍多少集,所以臨時把劇集改長,很難讓觀眾相信劇組沒有「注水」。

伴隨著集數變更的是劇組各種各樣的傳聞,據說趙麗穎簽約《楚喬傳》時,該劇是45集,後來劇中其他演員要求增加戲份,最後增加到68集。

不僅製作方善用「注水法」牟利,播出平台購劇之後,有時也會根據播出檔期或前幾集的收視效果,對劇作後半段進行重新剪輯

比如有的熱播劇收視率很高,購劇一方就會在後一集中重複剪輯前幾集的劇情,幾次折騰下來又能多播好幾集,實現了利益最大化。而且就以往的經驗來看,劇集長度也是和收視率成正比的。

而從廣告角度考慮,很多產品的廣告費都是百萬元起步,錢投出去了,當然得聽到個響聲,於是也衍生出了,劇中各種廣告植入。

有些是為了廣告強行安排劇情,有些是給廣告的鏡頭比給演員的鏡頭都多,有的則是情節沒多少,廣告滿屏飛。

多方利益糾纏在一起,最終衍生出了讓觀眾痛心疾首的「注水劇」。可是,有許多製片方甚至評論人都認為是觀眾對低品質「注水劇」的容忍所致。

但國產劇的播出機制不同於國外周播反饋,播出後只要不犯什麼大錯誤基本都會播完,觀眾在當下的收視環境中,並沒有真正的選擇權

莫讓「注水劇」再浪費公共資源

電視劇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審美、娛樂、情感溝通等多重社會功能和人文價值,「注水劇」對大眾文化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試想,一部正常收視率為2%的電視劇,收看人群就有2600多萬人,一集電視劇45分鐘,如果「注水」部分有10分鐘,那浪費的時間就是2.6億分鐘,「注水」部分越長,被浪費的個人時間和公共資源就越多。

對電視劇製作方和播出方來說,「注水劇」會對雙方的品牌和信譽造成危害,對總體收視狀況本來已經令人苦惱的電視台來說,不啻是一劑鴉片:提振一時,貽害無窮,長此以往,將形成惡性循環,讓電視劇越來越難以黏住觀眾,電視整體收視情況必然雪上加霜。

國際上,減少劇集、保證單集精彩度已成為電視劇產業的共識。日劇的長度是10-12集,英劇更少,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集。相比這兩個國家,美劇的劇集往往較長,但由於競爭激烈,如果收視率不好,會立馬遭遇「被砍」命運,這使得美劇製作追求精益求精。

我國電視劇產業環境有自己的特點,但說到底,產業的良性發展最終還是要靠好作品說話,國產電視劇要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就必須擠干「水分」,扎紮實實用「乾貨」和「硬貨」贏得觀眾。

解決電視劇「注水」問題,涉及多方利益,需彼此之間通力合作。

對製作方來說,應實施劇本戰略,加強編劇在電視劇中的主導地位;要減少對「小鮮肉」的顏值依賴,把精力集中在故事講述、情感傳遞和價值觀表達上;要按照合理的比例配置演員、導演、編劇、服化道等人員薪酬。

對於播出方來說,應鼓勵制播聯手和傳統購銷相結合的商業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優質劇作資源,在電視台購買電視劇時,可以改變以集數購買的陳舊方式,綜合電視劇品質、預估收視率、話題性及社會影響力等多方面再進行定價,避免製作方人為拉長劇集;在發行和銷售層面,對於品質優秀的電視劇要多渠道運營。

杜絕「注水劇」的產生,還需要監管部門鼓勵製作方開拓題材領域和表現空間,擁抱「好故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高檢影視中心 的精彩文章:

網劇市場已接近3倍飽和,付費收入還不足以讓網站盈利
一台筆記本、六個感測器……能測試人是否說謊?
皮克斯動畫總裁揭秘:超級動畫該如何製造
本以為《殺破狼3》會被《戰狼2》淹沒,沒想到被古天樂的演技給圈粉了
印度貧民窟,是你想像中的樣子嗎?

TAG:最高檢影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