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公益事業是社會的善良之花:義舉不可扼殺,善良更不容欺騙

公益事業是社會的善良之花:義舉不可扼殺,善良更不容欺騙

作者:翁永鋒

在中國,公益事業是個高難度、高成本的活,歷來都是如此。

2014年4月份,有微博發文稱,2013年雅安地震後壹基金募集4個億的捐款,一年之後,也就是到2014年4月份,才撥付4千多萬,僅佔9%。並據此質疑尚未撥付的3億多元善款被「貪污」。壹基金創始人李連杰,壹基金秘書長楊鵬均迅速做出回應。楊鵬稱,這是壹基金遭遇創立以來所遭遇的重大公關危機。

2011年,《經濟觀察報》發表文章《善的智慧》,介紹當年「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曹德旺。2010年,曹德旺拿出兩億用於救助西南五省所遭受的巨大旱災,給予每戶受災農民2000元。曹德旺為此制定了最嚴苛的捐款細則:為了瞄準發放對象,中國扶貧基金會制定了一個長達15條的排除標準……同時,曹德旺還設定了嚴格的合作條款:管理成本不超過600萬;在2010年的11月30日前完成項目,執行時間為6個月;差錯率不超過1%,如超過了1%,基金會要按照差錯額的30倍來賠付。之前,公益界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對賭」協議,曹德旺贏得了最苛刻的捐款人稱號。

隨後有網友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出質疑,這1500萬巨額捐款並非給畫作者個人,而是捐給WABC工作室,這一點在捐款之前沒有得到特別醒目的說明。WABC無障礙藝途通過官微回應說「這項活動旨在為精智障人群提供藝術療愈,幫助他們打開心靈,釋放潛能,進而一點點融入社會」。騰訊方面也表示,為確保更好的後續監督和執行,用戶捐贈的善款不會進入騰訊公益,將直接存入接受善款、具有合法公募資質的機構賬戶。善款使用情況,將在騰訊公益平台上進行定期公示,接受所有公眾的監督和詢問。

大眾的善良經不起挑戰

小朋友畫廊事件雖然已經漸行漸遠,但其背後的邏輯並沒有被分析清楚。

自閉症人群用他們豐富的色彩,向人們打開內心的大門,展示他們眼中的世界。畫作充滿想像和美好,打動人心。而恰恰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孤僻,不能正常交流,不能走上社會,甚至不能自理。一邊是美好,一邊是殘酷,強烈的對比很容易點燃大眾的情緒,內心深處的善良被喚起。無論捐助一元還是一百元,善良是無價的。

但是,如果一旦發現我們的善良被轉嫁,被蒙蔽,甚至有可能被欺騙,哪怕只是一點點懷疑,裂紋也會越來越大,大眾的滔滔民意隨即會變成憤慨,把一切淹沒。畢竟,誰也不願意做一個被欺騙和被利用的東郭先生。

2006年,南京彭宇扶老人案引發軒然大波。雖至今也無法確認彭宇究竟有沒有撞到老人,但是此事引發的連鎖反應讓人始料不及。直到今天,老人摔倒了,即使要扶,也要先拍照留證,證明不是自己撞到的。老人跌倒扶還是不扶,居然成為對中國人來說啼笑皆非卻又十分尷尬的一道難題。

我們發現,有的時候我們的善良之舉成本如此之高,我們的善良之舉風險如此之大,正是因為過去那些善良遭受過挑戰。

對人性來說,善良是不可缺少的美德;對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善良更是促進和諧和融洽的基因。一個國家如果人人自危,連幫助他人也要瞻前顧後,還有什麼希望?正因為善良太純潔,經不得任何一絲的瑕疵,所以對大眾來說,善良經不起任何挑戰。一個健全的社會,愛心需要得到彰顯,鼓勵和肯定,但是,愛心更加需要得到保障。

公益的義舉同樣不可被扼殺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騰訊公益和WABC所有的出發點和努力存在確鑿的私利行為,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他們的組織、發起和募捐是正義的,他們的初衷,包括他們前期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人群。如果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指責和懷疑,同樣是傷害了一群人的善意,否定了他們所付出的遠比我們捐出金錢更大的努力。所以,他們的行為,和大眾一樣,同樣需要得到讚揚和保障。

做公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乃至是一項複雜而且細緻,甚至可以說艱難的工作。我曾親身參加一個組織一次到四川的捐贈活動,我們聯繫當地的民政部門,在成千上萬龐大的名單中篩選,最終確定需要幫助的人群,而我們選中的,僅僅是那一堆名單中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那是一次幾乎無法想像的行程,交通不便,通訊不便,溝通不便,而且接受捐贈的家庭全部在邊遠地區,花費一天時間到了他們家門口,甚至還不一定能碰上人。

每個人是一滴水,但是要把所有的水凝聚起來,需要一個海洋。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所以我們需要正義的組織,需要有人去做那些枯燥的篩選、組織、動員和落實的工作。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我們才可以發現和了解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人群,也正是有了那些公益組織的努力,我們的善舉才能匯聚成洪流而發揮作用。

特蕾莎修女一生行善,她幫助了無數的人,也影響了全世界更多更多擁有愛心的人。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特蕾莎修女組建了「仁愛之家」,到今天,這個全世界知名的公益組織每年都有很多的志願者長期加入,無償參與工作。特蕾莎修女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公益事業:透明,透明,還是透明

公益事業不同於其他的事情,不同於我們普通人的工作,在他人看來,它似乎既得了善意之名,又贏了金錢之實,所以特別敏感,所以常常惹來質疑,是正常的。但是,對這些質疑都可以置之不理,但唯一不能缺位的,是公開和透明。

比如說這次的「小朋友畫廊」的募捐活動,不得不說,其中的監督管理並不嚴謹,相關的公示也不甚透明。既然是募集的大眾的錢,就應該給所有大眾一個無可挑剔的流程和公開透明的解釋。作為組織方,有這樣的義務,也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

公益是整個社會的善良之花,其目的需要正義,程序需要嚴謹,過程和最終的結果需要監督和通報。一項公益活動,至少需要以下四個方面的結構設計:

第一,誰來審核募捐發起的真實和公義。募捐活動發起之初,就需要通過一定的程序取得權威的認可,至少需要具有相關政府部門的審核,認可這樣的募捐是屬實的、合法的。

第二,誰來監督過程。募集的資金總額,資金流向,資金進入哪個可信賴的賬戶,最後資金的使用是否符合當初活動發起之初的約定,需要由第三方,甚至第四方作為監督。

第三,誰做信息的及時披露。不能僅僅由發起者自我監督,自我通報。理應由誰監督,誰通報,讓大眾擁有詳細的知情權,整個過程經得起陽光下的檢查。

第四,除了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之外,還應該發起成立一個第四方,作為監管之外的監管,由參與捐款的特定人群組成,代表廣大捐款者對整個程序的檢查和監督。

正義、理智和信任是全社會的免疫系統

公益事業,以善揚善,以善養善。我們不可以讓這樣的善良之花從出生之初就帶著欺騙的毒,我們同樣不可以在誕生之初就對它橫加猜疑。善舉需要勇氣更加需要所有人的讚揚和肯定,無論對於發起公益的機構組織,還是參與捐贈的人民大眾,每一份善良都是這個社會寶貴的財富。

但是,在善良之下,我們需要正義的土壤,還需要理智的思考。我們不允許打著善良的幌子卻包藏禍心,我們也不允許人云亦云指鹿為馬。正義、理智和信任就像這個社會的免疫系統會保護每一個人,讓每個人收益,讓每個人的溝通和交往都大大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感。信任一旦受損,垮塌的是整個體系,重新構建會變得很難很難。當一個人人自保,人人自危的局面出現,漠視和麻木就會像惡之花一樣蔓延,會讓整個社會吃盡苦頭。

- END -

長江商業評論聯繫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海底撈的危機與公關,食品安全該因為認錯態度就被原諒嗎?
廈門金磚「官方城市宣傳片」背後的89後導演
硬漢胡軍為全國8億男人說出了心裡話
章瑩穎失蹤案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留學生異國遇難?
早年寧可破產也不將就,還嘲笑對手白菜價,如今爛大街,關店百家求生存

TAG:長江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