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VR入圍威尼斯,巨鯨帶你入夢

中國VR入圍威尼斯,巨鯨帶你入夢

編者按:在Sandman工作室,我們有幸提前看到了這個入圍了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VR單元的作品《自游》(Free Whale)。戴上VR眼鏡後,好像真的被傳送到了那個外星世界上。鯨魚破水而出瞬間帶來了巨大的壓迫感,當它落在沙灘上時,身邊的空氣似乎也在震動。

我們與創作《自游》的Sandman工作室的創始人樓彥昕、製片人兼藝術總監周旭東和《自游》導演張佩斌進行獨家對話,聽了聽這群「虛擬世界造夢師」的造夢過程。

今年,有著85年歷史的威尼斯電影節第一次設立VR競賽單元,與《自游》一同入圍的還有21個VR短片,包括VR先驅Nonny de la Pe?a的新作《消融的格陵蘭》,Gabo Arora和Ari Palitz屢次獲獎的反戰作品《最後的再見》。而對於這部中國VR短片,外媒ChinaFilmSnsider評價道:「製作了《自游》的Sandman工作室展現了VR的潛力」。

《自游》講述了這樣一個科幻故事:從水中躍出的巨大鯨魚,是一個智能體,被投放到宇宙中檢測星球的環境。星球上只有它一個生物,剛開始的時候,還很輕鬆自在。但大鯨魚在星際間遊盪了200年後,心裡產生了一種孤獨的情感。這種自我意識的萌芽,促使它開始尋找跟它相似的同類。

當來執行任務的小男孩,偶然把鯨魚的情感結晶——晶元放到同行的小機器人身體里時,自由意識像病毒一樣感染了這個人工智慧,小男孩和機器人進入到了鯨魚的夢境,感受了它這兩百年間孤寂的旅程。

短短7分鐘的時間內,我們聆聽和體驗了一個星際殖民時代的未來故事,跟隨著主角的腳步一起去感受異星球的幽暗,轉又籠罩在炫目的奇異星光之中,觸碰神秘的信息,墜入無法言說的孤寂時空。

然而,僅有2、3句台詞的短片,顯然不足以展現這段宏大曆險的全貌。主創們表示,最開始時,他們設計的故事更為複雜,比如讓小男孩偷偷研究如何讓人工智慧突破自我,讓小男孩的導師播灑人工智慧覺醒的星火等等。但考慮到整個VR行業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製作長篇不能儘快地多面嘗試並且得到反饋,最終,Sandman Studios還是選擇了用短片來展示這個世界的一個切面。

「每兩個月就要研究,我們所使用的技術還是不是最先進的」樓彥昕說。

跟已經十分成熟、只考慮鏡頭內畫面的電影語言不同,VR短片一開始就需要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世界,設計之初就要考慮不同場景的搭配。不像電影有剪切、換鏡、蒙太奇等技巧,VR的敘事邏輯都還在摸索嘗試中。

為了不破壞整體體驗氛圍,《自游》沒有做額外的字幕信息提示。整個短片的節奏非常緩慢,在跟隨男主角的腳步緩慢前行的旅程中,你能抬起頭360度旋轉,細細品味穹頂、天空、海洋、沙灘、鯨魚等出現在眼前每一個事物的細節。

雖然影片的視角只從山谷移動到沙灘,但一個連續的長鏡頭讓你被包裹在整個環境中,一同走完全程。跟去年上映的國產電影《路邊野餐》里為人津津樂道的長鏡頭不同,VR短片的長鏡頭,能給予你更多的自由度來探索推進。而在電影里,長鏡頭的時間空間就算銜接再巧妙,還是得跟隨導演的視角前行。

依靠多樣嘗試的鏡頭語言,場景變換和引發情緒起伏的音效,《自游》把VR所最擅長的「沉浸」這一特點放大,營造了一個令人沉迷的科幻夢境。

看完《自游》,相似的慢節奏和畫風,會讓人想起不少經典的「看風景遊戲」——《花》《風之旅人》《Abzu》等等。這些遊戲里沒有攻擊技能和裝備道具,只有廣袤無邊、等待著你去探索的未知世界。你可以在水草中穿梭,只為看魚兒擺尾;可以在草坪上等待每一片花瓣掉落;在黃沙飛舞的風中,與不相識的陌生人靠近取暖,補充能量。

《風之旅人》

主創們毫不掩飾對這些遊戲的喜愛:「《Abzu》是我們每個人都玩過好多遍的遊戲,我們整個團隊也非常喜歡《花》《風之旅人》的製作人陳星漢,尤其是他表達情感的方式」,張佩斌說。「他的遊戲里沒有打打殺殺,沒有快節奏的遊戲性,靠著的是細微的物品變化,用緩慢的情感來打動人。我們深受他的啟發,才做了《自游》這麼一款純粹是感受和體驗的VR短片。」

主創們表示每個人都玩過好多遍的《Abzu》

《自游》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VR單元只是一個開始,Sandman工作室後續的幾部作品都已經進入製作。《地三仙》是個輕鬆愉快的喜劇,遊戲性會更強,玩家將與三個小蘿蔔進行一段緊張有趣的探險故事;強調中國傳統道教文化中「禪意」的《太極》,體驗者通過做出太極的一些動作後能引導場景變化,這個過程通過VR獨有的環境沉浸和肢體交互來實現。這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主創們正在苦惱怎麼去表現這一難以言喻的微妙感覺,但他們也同時樂於沉迷在這個創作過程中。

Sandman工作室此前還與未來事務管理局合作,製作了劉慈欣科幻短篇《燒火工》VR的demo。

作為科幻迷,樓彥昕侃侃而談:「VR是對感官最直接的衝擊,這個技術可以說是科幻小說推動發展的。賽博朋克小說《神經漫遊者》《雪崩》就已經暢想了這一技術。」他們會稱VR為「舊科技」,因為早在上世紀60年代,第一台VR設備就已面世,到80年代,更是風靡了一段時間,由於技術的限制,對脊椎的壓迫和視網膜,VR才在近年技術成熟後重返市場。「從《駭客帝國》的大熒幕視覺化,再到現在VR技術的初步成熟、開始面向消費端,這個過程比大家想像的都要快。」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VR設備

Sandman工作室的名字來源自經典奇幻漫畫《睡魔》。這部尼爾·蓋曼的成名之作,糅合了多種奇幻、恐怖、傳奇等多種故事類型。它由獨立的篇章組成,故事表面上支離破碎,但又有內在的必然聯繫。

尼爾·蓋曼《睡魔》

就尼爾·蓋曼所寫的:「在某個時空中發生了一件事,就像在水裡投了一塊石頭,向外擴散的漣漪會影響水中的一切」,Sandman Studios也想像《睡魔》一樣,集合眾人之力,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現在,開篇首秀已由《自游》來承擔,後續的故事,還會有更多嘗試。

sandman工作室創始人樓彥昕,團隊里很多人都深受科幻作品影響,比如《西部世界》

樓彥昕最後坦承,「但我們最想做的,還是科幻。像《2001太空漫遊》當年對科幻電影所造成衝擊的,也希望VR能為科幻帶來另一種可能性。我們想把科幻里包含的這種對未來的想像力,用VR呈現出來。」

責編:Raeka、船長

作者:蘇小七,《不存在日報》記者,一條七秒記憶力的魚,現今已被貓科動物俘獲。本體是白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SA中文 的精彩文章:

下一代可重用空天飛機即將登場

TAG:NASA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