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市場前景廣闊 VR產業亟待完善

市場前景廣闊 VR產業亟待完善

摘要:近年來得到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機經歷了「高鐵式」的發展,國產手機品牌在加速推進VR市場。

本報記者 趙琳琳報道

說起感官衝擊、視覺盛宴,不得不提到當下人們最為關注的科技產品VR技術。就在去年VR技術迎來爆發年,包括百度、阿里、騰訊在內的超過60家上市公司正式踏入VR行業,行業的發展形勢可謂一片大好。但好景不長的是,沒過多久,VR技術遭遇了「冷板凳」。

就在大家以為,VR技術即將偃旗息鼓的時候,發布了「全球首款」VR手機,成功收穫了大眾的眼球,讓已經「冰凍」的VR產業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近年來得到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機經歷了「高鐵式」的發展,國產手機品牌在加速推進VR市場。保千里視像科技集團董事、副總裁陳楊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資本和相關政策支持下,VR硬體行業包括軟體快速提升和發展,已經搭建起了基於消費終端的基礎設施,VR的爆發點即將到來。

多重挑戰

在經歷了資本初期的騷動和觀望後,各大手機廠商對VR手機概念也開始躍躍欲試,阿里、騰訊等多家公司也紛紛加入了VR戰局。然而,傳統手機加上VR技術是否真的可以成為手機廠商突圍的利劍?

中研普華研究員張漫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手機利用VR虛擬空間,改變了終端入口。同時,VR改變了雲端,將呈現在二維世界裡的內容被拉入三維世界,能與用戶互動。另外,當終端和雲端都被VR佔領,互聯網將締造一個完全的虛擬世界,VR改變了商業範式。

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VR手機現在還只是一個前景性、簡單的功能拍攝。如果它沒有真正的更新應用,跟具備價值性的東西鏈接在一起,那它就不能說是顛覆式的創新。但不可否認,二者結合所帶來的價值。就手機而言,從功能化到智能化還是一個大膽的創新。原來功能化只是簡易的通話、語音、錄音、照相功能,在智能化後,鏈接了外部的一切埠。未來VR手機能否成功鏈接應用場景,成為了它價值性的考量,如果能夠有效打通鏈接,那它就具備價值性。如果它只是簡單地多出全景拍照功能,體現3D的圖片邏輯,而沒有真正跟一些商業、生活需求密切聯繫,那它的價值性就不是很大。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據觀察,近年來VR技術在電視、手機上的使用還不夠成熟,有些企業提供的VR電視實際看不到VR的效果或者效果不太明顯,手機與VR的結合是否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目前還不得而知,相關手機用戶也未對所購買VR手機做出評價,媒體也未有相應的體驗報道。與實際相比,手機和VR的結合或許只是一個噱頭,當前手機企業的發展還應在屏幕上下功夫。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VR手機的誕生很好地改善了網路直播行業的設備問題,甚至可以解決直播中的大部分問題,以前需要幾萬元的專業設備,現在只需要5000元就可以解決。但是市場現在缺乏真正優秀的VR資源,內容的稀缺大大限制了VR在未來的普及與應用,高昂的硬體設備和匱乏的內容,讓很多對於VR感興趣的消費者望而卻步。VR手機的誕生加速了VR應用推廣的進程,但是並沒有解決優質資源缺乏的實質問題。

仍有不足

當前,如何完善VR行業的生態系統,將VR+與多領域結合,開發出更多的發展方向,已然成為了VR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劉步塵認為只有使用方便、品質優良、價格親民的VR設備出現,行業綠色生態才能夠真正形成。

「當然在完善行業生態系統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是我國VR產業發展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張漫漫告訴記者,我國VR產業發展當中缺乏核心技術,目前大多數的VR產品宣傳趨於概念炒作,而技術方面仍存瓶頸。國內虛擬現實在視頻解析度刷新率以及聽覺定位等諸方面制約了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於移動端的實現,亟待提升技術革新;其次,產業生態紊亂。由於過多「業餘選手」入局,VR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山寨遍地、盜版成風,虛標參數、技術造假更是常有之事。「拿來主義」「撈一筆就跑」反映了很多從業者掘金VR市場時的畸形心態;另外,VR技術缺乏統一標準。由於VR硬體和軟體的團隊分離,要達成性能和效果之間的平衡很難。而單就硬體來說,廠商之間會涉及許多不同領域,推動標準化,需要一些大廠的主動支持與參與。VR要達到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領域同樣成熟、清晰的產業標準,還需相當深度的積累。

同樣,在場景設置、用戶體驗上,她認為,我國目前大部分VR體驗店內容單一。爆款較少,內容多,質量欠佳。不能掌控店裡引入的產品相當於做了一個失控的買賣;VR體驗店的體驗設備也較為單一。體驗店內一般都有蛋椅、跑步機等,店內設施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使得體驗者缺乏新鮮感;復玩率低。「體驗」這兩個字代表了這是一次性消費。目前的體驗內容對於一部分用戶來說,黏性不夠,亟待提升;另外,體驗者體驗感不佳。一些設備經銷商的產品因為很便宜反而暢銷,但是這些設備由於體驗差,直接損害了用戶體驗,甚至讓用戶從此拒絕VR。

洪仕斌告訴記者,VR技術目前的發展還需要再走一段時間,VR的特點是虛擬現實,虛擬現實要解決的是用戶及商業的痛點,也就是生意的痛點和生活的痛點。只有這兩塊的有效解決,才能真正解決VR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壁壘。如在商場購買衣服時,通過VR手機的拍照,可以顯示出消費者的三圍,然後反饋給商家,立刻挑選出適合自己的衣服,能否做到這一點,決定著VR能否使生意跟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也決定著VR產業是否向前邁進式發展。

將成發展新趨勢

VR產生的最終目標其實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結合相關科學技術,生成一定範圍真實環境在視、聽、觸覺方面高度近似的數字化環境,用戶藉助必要的裝備與數字化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作用,相互影響,產生如臨其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

國家虛擬現實產業聯盟理事長趙沁平認為,虛擬現實是一項可能的顛覆性技術,產業前景無限,虛擬現實技術將成為未來國際競爭和區域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在虛擬現實的理論研究和內容開發等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有可能在虛擬現實的某些方面成為領跑者,走出我國自己發展虛擬現實產業的路子。

當前,我國VR技術主要致力于軍事、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智慧城市、醫療、教育、文物保護等多個行業,VR已經成為行業發展新的信息技術平台。同時,VR也進入大眾生活,讓家裝布局、文化娛樂可以再現和模擬現場場景,在電子商務、網路社交方面也逐漸應用,「VR+」正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

張漫漫告訴記者,虛擬現實對未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新的計算平台、行業發展的新信息技術平台、互聯網未來的入口與交互環境、未來媒體、新發展思維、新技術途徑,人所感知的世界將成為真實和虛擬兩個世界,或者虛實結合的新世界。虛擬現實技術研究和「VR+」應用系統研發,會形成一批創新產品,諸如有知識產權的硬體設備、VR晶元與核心器件、有知識產權或我國主導的開源平台軟體與研發工具軟體。隨著VR的發展,也會形成三類新型產業,即行業類VR產業、大眾消費類VR產業、專業化VR產業,形成VR產業鏈全景圖。行業內也普遍看好虛擬現實產業的發展前景。

趙沁平表示,VR產業要可持續發展,需要持續的關鍵技術突破與科技創新支撐,強大的各類VR人才支撐,不衰的市場需求拉動。而虛擬現實技術可能的顛覆性,以及對未來人類社會的影響,決定了其發展的必然。我國已有一定VR技術支持和可轉化成果積累、潛在消費市場巨大、企業熱情高、政府開始重視等有利因素讓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產經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三大電信運營商上半年「成績單」出爐 移動領跑 聯通墊底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信息值得關注
「創業」成就青年多彩人生
智能音箱成新風口 真需求還是炒概念

TAG:中國產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