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TA倔強地告訴你:「我就是不想說再見!」

當TA倔強地告訴你:「我就是不想說再見!」

V

ENUSONEDAY

寫在前面

開學了,不管是對於新入園的寶寶,還是已經升班的老生,都會面臨全新的變化。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害怕與熟悉的舊事物分離,孩子也會如此。希望下面三個關於分離的故事,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與舊事物說再見。

故事新生入園

雖然期待上幼兒園,但入園第一天,萱萱還是哭了。在教室門口,她緊緊拽著外婆不肯進教室。最後在老師勸說下,外婆總算放手離開,但那一整天,萱萱時不時會哭一下,不吃午餐,也不願午覺。

解 讀

孩子的思維模式是視覺型的,對沒見過的事物,他們沒有相關的經驗及相應的心理感受,無法提前想像將來的情景,所以即使再怎麼嚮往幼兒園,但要離開熟悉的家和親人,獨自面對陌生的老師、同學和幼兒園,孩子肯定會產生恐懼、緊張等不安全感和分離焦慮,他們無所適從,只得用哭鬧、拒絕入園等方式表達。這種對陌生環境的警覺、緊張、焦慮,也是人類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就算是大人乍一進入新環境,也會有類似感受。

故事好友轉學

終於開學啦,升入中班的豆豆發現他最好的朋友小浩轉園了。雖然班上仍是原先小班的同學,但在豆豆看來,沒了小浩的幼兒園就再也不是以前那個他喜歡的幼兒園了,現在他每天都鬧著不去幼兒園,就算媽媽好不容易哄著他入了園,情緒也很低落。

解 讀

四五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發展敏感期,此時他們的情感非常豐富和脆弱,比起兩三歲時更「情緒化」,大人看來是小事,在孩子心裡可能像天大。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旦認定誰是好朋友,就認為他們會永遠在一起。當事情發展超出他想像的範圍,比如好朋友突然轉學,他會不知所措,陷入茫然。但這種因分離帶來失落、茫然的情緒只是短暫的,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很強,他們會很快調節好自己。

故事換班、轉園

上大班了,媽媽重新給小志找了離家近的幼兒園,方便接送。去新幼兒園不再像以前那樣要轉兩次公車,老師和同學很親切,但小志還是很想以前的幼兒園,想念以前的教室、老師、同學、玩具。

解 讀

對大班孩子來說,面臨全新的環境雖然也會失落、難過,但比起中小班,他們適應得更快,更易理解客觀現實。同時,五六歲是孩子了解人類高級感情的最佳階段,此時孩子的記憶幾乎都是真實的,他們因分離而思念原先的班級、幼兒園,也是一種他們能承受的、好的情感體驗。並且,大班的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學會面對這樣的分離也是一種學前準備。

建議ADVISE

再美好的事物也要學會與它說再見,孩子的成長,學會面對各種分離是必需的。為幫助他更快適應新環境,大人可以這樣做:

放下自己的焦慮:大人要給孩子傳遞信心和力量,而不是擔憂。大人的擔憂往往會投射到孩子身上,強化孩子的分離焦慮。比如故事1 中萱萱承受的恐懼、緊張就是雙倍的——她自身的、外婆的,對萱萱最好的幫助就是大人及時放手。

接納孩子的情緒:分離帶給孩子暫時的難過、不適應是正常的,哭一哭並不是壞事,是孩子必要的情緒發泄。所以面對分離,孩子心裡難受了,就讓他哭一會兒吧,這也是他學習照顧、傾聽、疏導自己情緒的一個過程。

想辦法把孩子從情緒裡帶出來:理解孩子的情緒,但不能讓他沉迷在這種情緒里,大人可借一些故事書或針對孩子的情況創編故事,用圖景化的方式幫助孩子走出焦慮。

不要給孩子講太多道理:特別是中小班孩子,他們思維能力很難理解大人那些道理,而且講道理的同時也在強化孩子的焦慮。

轉園需謹慎,並做好準備:比如轉園前可委託老師幫助孩子與同伴做告別。轉園後如果孩子思念以前的幼兒園,條件允許的話可帶孩子去以前的幼兒園看看老師和同學,或邀請新幼兒園的同學到家玩。

—The End—

版權聲明

Copyrigh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育兒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