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中醫趙芝齡醫話:論治太陰病和厥陰病

老中醫趙芝齡醫話:論治太陰病和厥陰病

太陰證候:腹滿,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溫,時腹自痛。宜理中湯,不愈乃服四逆類。

發汗後不解,腹痛,急下之,大承氣湯主之。腹滿時痛,桂枝加芍藥湯。大實者,桂枝加大黃湯。

厥陰之為病也,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蚘。乃兩陰交,宜無熱,然厥陰無汗,而蒸膽於內,故厥陰熱證皆少陽之火內發也。厥陰少陽同一相火,相火內郁為厥陰,相火外熾為少陽。少陽咽干即厥陰消渴之機,少陽胸脅苦滿乃厥陰氣上衝心之兆,心煩即疼痛之初,不欲食是飢不欲食之根,喜嘔即吐蚘之漸,故少陽不解即轉屬厥陰,此為病危。厥陰病衰,轉少陽即將愈。

厥陰吐蚘久利,主烏梅丸。

病初起,手足厥冷,脈微細欲絕,宜當歸四逆湯。久寒加生薑、吳茱萸,酒水各半煎之。

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桂枝芍,細辛甘草木通著。

再加大棗治厥陰,脈細陰虛由血弱。

內有久寒加姜茱,發表溫中通經脈。

不用附子及乾薑,助陽過劑陰反灼。

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

脈微欲絕不可下,脈滑而厥乃內熱鬱閉應下。下重者,四逆湯。飲水數升者,白虎湯下之。若以三承氣湯下之,則利不止矣。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欲飲者赤白頭翁湯,乃治熱化之法。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愈小柴胡湯。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清入胃,必作利也。不發熱惡寒,亦木實金虛,水氣不利所致。水在上焦用茯苓甘草湯,以發其汗。腹滿即水在中焦,故刺期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人民幣升值背後三大因素 普通人如何受益?
數控車床常用指令1
馬纏明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見(八)
不建職業防火牆,就敢混職場?
我們到底靠什麼贏得持久戰:為什麼日本人不能像滿蒙那樣入主中原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