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渭:生命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藝術和遠方

徐渭:生命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藝術和遠方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

四處幫閑,五車學富,六親皆散,

七年冤獄,八試不售,九番自殺,十 (實) 堪磋嘆!

徐渭畫像

短短三十六字的概述,便可管窺徐渭一生的苦難,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他的一生交織在苦難與輝煌之中,他的書畫藝術是從苦難中澆灌出的奇葩,無數人都嘆服於他的驚世才華,卻沒有人甘於品味他的苦楚。試問今人,誰又願意生時潦倒,死時不朽?

徐渭書法代表作《煎茶七類》

徐渭以潑墨大寫意畫名世,可偏偏他卻對自己的書法最為看重,並自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徐渭的書法在明代書壇沉悶的大環境中顯得尤為扎眼,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的狂草用筆狼藉卻氣勢磅礴,一般人很難解讀其中真意,也就更不為大眾審美所接受了。

《煎茶七類》局部

曾有民間傳說,徐渭對於八股文極為不滿,應試時所寫的文章完全不合於八股的套路,雖然不屑於應試的死規矩,但出於對自己書法的欣賞,在考試中,不一會兒就,徐渭就把文章寫得極長無比,不僅考卷不夠他寫,就連桌子和凳子都被他寫滿了,自此徐渭得名「文長」,而後,善書的徐渭就以徐文長之名行世。

徐渭草書《春雨詩帖》

屢試不中的徐渭,在第一位妻子亡故後開始仗劍流浪,苦命人在一種扭曲、陰鬱、乖戾的激情狀態中的書寫,常常精光四射,鋒芒畢露,他的美學趣味是令人不免驚悚的「寡婦夜哭、鬼語秋墳」,他堅持好詩就應該有「冷水澆背」之效,這顯然有違溫柔敦厚之旨,也絲毫不可能有雍容富貴的氣象。

徐渭草書《春雨詩帖》局部

所幸,當嚴嵩的「黨」人胡宗憲住持東南軍務時,胡欣賞徐的文韜武略,多次招攬他進入幕府。徐渭卻左右為難了,「抗倭」的火光照亮了徐渭靈魂深處的晦暗渴求。一方面他極為看重通過和胡宗憲一起抗倭來建功立業,而另一方面胡宗憲與嚴嵩的關係,又讓他有不祥預感。

極其看重尊嚴的徐渭走了中間路線,他應召成為胡的幕僚,但條件是:胡必須如對待客人般禮遇自己,而不能以下屬的規矩來加以制約。胡宗憲答應了徐渭的條件,讓徐渭參與軍務。

但其實,胡宗憲最為看重的是,讓徐渭把胡宗憲主持抗倭的戰績和「心跡」著為文字,呈現給皇上和朝廷。後世更有傳說:抗倭將領戚繼光是徐渭推薦給胡宗憲的。

徐渭書法

有賴於徐渭的才學和書寫,胡宗憲「一片冰心」的奉承,令嘉靖皇帝龍顏大悅。胡宗憲對徐渭也是頗為感激,要知道表奏文章寫得恰如其分地漂亮,讓皇帝滿意開心又不招致政敵嫉妒,自古都是一件很難拿捏的事,因為奏章挨板子掉腦袋的大官,歷史上大有人在。

除了奏章的內容,眼光獨到的胡宗憲也很看重徐渭的書法。徐渭在書法研習上對王獻之、米芾、黃庭堅等都下過功夫,又取諸北魏碑體、經體,但結果其楷行書和草書卻都「露己筆意」,獨樹一幟。

他超越了時代,打破了以「台閣體」為主導的明代書壇的寂寞,開啟和引領了晚明「尚態」書風,把明代書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齡曾說過其書法「稱為奇絕,謂有明一人」。袁宏道則稱:「予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矣!」

徐渭行書 立軸

因為胡宗憲的寵幸,苦命人徐渭從未有過地瀟洒。

胡宗憲底下的文官武將見到他,莫不誠惶誠恐,而初入幕府的徐渭卻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幕府時常深夜還有要事商量,徐渭卻身在酒肆,酩酊大醉。下人稟告胡宗憲,胡宗憲反倒只說:「好!」

徐渭更是倚仗胡宗憲的權勢,對曾經同他過意不去的人進行了異常快活的報復。馮夢龍曾在《情史類略》里寫道:徐渭曾出遊至杭州一寺廟,卻不被該寺僧人禮遇。

徐渭心中記恨,於是偷了一隻歌妓的睡鞋,欺騙胡宗憲說這隻鞋子得自該寺的僧房。迷信徐渭的胡宗憲大怒,不再細查,直接下令捉拿此寺的兩三位僧人將其斬首。

徐渭書法

後來,中年徐渭續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妻子。因為夫婦年齡不相稱,徐渭也一直對妻子心存疑慮。一次,從外回家的徐渭隔窗看見妻子坐在一僧人的大腿上與之嬉戲。徐渭大為光火,取來刀杖,想要殺死了這個該死的花和尚。

等他進房時,僧人卻不見了。徐渭質問妻子,妻子卻說哪有什麼僧人。幾天後,徐渭再次發現僧人與妻子竟白日同寢。怒不可遏的徐渭,在呼嚎中刺死了自己嬌艷如花的妻子。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在半畝方塘、荷竹掩映的紹興「酬字堂」,徐渭手刃了他續弦的妻子張氏。這一年徐渭46歲。

徐渭行書

徐渭被地方法司監禁起來,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桎梏」生涯,直到後來才被朋友救出。出獄閑居時,徐渭突然悟道與妻子通姦僧人的出現是自己以前報復杭州僧人的報應。徐渭人生中最瀟洒的歲月,也為他埋下了最大的危機。徐渭感傷妻子死於非命,於是自賦《述夢詩》。自此至死,再不娶妻。

徐渭 行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局部

徐渭的書畫創作成熟期是在獄中服刑時形成的。在最初幾年,徐渭戴著鐐銬跳舞披著枷鎖,居然還有心情吟詩著文,同時他堅持寫字留下了《李白蜀道難草書卷》等書法名作。獄中沒顏料,潑墨作畫。他畫了很多墨牡丹,傳世更多的是墨葡萄。出獄後,開始大量作畫。徐渭以書入畫,以畫入書,把書法小品從宋元的書齋把玩,解放到庭堂大雅的大幅立軸,他的水墨大寫意花卉開創了影響深遠的「青藤畫派」。

徐渭 草書七言詩

但偏偏是徐渭最為看輕的繪畫,卻將徐渭這位苦命人推向了藝術史的最高峰,他不斷受到後世的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極力推崇。

徐渭《雪竹》

吳昌碩曾評價徐渭道: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黃賓虹評價徐渭說:紹興徐青藤,用筆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來,沒有人能趕上他。

《芭蕉竹葉圖》題款

同時,除了書法和繪畫,他的戲劇,也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徐渭涉及的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體現了一種不為傳統所束縛的精神,表現出俗稱的「畸人」之奇,其實是自我本真,這也深深影響了上述的畫家,通過徐渭的啟示去尋找自己的面貌。

《墨竹牡丹》 立軸

徐渭曾在四十五歲時就早早寫下《自為墓志銘》,對自己的死有過凄涼的設想:到油盡燈枯時,只有幾千卷書,幾件樂器而已。

徐渭墓

誰又能想到,他還是過於樂觀了,當他七十三歲真正離開人世時,身邊只有一條老狗作伴,床上除了一堆亂稻草,連一張完整裹身的草席也沒有!歷經多次無效自殺還活下來的徐渭,怎麼也想不到:對於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最有效的自殺是窮困。

徐渭曾有詩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縱觀徐渭一生,苦難與狂狷迸發出的巨大能量,如袁宏道所說,是「一段不可磨滅之氣」,這苦難又如苦鹹的海水,在才華之蚌上沖刷磨礪出閃光的珍珠,燦爛於人類文化恆遠的星空,讓人仰望懷想,久久不能釋然。

徐渭感映藝術大展現場

唯留下我們這些苟且度日的常人,去慨嘆「畸人」的苦難,誰又曾想過,而唯有「畸人」,卻最終在藝術中找到真實的自己,進而成就自己。

走尋作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胡蘭成:書法不能欺騙,鄙吝者寫的字也是鄙吝的
老樹畫畫:藝術是唯一讓我們內心柔軟的東西
不要把中國發展,建立在毀滅歷史之上
重振中國文化精神,我們為何不能躬下身來向日本學習
林語堂:相比成為好作家,成為好人更重要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