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初秋、中秋、深秋養生有大區別,千萬不能輕視!

初秋、中秋、深秋養生有大區別,千萬不能輕視!

秋天到了,養生的方式方法也要適當轉變一下。初秋,中秋,深秋最好區分開來。

初秋,祛濕健脾

常喝山藥薏米粥,穿衣別太多了

初秋暑熱未退,濕氣當令,容易出現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如秋季腹瀉。因此,初秋養生要特別注意健脾祛濕。

立秋後可適當多吃些薏仁、蓮子、山藥、扁豆、白蘿蔔等健脾祛濕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粥,取薏米20克、山藥50克、白扁豆15克、赤豆15克,加水煮爛後加入白豆蔻1克,再煮3分鐘食用即可,有健脾胃化濕的功效。

初秋天氣變化多端,早晚溫差較大,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老人、小孩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易受涼感冒。

中秋,防燥潤肺

喝杯五汁飲,慢跑一小時

中秋季節,暑熱散盡,天氣逐漸變冷,加上氣候乾燥,很多人常常會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及大便乾結等燥熱表現。此時要注意防燥潤肺。

中醫認為肺喜潤惡燥,所以應多吃潤燥食品,如生梨、荸薺、柚、銀耳、甘蔗等。其中,五汁飲是比較經典的一款養生茶,將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各等分,將5種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大火上燒沸,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金秋時節也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但不能劇烈運動,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其中,散步、慢跑就是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每天晚飯後散步或慢跑半個小時左右,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等。

深秋,防寒護血管

紅花水泡腳,喝點三七粉

深秋已經接近冬季,天氣比較寒冷,此時最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因此,深秋養生要特別注重防寒保暖,保護血管,特別是下肢、末端、靜脈等離部位。

比如用紅花水泡腳就是不錯的選擇。用紅花20克、當歸20克、桂枝10克,加入適量的水煎湯,每天下午或晚飯後一小時後泡腳,有散寒、通絡、活血的作用。提醒有腳氣的人就不要泡了,容易造成感染。

此外,中醫認為老年人上了年紀,血管容易發生瘀堵,血液代謝緩慢,此時不妨每天喝點三七粉,每次2克,用溫開水沖服,每天喝2次,活血化瘀的功效很不錯。

養生在於平時積累哦!

來源:健康時報

『 中國氣象科普 』

不談時政,不聊財經,專註氣象宣傳與科普工作。

有趣,有料,有生活

關注服務號:qxkp20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科普 的精彩文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有什麼科學道理?
秋颱風為何那麼凶?
老天爺看了都會降溫的冷知識……
包子、洋蔥、玉米棒……原來這是歐洲建築的科學之道!
旋轉、跳躍,不停歇·颱風原來是個演技派!

TAG:中國氣象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