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磚十年:合作共贏 砥礪前行

金磚十年:合作共贏 砥礪前行

摘要:自2006年9月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以來,金磚國家已走過十年光陰。

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道

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開幕。

自2006年9月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以來,金磚國家已走過十年光陰。

歷經十年的發展,「金磚」從無到有,已成為五大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舞台上的一個代名詞。十年間,五國經濟總量增長179%,貿易總額增長94%,城鎮化人口增長28%,為世界經濟企穩復甦作出突出貢獻,也讓30多億人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十年「金磚」路

「金磚」概念的提出,源於2003年美國高盛公司出台的一份名為《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通往2050之路》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高盛資產管理部前主席吉姆·奧尼爾預測,世界經濟格局到2050年將重新洗牌,並稱為「金磚四國」(BRIC)的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將超越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與美國、日本一起躋身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金磚」概念由此產生,並隨之風靡國際金融市場,受到全球投資者的關注與追捧。2006年開始,金磚國家的合作逐漸開啟。

「金色十年」,金磚國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

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保健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金磚合作組織機制從成立到發展,影響越來越廣泛,成為全球範圍內重要的多邊合作組織,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金磚合作組織成立十年,也是新興國家政治、經濟地位得到持續上升和發展的十年;其次,金磚五國每年通過首腦峰會,不僅對發展中國家的議題展開討論,同時也圍繞全球重大政治和經濟議題給出一些解決方案,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再其次,全球發展過程中面臨多種發展問題,金磚五國的內部協調機制,為解決全球的多邊以及雙邊的矛盾,提供一些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十年來,金磚國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政治、經濟、金融、安全、文化等各個領域建立了60多個合作機制,合作機制日益完善,合作成果日益豐碩。金磚國家機制逐漸發展成為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其中建立的應急儲備安排成為金磚國家及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防範的重要防火牆。第二,金磚國家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中國開創的「金磚+」的模式,也將帶領發展中國家推進新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下一個「金色十年」,金磚國家還會繼續趕超。第三,金磚國家成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金磚國家之間在政治、經貿、金融、人文等各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穩定器。

金融合作持續推進

金融合作是經濟合作的制高點,任何經濟合作組織的建立都需要以金融合作為中心,而金磚國家之間的金融合作機制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記者了解到,2008年11月,金磚四國在巴西聖保羅舉辦的財長會議上呼籲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使之能夠正確反映世界經濟新變化。

2009年6月,金磚四國領導人呼籲落實G20倫敦金融峰會共識,改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承諾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2010年4月,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的第二屆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中俄巴印四國簽訂了《「金磚四國」銀行合作機製備忘錄》,這標誌著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正式成立。

2011年3月,在中國三亞主辦的第三屆峰會上,金磚五國簽署了《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中俄兩國還簽訂了本幣結算協定,有力地推動雙方的經貿往來。

2012年3月,金磚國家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多邊本幣授信總協議》與《多邊信用證保兌服務協議》。

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舉行的第五屆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金磚國家進出口銀行與開發銀行達成《可持續發展合作和聯合融資多邊協議》及《非洲基礎設施聯合融資多邊協議》,滿足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設施資金方面的龐大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這成為中國首個與金磚國家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中國人民銀行還與南非儲備銀行簽署了《中國人民銀行代理南非儲備銀行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代理投資協議》,這些都促進了金磚國家的金融合作。

另外,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在開業兩年多的時間內在諸多領域取得了務實的成果。2016年,銀行批准了來自5個成員國的7個項目,總金額達15.5億美元;而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發行了30億元人民幣的綠色債券。

保健雲對記者說道,金磚五國在合作過程中成立的金磚銀行,是新興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金融合作制度化探討的一種新形式,既有創新性,也有示範效應,為全球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

不過,保健雲也向記者指出,金磚銀行的業務量與亞投行、IMF相比,規模有限,仍有待進一步擴大,因此之後除了與成員國合作以外,還可以跟一些非成員國的發展中國家的多邊開發機構進行合作。另外,新開發發展銀行總部在上海,內部的治理機制主要是由五個國家通過磋商形成,不過隨著未來金磚國家的不斷發展,治理機制仍需要改革。不僅如此,金磚國家之間需要進一步推動建立外匯儲備的平衡機制。

劉英則對記者表示,信用評級機構的建設需要提上日程。一些所謂的西方標準數據,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一旦評級低於相關標準,融資成本就會提升,競爭力也會相應地被削弱,因此發展中國家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逐漸被市場認可的評級機構。

另外,她補充道,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發展也是金磚國家重點合作領域。目前,全球大概有20億人口並沒有得到普惠金融方面的服務,因此發展普惠金融迫在眉睫。綠色金融方面,發達國家的先污染後治理老路並不可取,金磚國家可以發行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等。最後,龐大的市場是金磚國家發展科技金融的基礎,在互聯網時代,金磚國家唯有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實現彎道超車,才能趕超發達國家。

PPP領域合作將走上坡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初步引入PPP模式,但是採用了BOT模式建設基礎設施;2000年後,PPP模式開始真正落地;2014年,模式開始逐漸普及,PPP項目遍地開花。

不僅如此,金磚各國也在發展基礎設施方面設定了頗具雄心的目標。據了解,印度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計劃投入1萬億美元;俄羅斯也正在努力發展高端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投資430多億美元用於改善鐵路基礎設施。

保健雲認為,PPP模式可以推動金磚五國不同地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而劉英則認為,中國的基建技術領先,而且性價比也很高。金磚國家可以通過合作,實現互聯互通。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曾對媒體表示,「創新融資手段是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國可以向金磚國家提供促進PPP發展的相關經驗。」

保健雲表示,未來十年,經濟環境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金磚五國應全力抓住新機遇,共同發展,實現共贏。

可以預見的是,金磚國家將繼續攜手共同開創金磚合作的第二個「金色十年」,讓合作成果惠及五國人民,讓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福祉惠及各國民眾。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產經新聞 的精彩文章:

市場前景廣闊 VR產業亟待完善
三大電信運營商上半年「成績單」出爐 移動領跑 聯通墊底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信息值得關注
「創業」成就青年多彩人生

TAG:中國產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