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朝鮮氫彈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技術水平已經趕上中國

朝鮮氫彈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技術水平已經趕上中國

2017年9月3日,朝鮮豐溪里核試驗場爆炸了一顆核彈,引發了6.3級地震,隨後朝鮮官方媒體朝中社發布聲明聲稱朝鮮成功研製出了可搭載在洲際導彈上的氫彈,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應,那麼這次朝鮮核爆氫彈是否為真呢?是否真的具備了實戰能力呢?

按照引發地震的等級計算,朝鮮本次試爆的核彈當量在10萬噸左右。中科大測定的精確結果為10.8±4.81萬噸,核彈的殺傷半徑可以按照公式計算出約為3.29~3.7千米之間,爆炸威力為長崎原子彈的3~7.8倍。

朝鮮目前的主要洲際導彈為火星-14,分別於今年7月4日、29日發射兩次,其中第一次射高2800km,飛行距離933km。由於採取的是高拋物線彈道模式,飛行距離不代表最大射程,若使用最大射程將能超過6000km。而據有關資料顯示,為了縮短導彈射程,朝鮮還故意將600kg的彈頭換裝為900kg,而目前全世界核彈最小重量分別是美國110千克,中國600千克,印度500千克,俄羅斯255千克。可見,在900千克以內的氫彈完全有製造出來的可能性。

此外,朝中社報道了在此次核試驗之前,朝鮮領導人視察朝鮮核武器研究所的照片。根據照片顯示,視察的這款核武器是標準的氫彈T-U構型,且完全能被裝入到旁邊放置的洲際導彈彈頭。

核聚變就是氫的同位素氚和氘在高溫下聚變成氦和中子並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目前,全世界氫彈技術基本都採取了T-U構型,這種構型整體呈花生狀構造,分為初級和次級核爆裝置兩部分。

以美軍目前服役的W88核彈為例,其初級相當於氫彈的觸發器,外層由高爆炸藥包裹,內層多個鈈-239小球體組成,每個小球處於臨界質量,約為10餘千克。一旦超過該質量,鈈-239球體就會發生核裂變爆炸,最裡層是氚和氘,是核聚變的材料。

次級由鈾-235和氘化鋰組成另一個核爆裝置。氫彈爆炸核裂變先發生,高爆炸藥點初級核爆裝置,讓鈈-239凝聚在一起超過臨界質量,進而發生核聚變。在聚變環境中,氚到氘發生氚氘聚變。同時,初級核爆會產生大量的X射線,射線進入次級核爆裝置內部加熱鈾-235,引發次級核裂變,並將其中的氘化鋰轉換為氘,在裂變環境中發生氘氘聚變。

次級核爆裝置中的鈾-235爆炸後會釋放出大量的中子,這些中子和氫彈外殼上的鈾-238結合會產生鈈-239,鈈-239又可以發生一次核裂變,釋放出更多的能量,一般由鈾-238外殼的氫彈比傳統氫彈威力更大,污染也更嚴重,稱為三相彈,這就是整個W88彈頭核聚變的整個過程。

當然,美國W88這種兩個聚變一起發生的彈實現難度較高,一般的非一流國家初級核爆裝置中只有核裂變物質鈈-239,而沒有核聚變物質氚和氘,外殼一般都不會採用鈾-239。從朝鮮核武器研究所現場圖片來看,官方人士敢於如此近距離接觸該彈頭,要麼該彈頭是個模型,要麼該彈頭沒有使用鈾-238作為殼體。此外在圖片上看到核聚變裝置下方還有一個管子連起來的物體圓形物體,這是用來過濾彈頭內可能泄露氚氣的濾毒罐。氚以氣體形式存在,會產生β射線對人體造成傷害,該裝置在核聚變裝置正式被安裝到彈頭內部時會被去除。

反應核武器小型化能力核心是兩個透鏡製造能力,一是炸藥透鏡,二是X射線透鏡,炸藥透鏡就是在初級核爆裝置力,包裹在鈈-239外圍的高爆炸藥。其稱為透鏡的原因是這種炸藥必須爆出一個均勻的力學特性出來,產生向心轟擊波,推動鈈-239向內部壓縮,進而超過臨界質量產生核爆,一般使用32個炸藥透鏡,但炸藥透鏡越多,控制也就越精確。

鈈-239裂變的越徹底,用的材料也就越少。美國核彈目前已經使用了上百個透鏡,而我國的核彈僅使用32個炸藥透鏡,影響了小型化的成果。但32個炸藥透鏡最經典也最好實現,是大多數國家第一次氫彈爆破時都會使用的數量,本次朝鮮氫彈可能也使用了32個炸藥透鏡。

而X射線透鏡是將核聚變產生的X設想均勻的聚焦到次級核爆裝置之中,從初級發出的X射線相對次級來說本身是放射狀的,必須加以聚焦才能充分傳遞到次級核爆裝置加熱爆心,引發二次核爆。這一技術雖然也是挑戰,相對於炸藥透鏡來說要簡單許多,不難攻克。

可以說,這次朝鮮氫彈爆炸和朝中社聲明、發布新聞表明,朝鮮真的擁有了能裝載在洲際導彈內使用的氫彈武器,技術含量雖然趕不上美國,但很可能已經快趕上中國,值得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警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殲-20怎樣升級才能超越美國F-22戰鬥機?關鍵在發動機
呼倫湖號補給艦服役有何意義?中國航母編隊將走向全球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