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河燈可能不是中元節最酷的過節方式

放河燈可能不是中元節最酷的過節方式

新媒體編輯 / 新星

作者 / 張昕怡、傅文琪(實習生)

| 中元節起源 |

我國傳統認為,農曆七月是陰氣最重的月份,其中又獨以七月十五最甚,傳說這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亡魂可回家團圓,但孤魂只能在街邊遊盪。所以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為「鬼節」,在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中分別被稱作「盂蘭盆節」或「中元節」。

《地獄變》插畫

「中元節」之稱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人們選擇在中元時普渡孤魂。

《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

餓鬼道

佛教的叫法為「盂蘭盆節」,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著名的「目連救母」的故事。傳說,目連的母親生性貪婪惡毒,死後被打入餓鬼道。潛心修佛的目連在地府看見了母親遭受著餓鬼倒掛的酷刑。而自己神力化成的食物送到母親跟前就會化為火炭無法下咽。目連經佛祖指點後,在七月十五的時候為各地出家人準備百味五果,借他們的神力來解救母親。

後來,民間在這一天會用五果供奉佛僧以解救在陰間受苦的祖先。

| 中元節的習俗 |

放河燈:在燈的底座上放置燈盞或者蠟燭,在中元節的夜裡,將燈盞放在水中,任其順水漂流,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近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在《呼蘭河傳》寫道:「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中元節的另一個習俗就是燒紙錢。在中國民間的迷信傳說中,紙錢就是冥間的貨幣,燒紙錢是為了給去世的親人們送錢。人們往往還會特意留幾張紙錢去路邊焚燒,目的是給孤魂野鬼們也送一點,這樣他們就不會搶自己燒給逝去親人的紙錢了。

在中國台灣的某些地方還盛行中元節「搶孤」的活動,孤棚由四根柱子構成,上面塗滿牛油,參賽者分成四隊,從四個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頂端的四邊都有祭品,先搶到的隊伍獲勝。

頭城搶孤

|別人家的鬼節|

| 驚悚派

印尼「Ma nene」

印度尼西亞有個名為Ma nene的傳統活動。在這天,當地人會將其祖先從墳墓中挖掘出來,精心打扮這些遺體,以緬懷他們已故的祖先。

然而……這種獨特的祭奠方式並非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接受。至少奉行「入土為安」的中國人就難以接受……

印尼「Ma nene」儀式

馬達加斯加翻屍節

另一個非傳統意義上的「鬼節」大概是馬達加斯加的翻屍節了。在翻屍節這一天,親人們被禁止哭泣,因為在他們的信仰里,哭會使死者不快樂。

馬達加斯加翻屍節

在這天,當地人拿著蠟燭,走進漆黑的墳墓,將祖輩的遺體小心翼翼地搬出來,而後打開裹屍布,用水清洗骸骨並換上新的裹屍布,最後抬著遺體參加慶祝活動。在樂隊伴奏下,人們抬著遺體,唱著民歌,舞動身體,墳墓周圍一片歡聲笑語。

馬達祖先的遺體連同親人的禮物——包括酒在內——將被重新安葬。

通常是在日落前,親屬們會往遺體身上噴香水,而後與鮮花、酒和錢一同安葬。安葬之後,石匠重新封上墓門,親屬們各回各家,翻屍節慶祝活動到此畫上一個句號。

馬達樂隊的伴奏貫穿慶祝活動始終

不過雖然這樣的形式在異國人看來有些驚悚,在當地,卻是個值得歡慶的時刻。

|歡樂派

與我們對鬼節的第一印象不同,「鬼節」在一些國家的文化里,是值得歡慶的節日。

比如泰國的「鬼節 」

泰國的「鬼節」每年六月中旬在黎府舉行,非常受當地人民的重視,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希望來年稻米豐收。

歡樂的泰國鬼節

在泰國黎府地區,鬼其實是天上的神。鬼節起源於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幾百年前有一位泰國王子乃神仙化身,他降臨人世,為民納福。當他即將返回上天時,當地居民依依不捨,天神倍受感動,於是准許王子重返人間,鬼節由此而來。後來,鬼節演變為黎府的居民紀念王子的日子。

歡樂的泰國鬼節

泰國鬼節不但不驚悚,反而歡樂而熱鬧。遊行途中,「眾鬼」不但會向圍觀的途人扮「鬼臉」,還狂歌熱舞一番,期間的歌曲以搖滾音樂為主,有時還有樂隊現場伴奏。遊行結束後,還會舉行「眾鬼」舞蹈比賽,評出最佳鬼神。

墨西哥「亡靈節」

根據阿茲特克曆法,一月有20天的兩個連續月份的名稱是「Miccailhuitomi」和「Miccaihuitl」,可譯為「幼靈節」和「成靈節」。16世紀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佔領了現在的墨西哥區域。傳教士引入的節日包括了「諸聖節」和「萬靈日」,分別是11月1日和2日。土著居民在這兩個節日中融入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用於紀念死者。於是,亡靈節就成了這兩個節日獨一無二的混合產物。

如今在墨西哥和其它拉美國家,每年的11月1日是「幼靈節」,是懷念故去的孩子的節日,2日是「成靈節」,是大家緬懷故去的成年人的日子。

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茲台克人認為「死亡才能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它既是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這是帶有墨西哥民族特徵的文化現象,也表現了墨西哥人的價值與哲學觀念。

因此,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反而到處充滿快樂與喜慶。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人們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著玉米羹、巧克力、麵包等供品,讓亡靈享用。

人們精心布置慶祝亡靈節

「亡靈節」祭壇上的麵包也與平常食用的麵包是不同。不同的形狀各有不同的含義。有表示「鬼魂」的,叫做「羅斯凱特」的螺旋狀麵包,代表生命的輪迴;有做成千層餅形狀、並帶有裝飾的麵包「奧哈爾德拉」,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節日里,無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著面具,穿上印著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表示亡靈歸來。

萬聖節

西方國家最有名的鬼節應該就是萬聖節了。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索要糖果,否則就會搗蛋。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萬聖節的孩子們

你的家鄉,鬼節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遺產地理 的精彩文章:

海島的真實生活

TAG:世界遺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