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補品、喝湯不能補營養!6 個常見飲食誤區要注意
大家都知道,食物的營養對於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陷入營養飲食的誤區。
對於正常人來說,相信這些誤區會讓身體越吃越差;對於病人,特別是一些重症患者來說,這些誤區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還會加重病情。
今天,丁香醫生請來了營養專家閆雅更醫生,說說在治療腫瘤病人時發現的那些常見的營養誤區。
快看看你有沒有上當!
誤區 1
多喝湯就能補充營養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煲湯是一種「大補」。
醫院中經常見到家屬為患者送湯,如烏雞湯、牛尾湯、魚湯、海參湯、豬蹄湯等,一般還要囑咐一句:
精華都在湯里,要多喝點,湯渣可以扔掉。
事實:湯里的營養成分,真的很少。
各種魚、肉熬成的湯,確實含有脂肪、非蛋白氮、嘌呤、肌酐,以及少量遊離氨基酸、少量的鉀、鈉、鈣、鎂等離子等。但它的主要成分還是水,營養密度低。
大量喝湯,會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不論是病人還是普通人,都沒有什麼好處。
即使是有吞咽困難、咀嚼困難、卧床等需要進食流食的患者,一般也不建議喝湯,而是應該:
將各種食材(糧食、蔬菜、水果、肉蛋等)分別製備軟爛,單獨或混合用勻漿機(豆漿機)打碎,製成糊,熬成粥。
這樣既便於吞咽,又有利於消化吸收。
誤區 2
吃得越營養,癌長得越快
很多癌症患者,因為擔心營養好加重病情,會選擇吃素;甚至一些醫生有時也會要求患者限制飲食,並認為:
得了癌症,不能吃太營養的食物,否則癌細胞會長得快。
事實:癌症患者膳食熱量至少應比平時增加 20%。癌細胞生長速度,跟患者吃多少營養無關。飢餓只會讓患者身體消耗得更快,加速疾病惡化。
肉類、魚類、蛋類、奶類、豆製品,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是組織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
不論是健康人還是疾病患者,這些食物都應該適量吃。
特別是患者,如果營養狀況好,在對治療的耐受性和預後方面,都明顯要好於營養狀況差、消瘦的患者。癌細胞可以「餓死」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誤區 3
「發物」影響恢復,吃素比較好
所謂「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說法,指能引起舊疾複發或新疾加重的食物,如有記載的豆芽、韭菜、苜蓿、鵝肉、雞肉、狗肉、牛肉、海鮮等。
許多人在生病後,因為擔心這些食物會加重病情,或者引起癌症複發,就對它們敬而遠之。
事實: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因食用所謂「發物」而導致癌症複發的病例。
如果不對這些食物過敏,那它們就能吃。
誤區 4
盲目依賴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許多癌症患者,會在治療期間互相交流飲食經驗,盲目跟從別人的做法,甚至盲目購買所謂的抗癌食品、抗癌保健品。
事實:忽視正常飲食,花高價吃所謂的抗癌食品、保健品是錯誤的。
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所謂的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真的有抗癌作用。而且,癌症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盲目亂補,對疾病本身的穩定和康復,其實不利。
對於健康人也一樣,好好吃飯最重要,補藥和保健品別亂吃。
誤區 5
忌食「辛辣」食物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似乎成為對任何疾病患者的飲食要求。
事實:吃辣習慣,並不影響癌症,反而有利於部分患者食慾增加。
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吃辣的習慣,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等並沒有高於其它地區。所以說吃辣會刺激癌細胞生長加速,沒有任何根據。
很多患者吃辣食物才有食慾,而得了腫瘤之後,因為這樣的誤解,被要求完全忌口,本身就因為癌症或化療治療食慾減退,往往會更加沒有食慾,對康復也就沒有任何好處。
口味偏重可以增加患者的食慾,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於增加進食量。
誤區 6
只要能打營養針,不吃飯也沒關係
當病人食欲不振、食物攝入不足時,有的患者、家屬甚至於個別醫生認為:
不吃飯,靜脈營養也能滿足營養需要。
事實:這是錯誤的。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從而也易感染。
大量研究證實,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進食障礙,可給予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建立起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道,只要腸道有功能,就可使用它。
以上 6 個營養誤區,雖然是從腫瘤患者的角度來說的,但它們其實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飲食錯誤。
不論是健康人,還是疾病患者,大家都要科學飲食,別被這些誤區欺騙了。


※這種病比手足口病還兇殘?家長們注意了
※對孩子超出經濟的愛,你承受的起嗎?
※關於早產,不得不知的幾點
※久蹲後站立會頭暈,並不一定是貧血,很可能是神經衰弱、心律失常,要這樣調理才行!
TAG:鴿子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