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質量的努力,正在摧毀你自己!
沒有目標的努力,
沒有計劃的奮鬥,
都只是作秀!
低質量的勤奮,
是偽裝的懶惰。
或者說,
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表面上很刻苦,
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勤奮努力不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姿態,
而是要看最終所獲得的結果。
這也是判斷一個人
是不是真勤奮的衡量標準。
01
相信很多勤奮努力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你分秒必爭,日程排得滿滿的,一天到晚沒有空閑的時候。
你起早貪黑,見過城市六點鐘的樣子,搭乘最後一班公交回家,身體疲憊,行色匆匆。
你雞血滿滿,耳濡目染了太多勵志故事,時刻關注著行業大咖的言論,流連於各種社交場合,一言不合就加微信、發朋友圈曬加班。
可結果呢?
靠兜售成功學勵志課程的導師都財務自由了,自己卻一事無成,原地踏步。
這就是典型的低質量勤奮者,擺出了一幅勤奮的姿態,連自己都相信了,卻沒有享受到勤奮的成果,甚至為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銀子。
生活中,這樣的年輕人太多了,他們天天表演著自己有多勤奮努力,事實上卻連一本薄書都讀不完,一件小事都堅持不下去,背英語單詞永遠都停留在前幾頁。
懶惰是人的天性,而想積極向上也是人的天性,兩種慾望碰到一起,就產生了一種叫低質量勤奮的陷阱,如果不跳出來,就會越陷越深。
「就怕你碌碌無為,卻告訴自己平凡可貴。」
02
職場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的陳奇雄,在ABA公司工作12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還是一個主管,連區域經理都不是,甚至還被公司肆無忌憚地發黃牌,手下的人走的走,跳的跳。
在一次華東大區經理競選上,陳奇雄競聘失敗,找到領導哭訴:「我在ABA工作12年,沒日沒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訪客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我這麼努力,難道你們都沒看在眼裡嗎?還只給我一個小小的主管?」
領導冷眼對他說:「你的工資不是按『努力』來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給你升職的理由。」
不要以為「努力」是萬金油,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為你的「努力」買單。
GIF/284K
03
說到這,想起了之前一朋友在微信群里哭訴:
「我每天早上總是提前40分鐘到公司,下班總是最晚走的那一個,公司各種亂七八糟的雜活我都干,我這麼努力的工作,為什麼每次升職加薪的名單上,都沒有我?真不知道,我哪裡做的讓領導不滿意?」
群里一朋友在下面回復說:
「公司考核最主要看的是個人為公司創造的價值。努力和有成果,無法划上等號。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實都沒有做出什麼有成果的事情來。」
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都放在了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做事上,而沒有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也沒有思考自己的努力創造了怎樣的成果。
這樣的努力,無疑是在浪費生命,因為你只有努力而沒有能力。
所以,請遠離低質量的勤奮,因為那比懶惰更可怕。
勤奮努力不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姿勢,而是需要看最終所取得的結果。
GIF/920K
04
類似的例子每天都在發生,這些例子帶給我們的啟示是:
a .如果不在開始努力之前就設定一個目標,你的努力就很容易陷入「我這麼努力有什麼用」的自怨自艾中。
b .如果你的努力不和結果掛鉤,那麼你就只能沉浸在「我已經很努力了」的幻想當中,並錯把受苦的體驗當成努力的過程。
c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自以為「已經很努力了」,卻「沒有任何實質的進展」,導致你反過頭來質疑「應不應該努力」這件事,甚至把問題引向了拷問社會的公平性問題,這對你的人生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在努力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先問問自己:
「我努力的目標是什麼?我現在所付出的努力和我的目標有因果關係嗎?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真的需要我埋頭學習八小時嗎?這八小時里我已經全力以赴了嗎?」
人生不應該是充滿痛苦疲勞的拉鋸戰,而應該是有的放矢地走走停停。
每個人都在努力
並不是只有你滿腹委屈
加入醫加醫
擺脫低質量努力
建立高質量的努力方式!
點擊展開全文


TAG:醫加醫供應鏈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