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恭帝與元順帝的「父子關係」

宋恭帝與元順帝的「父子關係」

宋恭帝趙顯是南宋末代皇帝,年僅六歲就稀里糊塗地做了蒙古人的俘虜。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也是元代的最後一位帝王,按理說這二人之間不會有什麼關係,可偏偏這二人就扯上了關係,還是無比複雜的「父子關係」。

《元史·順帝本紀》明文記載順帝是「明宗之長子,母姓罕祿魯氏,名邁來迪,郡王阿兒斯蘭之裔孫也。……及明帝北狩,過其地,納罕祿魯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於北方。」從正史上看,上述二位不同朝代的末代皇帝怎麼也看不出有任何親緣關係。但野史上的傳說就很有故事了,最博人眼球的是說元順帝是宋恭帝的兒子。

這則傳說最早見於元末隱士權衡的《庚申外史》,大意說宋恭帝投降忽必烈後並沒有被處死,而是被封為瀛國公,好好地給養了起來,養到了19歲。長大後的趙顯酷愛佛法,於是忽必烈就把他送到了西藏薩迦寺剃度為僧,法號和尊(以上都是正史,有案可查)。下面就是傳說了——據說元朝西北方向有一位回回郡主,姓罕祿魯,名邁來迪,也非常崇敬佛法,曾經去西藏朝聖,於是遇到了原本的宋恭帝,後來的和尊法師。略去下面大家都能想像到的情節,總之是法師破了戒,而郡主也有了身孕。這真是無巧不成書,時隔不久,元明宗去西北打獵,看上了貌美的邁來迪郡主,即將她攜回宮去,郡主隨即產下一子,取名妥懽帖睦爾。又過了些年,妥懽帖睦爾也當上了皇帝,就是元順帝。

無獨有偶,在清人丁傳靖輯錄的《宋人軼事彙編》一書之中的《少帝》卷中,有明朝才子俞應則的「雖因浪子失中國,世為君長傳無窮」這樣耐人尋味的詩句。意思是說,南宋王朝雖被西湖的熏風歌舞所斷送,小皇帝趙顯的後裔依然能得到天子之位(指元順帝)。據說,明成祖朱棣在得知俞應則的詩後,去觀看歷代帝王像,見到元順帝的相貌果真十分像宋太祖趙匡胤。明成祖於是感慨道:「難怪元順帝一點也不像元朝的歷代帝王,而酷似宋太祖。」

應該說,宋恭帝一生的經歷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清代史學家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中對宋恭帝與元順帝的「父子關係」還認真地考證了一番。總的來說,這一傳說在很多方面是有史可依的,例如宋恭帝確實長大後出家為僧,元順帝的身世在許多史料中也是撲朔迷離,元順帝的母親也確實是回回。另外時間上也沒有太大的紕漏,宋恭帝死於1323年,而元順帝則出生的1320年宋恭帝也不過50歲,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無法確認宋恭帝與元順帝的「父子關係」。

雖說上述傳說很有些是荒誕不經,但還是為宋恭帝又增添了一份濃郁的傳奇色彩。至於說明成祖笑話元順帝不像蒙古人的後代,殊不知朱棣本人又被人說成是元順帝的遺腹子,這裡面的故事等我們有機會再好好說上一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滴經卷 的精彩文章:

天王的後宮(一)

TAG:點滴經卷 |